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保护套的头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17644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31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保护套的头皮针,涉及医疗用品领域,提供一种能够保护结构与头皮针连在一起的头皮针。带有保护套的头皮针包括针头和针柄,还包括U形的保护套和连接在针柄上的转轴;保护套的两个侧板套装在转轴上使得保护套与针柄铰接;保护套可旋转,使其能够处于保护状态或未保护状态;针柄和保护套上分别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在保护套处于保护状态或未保护状态时对其进行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护套不会丢失或被丢弃,头皮针使用完后依然能够对针头进行遮挡,避免针头刺伤事件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保护套的头皮针
技术介绍
现有头皮针带有保护结构,该保护结构为保护帽。使用时,将保护帽取下后将针头刺入患者进行输液,此时取下的保护帽被丢弃了。输液完成后,头皮针拔出人体,头皮拔出到丢弃的过程中由于没有保护帽容易发生刺伤事件,甚至导致被刺伤者感染疾病。即使不将保护帽丢弃,一来保护帽很小,再次将保护帽套上针头时,稍有不慎,护士也容易被刺伤;二来同样由于保护帽很小,容易丢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保护结构与头皮针连在一起的头皮针。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有保护套的头皮针包括针头和针柄,还包括U形的保护套和连接在针柄上的转轴;保护套的两个侧板套装在转轴上使得保护套与针柄铰接;针柄上在转轴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半球形的限位凸起,其中靠近针头的限位凸起为第一限位凸起,另一个限位凸起为第二限位凸起;以转轴为界,侧板分为保护部分和限位部分,限位部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凹坑和第二限位凹坑,保护部分上设置有避让第一限位凸起的避让槽;保护套旋转至处于保护状态时,针头位于保护套内,第二限位凸起位于第二限位凹坑内;保护套旋转至处于未保护状态时,针头位于保护套外,第一限位凸起位于第一限位凹坑内。进一步的是:侧板与针柄贴合,侧板与针柄贴合;限位部分上设置有导向斜面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保护套与针柄连接,保护套不会丢失或被丢弃,头皮针使用完后依然能够对针头进行遮挡,避免针头刺伤事件发生。2、旋转保护套即可对针头进行遮挡或解除对针头的遮挡,操作简便,且操作时无发生刺伤的危险。附图说明:图1是带有保护套的头皮针的主视图;图2是带有保护套的头皮针的带有局部剖视的俯视图;图3是带有保护套的头皮针的俯视图;图4是保护套旋转后的带有保护套的头皮针的主视图;图中标记为:注射器1、药物输出孔2、过滤装置主体3、药物输入孔4、针头5、针头连接结构6、药物过滤腔7、固定滤网8、活动滤网9、滤网框架9-1、密封片9-2、滤网主体9-3、滤网框架孔9-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带有保护套的头皮针包括针头8和针柄3,还包括U形的保护套1和连接在针柄3上的转轴2;保护套1的两个侧板9套装在转轴2上使得保护套1与针柄3铰接;针柄3上在转轴2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半球形的限位凸起,其中靠近针头的限位凸起为第一限位凸起6,另一个限位凸起为第二限位凸起7;以转轴2为界,侧板9分为保护部分9-1和限位部分9-2,限位部分9-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凹坑5和第二限位凹坑4,保护部分9-1上设置有避让第一限位凸起6的避让槽10;保护套1旋转至处于保护状态时,针头8位于保护套1内,第二限位凸起7位于第二限位凹坑4内;保护套1旋转至处于未保护状态时,针头8位于保护套1外,第一限位凸起6位于第一限位凹坑5内。图1所示是头皮针不使用时的情况,即保护套1旋转至处于保护状态时的情况,针头8被保护套1遮挡,不会发生刺伤事件。旋转保护套1即可切换至图4所示的头皮针使用时的情况,即保护套1旋转至处于未保护状态时的情况,针头8不被保护套1遮挡,能够将针头8刺入人体。图4所示的保护套1是顺时针旋转的,保护套1也可以逆时针旋转。第一限位凸起6、第二限位凸起7、第一限位凹坑5和第二限位凹坑4起定位作用。显然侧板9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否则限位凸起无法进入和退出限位凹坑。侧板9可由塑料制成。限位凸起是半球形的,因此能够撑开限位部分9-2,使得自身能够进入限位凹坑。避让槽10的作用是避让第一限位凸起6,也可如图2和图3所示,将保护部分9-1制的较薄,使其能够避让第一限位凸起6。为了避免保护套1侧移,影响限位凸起和限位凹坑对其的定位,侧板9可与针柄3贴合。为了进一步便于限位凸起进入和限位凹坑,限位部分9-2上设置有导向斜面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有保护套的头皮针

【技术保护点】
带有保护套的头皮针,包括针头(8)和针柄(3),其特征在于:包括U形的保护套(1)和连接在针柄(3)上的转轴(2);保护套(1)的两个侧板(9)套装在转轴(2)上使得保护套(1)与针柄(3)铰接;针柄(3)上在转轴(2)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半球形的限位凸起,其中靠近针头的限位凸起为第一限位凸起(6),另一个限位凸起为第二限位凸起(7);以转轴(2)为界,侧板(9)分为保护部分(9‑1)和限位部分(9‑2),限位部分(9‑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凹坑(5)和第二限位凹坑(4),保护部分(9‑1)上设置有避让第一限位凸起(6)的避让槽(10);保护套(1)旋转至处于保护状态时,针头(8)位于保护套(1)内,第二限位凸起(7)位于第二限位凹坑(4)内;保护套(1)旋转至处于未保护状态时,针头(8)位于保护套(1)外,第一限位凸起(6)位于第一限位凹坑(5)内。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有保护套的头皮针,包括针头(8)和针柄(3),其特征在于:包括U形的保护套(1)和连接在针柄(3)上的转轴(2);保护套(1)的两个侧板(9)套装在转轴(2)上使得保护套(1)与针柄(3)铰接;针柄(3)上在转轴(2)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半球形的限位凸起,其中靠近针头的限位凸起为第一限位凸起(6),另一个限位凸起为第二限位凸起(7);以转轴(2)为界,侧板(9)分为保护部分(9-1)和限位部分(9-2),限位部分(9-2)上设置有第一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佳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