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27108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1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接头,包括第一电缆导体、第二电缆导体、衬筒和热收缩管,所述衬筒为薄铜片卷成的多圈涡状且位于热收缩管中间位置,所述衬筒外圈与热收缩管内壁紧配合,所述第一电缆导体与第二电缆导体外径相同,所述第一电缆导体和第二电缆导体设置在衬筒的内圈里且端部相接触,所述热收缩管外壁靠近两侧均为锥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热收缩管受热收缩,带动内部的多圈涡状的衬筒从外圈开始往内圈收缩卷紧,从而夹紧衬筒内圈里的电缆导体,安装简单并且联接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缆接头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各类电缆母线在安装时管母线连接多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采用母线内加衬管再焊接端面的方式实现。因衬管为间隙配合,端面为圆周焊接,现场施工操作难度大,接头的导电性能不容易保证。另一种是采用双面抱箍螺栓坚固方式。抱箍的外形较大且不规则,限制了母线安装的使用范围,坚固件为标准螺栓连接,管母线在运行中受电动力震动影响会导致螺栓松动,增加了故障率及检修维护难度,且存在电气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装简单,联接可靠的电缆接头。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电缆接头,包括第一电缆导体、第二电缆导体、衬筒和热收缩管,所述衬筒为薄铜片卷成的多圈涡状且位于热收缩管中间位置,所述衬筒外圈与热收缩管内壁紧配合,所述第一电缆导体与第二电缆导体外径相同,所述第一电缆导体和第二电缆导体设置在衬筒的内圈里且端部相接触,所述热收缩管外壁靠近两侧均为锥形。所述衬筒外圈外径大于热收缩管的内径且内圈内径小于第一电缆导体的外径。所述衬筒长度小于热收缩管的长度。本技术的突出效果是:通过热收缩管受热收缩,带动内部的多圈涡状的衬筒从外圈开始往内圈收缩卷紧,从而夹紧衬筒内圈里面的电缆导体,安装方便且联接可靠,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衬筒的立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缆接头,包括第一电缆导体1、第二电缆导体2、衬筒4和热收缩管3,所述衬筒4为薄铜片卷成的多圈涡状且位于热收缩管3中间位置,所述衬筒4外圈与热收缩管3内壁紧配合,所述第一电缆导体1与第二电缆导体2外径相同,所述第一电缆导体1和第二电缆导体2设置在衬筒4的内圈里且端部相接触,所述热收缩管3外壁靠近两侧均为锥形。所述衬筒4外圈外径大于热收缩管3的内径且内圈内径小于第一电缆导体1的外径。所述衬筒4长度小于热收缩管3的长度。本技术在使用的时候,通过热收缩管3受热收缩,带动内部的多圈涡状的衬筒4从外圈开始往内圈收缩卷紧,从而夹紧衬筒4内圈里面的电缆导体,安装方便且联接可靠,值得推广。最后,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缆接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缆导体(1)、第二电缆导体(2)、衬筒(4)和热收缩管(3),所述衬筒(4)为薄铜片卷成的多圈涡状且位于热收缩管(3)中间位置,所述衬筒(4)外圈与热收缩管(3)内壁紧配合,所述第一电缆导体(1)与第二电缆导体(2)外径相同,所述第一电缆导体(1)和第二电缆导体(2)设置在衬筒(4)的内圈里且端部相接触,所述热收缩管(3)外壁靠近两侧均为锥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缆导体(1)、第二电缆导体(2)、衬筒(4)和热收缩管(3),所述衬筒(4)为薄铜片卷成的多圈涡状且位于热收缩管(3)中间位置,所述衬筒(4)外圈与热收缩管(3)内壁紧配合,所述第一电缆导体(1)与第二电缆导体(2)外径相同,所述第一电缆导体(1)和第二电缆导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银龙陈丹红陈杏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凤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