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0541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6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包括曳引机(1)、承重梁(2)、轿厢侧绳头板(3)和限位支架(4),所述承重梁(2)横向架设在井道上部并靠近井道内侧壁,所述曳引机(1)安装在所述承重梁(2)的上端,所述轿厢侧绳头板(3)固定在所述承重梁(2)的下端,所述限位支架(4)连接所述承重梁(2)和所述井道内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方便了钢丝绳和限位支架的安装,操作空间较大,而且减小了对空间的占用,使井道顶部空间利用率得以大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是一种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房价也快速增长,因此人们对于空间利用要求越来越高。在一般楼宇的电梯设计中大多采用无机房结构的井道,但是传统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对井道顶部空间利用率比较低,所以本专利提出一种占用空间更小的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请参阅图1至3,目前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包括曳引机10、承重梁20、轿厢侧绳头板30和限位支架40,承重梁20横向架设在井道上部并靠近井道内侧壁100,承重梁20为一对并列布置的槽钢和多根中间连接件连接而成,曳引机10通过悬挂支架安装在一对槽钢的间隔之间,而且曳引机10的曳引轮的轴心线方向与承重梁20的长度方向垂直。轿厢侧绳头板30固定在承重梁20靠近井道内侧壁一侧,安装钢丝绳的操作空间十分狭窄,不太方便。每根槽钢都通过两个限位支架40连接在用于架设承重梁20的井道孔洞的下方,因此总共需要安装4个限位支架40。这种传统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占用井道较多的空间,不仅安装钢丝绳不方便,而且限位支架40的结构复杂、数量较多、安装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包括曳引机、承重梁、轿厢侧绳头板和限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横向架设在井道上部并靠近井道内侧壁,所述曳引机安装在所述承重梁的上端,所述轿厢侧绳头板固定在所述承重梁的下端,所述限位支架连接所述承重梁和所述井道内侧壁。其中,所述曳引机)的曳引轮的轴心线方向与所述承重梁的长度方向平行。优选地,所述限位支架板为直角折弯板,其具有与所述承重梁固定连接的水平连接部和与所述井道内侧壁固定连接的竖直连接部。进一步地,所述水平连接部和所述竖直连接部之间还连接有加强板。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梁包括相背对贴紧在一起的U型钢,以及上底板和下底板。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将曳引机安装在承重梁的上端,将绳头板安装在承重梁的下端,承重梁通过限位支架与井道内侧壁固定,不仅方便了钢丝绳和限位支架的安装,操作空间较大,而且减小了对井道前后宽度上的占用,总体占用井道空间大大减小。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传统的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的左视图。图3为传统的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传统的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的主视图。图5为传统的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的左视图。图6为传统的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的俯视图。图7为传统曳引机布置结构与实施例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在俯视图投影对比示意图。图8为传统曳引机布置结构与实施例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在侧视图投影对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2,一种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包括曳引机1、承重梁2、轿厢侧绳头板3和限位支架4。其中,承重梁2横向架设在井道上部并靠近井道内侧壁。曳引机1通过安装座安装在承重梁2的上端,轿厢侧绳头板3固定在承重梁2的下端,限位支架4连接承重梁2和井道内侧壁。限位支架4的数量有两个,两个限位支架4分别位于承重梁2的靠近两头的位置。承重梁2包括相背对贴紧在一起的U型钢21,以及上底板22和下底板23。本实施例中,曳引机1的曳引轮的轴心线方向与承重梁2的长度方向平行,因此本实施例的布置结构大大减小了前后宽度,从而减少了井道空间的占用。其中,如图4所示,限位支架板4为直角折弯板,其具有与承重梁2固定连接的水平连接部41和与所述井道内侧壁固定连接的竖直连接部42,水平连接部41和竖直连接部42之间还连接有加强板43。承重梁2的两端还设有定位连接板5,定位连接板5通过膨胀螺栓与井道墙壁固定。请参阅图7所示,在俯视图投影对比上看,本技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仅相当于传统布置方式的51%。如图8所示,在侧视图投影对比上看,本技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仅相当于传统布置方式的75%。由此可见,本技术提供的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大大缩小了对井道空间的占用,大幅提高了井道顶部空间的利用率。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包括曳引机(1)、承重梁(2)、轿厢侧绳头板(3)和限位支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2)横向架设在井道上部并靠近井道内侧壁,所述曳引机(1)安装在所述承重梁(2)的上端,所述轿厢侧绳头板(3)固定在所述承重梁(2)的下端,所述限位支架(4)连接所述承重梁(2)和所述井道内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包括曳引机(1)、承重梁(2)、轿厢侧绳头板(3)和限位支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2)横向架设在井道上部并靠近井道内侧壁,所述曳引机(1)安装在所述承重梁(2)的上端,所述轿厢侧绳头板(3)固定在所述承重梁(2)的下端,所述限位支架(4)连接所述承重梁(2)和所述井道内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1)的曳引轮的轴心线方向与所述承重梁(2)的长度方向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焕滨任明权崔洪武王春香吴孝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