检验芯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2948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1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检验芯轴,包括:芯轴主体,所述芯轴主体为具有内孔的中空管体;两个端盖,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芯轴主体的两端;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端盖上设有与所述内孔相连通的出气孔。本方案中,芯轴主体为中空管体,这样设计可大幅降低芯轴的重量,使检验芯轴使用起来更省力,芯轴重量减轻操作人员使用芯轴时脱手的可能也会随之减小,可提升检验芯轴使用的安全性。并且本方案提供的检验芯轴对制造精度的要求较低,芯轴的制造难度小、制造周期较短,因此检验芯轴的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检测工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检验芯轴
技术介绍
目前,盘类零件检验芯轴主要有实心轴和胀套检验芯轴两种形式,其中实心轴采用小锥度与零件配合,敲紧零件后测量,实芯轴具体外圆大小根据零件内孔需求而定,实芯轴的重量会随外圆尺寸的增加而大幅增加,导致检验操作十分费力,且实芯轴过重在检验零件时,操作人员容易发生脱手问题,存在安全隐患。胀套检验芯轴相对而言体积小、重量轻,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安全,但其对制造精度的要求高,导致胀套检验芯轴的制造难度大、制造周期较长,因此胀套检验芯轴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之一。为此,本技术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验芯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验芯轴,包括:芯轴主体,所述芯轴主体为具有内孔的中空管体;两个端盖,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芯轴主体的两端;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端盖上设有与所述内孔相连通的出气孔。本方案中,芯轴主体为中空管体,这样设计可大幅降低芯轴的重量,使检验芯轴使用起来更省力,芯轴重量减轻操作人员使用芯轴时脱手的可能也会随之减小,可提升检验芯轴使用的安全性。其中,检验芯轴的端盖上设有出气孔,在将两端盖与芯轴主体固定时,芯轴主体内的空气可由出气孔排至外界,避免因芯轴主体内多余空气无法排出而影响端盖与芯轴主体连接质量或导致检验芯轴变形的问题发生,从而提升检验芯轴生产的合格率,降低生产材料的浪费量。并且本方案提供的检验芯轴对制造精度的要求较低,芯轴的制造难度小、制造周期较短,因此检验芯轴的成本较低。具体地,芯轴主体可由实心轴钻削内孔形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芯轴主体的壁厚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15mm。芯轴主体的壁厚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其壁厚在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15mm的范围内为宜,壁厚过小的话,芯轴主体的使用强度低,敲紧零件时芯轴主体容易变形,壁厚过大的话,芯轴主体的重量较大,使得检验芯轴整体重量较大,导致芯轴使用起来比较费力。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两个端盖上分别设有中心定位孔,所述中心定位孔的轴线与所述芯轴主体的轴线重合。本方案中,两个端盖上分别设有中心定位孔,在对检验芯轴的外圆进行加工时,通过两中心定位孔对检验芯轴进行定位,这样可保证检验芯轴外圆的加工精度。具体地,检验芯轴的外圆通常采用磨削加工。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两个端盖上分别设有透空槽,所述透空槽的轴线与所述中心定位孔的轴线重合。本方案中,中心定位孔位置设有透空槽,中心定位孔开设在透空槽的底壁上,这样透空槽可避免中心定位孔边缘与垫块等直接接触,避免中心定位孔因受冲击而变形的问题发生,从而保证中心定位孔的精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端盖上设有锥形防滑槽,所述锥形防滑槽的轴线与所述中心定位孔的轴线重合。检验芯轴加工外圆时通常通过加工设备上的顶针与端盖上的中心定位孔配合进行定位,因此在端盖上设置锥形防滑槽配合顶针,防止顶针滑动,以提升加工设备对检验芯轴的固定效果,从而保证检验芯轴外圆的加工精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端盖上设有手柄。本方案中,在端盖上设置手柄以方便操作人员抓握,从而减小操作人员使用检验芯轴时脱手可能。其中,优选地,手柄表面设有滚花或其他防滑结构,进一步避免操作人员出现脱手的问题,使检验操作更安全。具体的,端盖上设有手柄时,端盖上的出气孔、中心定位孔、透空槽都设置在手柄的底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两个端盖分别与所述芯轴主体焊接。这样设计检验芯轴的生产工艺比较简单,可提升产品的装配效率,且端盖与芯轴主体固定的可靠性高。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两个端盖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内孔的孔径适配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内孔。本方案中,两端盖上的插入部分别插入芯轴主体内孔的两端,两插入部分别对内孔两端形成支撑,这样可提升芯轴主体的使用强度,以使芯轴主体不易变形。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插入部与所述内孔过渡配合。这样设计插入部容易进入内孔,使检验芯轴的生产装配操作难度较低,从而提升检验芯轴的生产效率。且插入部与内孔过渡配合保证插入部与内孔孔壁的间隙较小,以使插入部可对芯轴主体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芯轴主体的外圆周面为锥形面。通常芯轴主体采用1:5000或1:8000的小锥度与零件配合。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检验芯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中A位置为焊接位置,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芯轴主体,11内孔,2端盖,21出气孔,22中心定位孔,23透空槽,24锥形防滑槽,25手柄,26插入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验芯轴,包括:芯轴主体1,芯轴主体1为具有内孔11的中空管体;两个端盖2,分别固定安装在芯轴主体1的两端;其中,至少一个端盖2上设有与内孔11相连通的出气孔21。本方案中,芯轴主体1为中空管体,这样设计可大幅降低芯轴的重量,使检验芯轴使用起来更省力,芯轴重量减轻操作人员使用芯轴时脱手的可能也会随之减小,可提升检验芯轴使用的安全性。其中,检验芯轴的端盖2上设有出气孔21,在将两端盖2与芯轴主体1固定时,芯轴主体1内的空气可由出气孔21排至外界,避免因芯轴主体1内多余空气无法排出而影响端盖2与芯轴主体1连接质量或导致检验芯轴变形的问题发生,从而提升检验芯轴生产的合格率,降低生产材料的浪费量。并且本方案提供的检验芯轴对制造精度的要求较低,芯轴的制造难度小、制造周期较短,因此检验芯轴的成本较低。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芯轴主体1的壁厚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15mm。芯轴主体1的壁厚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其壁厚在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15mm的范围内为宜,壁厚过小的话,芯轴主体1的使用强度低,敲紧零件时芯轴主体1容易变形,壁厚过大的话,芯轴主体1的重量较大,使得检验芯轴整体重量较大,导致芯轴使用起来比较费力。具体地,以芯轴外圆尺寸为87.85mm为例,本方案提供的检验芯轴与原实心轴方案相比重量减小了约3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两个端盖2上分别设有中心定位孔22,中心定位孔22的轴线与芯轴主体1的轴线重合。本方案中,两个端盖2上分别设有中心定位孔22,在对检验芯轴的外圆进行加工时,通过两中心定位孔22对检验芯轴进行定位,这样可保证检验芯轴外圆的加工精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两个端盖2上分别设有透空槽23,透空槽23的轴线与中心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检验芯轴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验芯轴,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主体,所述芯轴主体为具有内孔的中空管体;两个端盖,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芯轴主体的两端;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端盖上设有与所述内孔相连通的出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验芯轴,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主体,所述芯轴主体为具有内孔的中空管体;两个端盖,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芯轴主体的两端;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端盖上设有与所述内孔相连通的出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验芯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主体的壁厚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1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验芯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端盖上分别设有中心定位孔,所述中心定位孔的轴线与所述芯轴主体的轴线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验芯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端盖上分别设有透空槽,所述透空槽的轴线与所述中心定位孔的轴线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健吴思思王东张龙郑国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