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性排水的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1668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性排水的处理装置,在第1生物处理反应槽1中对有机性排水进行生物处理,在第1浮选槽2中对生物处理水无凝集地进行浮选分离。在第2生物处理反应槽3、8中对第1浮选槽2的分离水进行生物处理之后,进行固液分离。即便对于第1生物处理反应槽的处理水中的微生物体无凝集地进行固液分离,只要是浮选分离方式,则可充分地将所述微生物体分离并去除,因不使用凝集剂,所以可避免产生第2段生物处理反应槽中的有机物负荷增加以及凝集剂析出这些问题,而且也可减小装置设置面积以及曝气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溶解性有机物的有机性排水的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下述有机性排水的处理装置,即,在设为2段的生物处理反应槽 中对含有溶解性有机物的排水进行生物处理时,不仅可维持处理水的水质 且减轻生物处理负荷,而且可减小装置设置面积。
技术介绍
在有机性排水的处理中, 一般实施生物处理,具体来说是采用活性污 泥法(activated sludge process)及生物膜法(biofilm process )。扭匕 类生物处理中,近年来,为了减轻环境负荷或通过回收水来节水,需要进一 步经过高度处理的处理水。为了提高生物处理水的水质,以前提出一种将生物处理反应槽分割成 多段的多段式生物处理装置(例如,日本专利特开昭55-287"号公报、日 本专利特开2000-42584号公报)。与1段式的生物处理装置相比,多段式 的生物处理装置可获得水质更高的处理水。然而,在仅将生物处理反应槽设为多段的常规的多段式生物处理装置 中,可获得水质比1段式生物处理装置更高的处理水,但仍然存在需要较大 的设置面积以及大量的曝气(aeration)这些l'。m以下对其理由进行说明。也就是说,在第1段生物处理反应槽中所生成的微生物体流入到第2 段生物处理反应槽内,而成为第2段生物处理反应槽的有机物负荷(organic loading),但在BOD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生化需氧量)低的第 2段生物处理反应槽中,微生物体开始自我消化,溶析出已灭绝的微生物体 的构成成分,引起水质恶化。已灭绝的微生物体的构成成分中包含胡敏素 (humin )类等难分解性有机物,对这些难分解性有机物进行微生物式的分解 时需要延长HRT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水力滞留时间),且设置面积变宽。而且,第2生物处理反应槽中,因为氧化微生物体内积存物质,而消耗 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所以使曝气动力力口大。对此,提出以下方案在多段式生物处理装置中,对来自第1段生物 处理反应槽的生物处理水进行凝集处理,在第2 ,歐生物处理反应槽中对经 固液分离机构分离的分离水进行生物处理(日本专利特愿2005-360619 )。此方案中,对第1段生物处理反应槽的处理水进行凝集处理使其固液分离,以此来去除微生物体,由此,可降低第2段生物处理反应槽的有机 物负荷,解决上述常规的多段式生物处理装置的问题。然而,日本专利特愿2005-360619所述的方案中,存在以下问题。也就是说,第l段生物处理反应槽的处理水的凝集处理中,当使用无机 凝集剂作为凝集剂时,在对处理水进行固液分离而得的分离水中残留有溶 解金属盐,此溶解金属盐在第2段生物处理反应槽的污泥或散气管中析出。因污泥中的金属盐析出,使污泥的比重增大,从而使曝气等搅拌时所 需的动力增大。特别是,有载体(carrier)的流动床式的生物处理反应槽 中,载体的比重变大,因此载体会堆积在反应槽下部,无法充分地流动。而且,散气管中金属盐的析出,使得因曝气量降低而导致溶解氧不足,或 者因差压(differential pressure)上升而导致曝气动力增大。有机凝集剂中的大多数具有生物难分解性,当有机凝集剂流入第2段 生物处理反应槽中时,会附着在载体表面,所以会导致妨碍氧透过、或降 低生物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因如上的日本专利特愿 2005-360619所述的多段式生物处理装置中的凝集处理所引起的问题的有 机性排水的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者等人,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在第1 段生物处理反应槽中分解了大部分溶解性有机物之后,对在此生物处理反 应槽中生成的微生物体无凝集地进行固液分离,且进一步在第2段生物处 理反应槽中对已将此微生物体分离出的分离水进行生物处理,这样,即使对 微生物体无凝集地进行固液分离,只要是浮选分离方式,则可以充分地将 所述微生物体分离去除,因不使用凝集剂,所以可避免产生第2段生物处 理反应槽中的有机物负荷增加及凝集剂析出这些问题,而且可减小装置设 置面积及曝气量。本专利技术是根据如上观点而完成的,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要点。一种有机性排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生物膜的流动床式的第1生物处理反应槽,对有机性排水进行生 物处理;无凝集且浮选分离方式的第1固液分离机构,对从所述第1生物处理 反应槽流出的生物处理水进行固液分离;以及流动床式或膜分离活性污泥式的第2生物处理反应槽,对经该第1固 液分离机构分离的分离水进行生物处理。如所述的有机性排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2固液分离机构,对从所述第2生物处理反应槽流出的生物处理水进行固液分离;以及高度处理机构,去除经所述第2固液分离机构分离的分离水中所含的 溶解物。如或所述的有机性排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生物处理反应槽的溶解性BOD去除率为30 ~ 99%。 如至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性排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由所述第1固液分离机构固液分离的水中添加浮选助剂的机构。 如至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性排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由所述第2固液分离机构固液分离的水中添加凝集剂的机构。如至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性排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处理机构包括膜分离机构。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第1生物处理反应槽中使大部分溶解性有机物质分解 之后,利用第1固液分离机构使第'l生物处理反应槽中所生成的微生物体无 凝集地分离,进一步在第2生物处理反应槽中对已去除该微生物体的分离水 进行生物处理之后,利用第2固液分离机构对第2生物处理反应槽中所生成 的微生物体进行分离。这样,通过进行生物处理、固液分离这2段处理,可 减少生物代谢物质量,且可降低流入高度处理机构中的有机物质浓度,从而 可稳定地进行排水处理。而且,第1固液分离机构中,不使用凝集剂,而是无凝集地进行浮选 分离,由此,可有效地去除第1生物处理反应槽的处理水中的SS( Suspended Substance,悬浮物),且可以避免使用凝集剂时第2生物处理反应槽中的 有机物负荷的增大或由凝集剂而引起金属盐析出这些问题,而且,可降低用 于凝集处理的药剂成本且减少装置设备,从而可有效地进行处理。本专利技术的有机性排水的处理裴置,通过如上所述的2段生物处理,在 须进一步对已充分去除有机物质的水进行高度处理时较有效,通过后续的 高度处理,可获得水质良好的处理水。此高度处理机构的处理水的水质极 佳,因此可直接用作再利用的水,或者回收作为纯水、超纯水的原水(raw water)。而且,利用高度处理机构,对已充分降低有机物质浓度的水进行处理,所 以可减轻高度处理的负荷,如果高度处理机构为膜分离装置,则可防止膜 污染,使通量(flux)随着时间降低的程度减小、长期保持稳定的处理。而 且,如果所述高度处理机构是离子交换装置,则通过减小有机物负荷、有机 污染,而可实现提高处理水质、降低树脂再生频率、降低树脂交换频率。而且,如果所述高度处理机构是氧化装置,则通过降低有机物负荷,可节省氧 化剂的使用量、且使装置实现小型化。图1 (a)及图1 (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有机性排水的处理装置的实施形 态的系统图。20:槽外膜组件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种有机性排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生物膜的流动床式的第1生物处理反应槽,对有机性排水进行生物处理;    无凝集且浮选分离方式的第1固液分离机构,对从所述第1生物处理反应槽流出的生物处理水进行固液分离;以及    流动床式或膜分离活性污泥式的第2生物处理反应槽,对经所述第1固液分离机构分离的分离水进行生物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池友时山田聪田中伦明
申请(专利权)人: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