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搭接连接试验件用防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9120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2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搭接连接试验件用防弯装置,包括上防弯板、上垫块、下防弯板和下垫块;上防弯板设有上通孔及上加筋,所述上加筋与上防弯板的底面形成第一凹槽;下防弯板设有下通孔及下加筋,所述下加筋与下防弯板底面形成第二凹槽;上防弯板和下防弯板通孔部位对齐放置;右试验件置于上防弯板的凹槽内且用上垫块压紧形成三层的第一夹持端,左试验件置于下防弯板的凹槽内且与下垫块压紧形成三层的第二夹持端,右试验件与左试验件的搭接部位置于上防弯板和下防弯板的通孔内,试验机分别夹持第一夹持端及第二夹持端进行加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简单,在试验件上装夹方便,可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壁板与框缘、金属蒙皮与框缘等搭接连接接头试验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夹具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搭接连接试验件用防弯装置
技术介绍
在飞机结构设计中,机身的复合材料壁板与框缘、金属蒙皮与框缘等的搭接连接大量存在。在进行该类连接件静力及疲劳试验时,由于载荷作用线偏离连接区的剖面的形心位置,在试验件连接区(即右试验件1与左试验件2的连接区,如图1和图2所示)会产生附加弯矩,导致连接区发生弯曲变形,由此引起钉孔的应力分布不均而使试验件提前破坏,使试验数据失去其有效性。为解决此类问题,工程上广泛采用增厚加载端的方法,以保证载荷作用线通过连接区剖面形心。虽然这种试验设计方法保证了加载端载荷轴线与考核区剖面形心位置的一致性,但对试验件的载荷传递分析可知,在搭接接头处,仍然会引起附加的弯曲变形,这样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复合材料壁板与框缘及金属蒙皮与框缘等搭接连接试验件考核区的弯曲变形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搭接连接试验件用防弯装置,解决上述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搭接连接试验件用防弯装置,包括上防弯板、上垫块、下防弯板和下垫块;上防弯板一端设有上通孔,另一端边缘设有上加筋,所述上加筋与上防弯板的底面形成第一凹槽;下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搭接连接试验件用防弯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上防弯板(3)、上垫块(4)、下防弯板(5)和下垫块(6);上防弯板(3)一端设有上通孔(31),另一端边缘设有上加筋(32),所述上加筋与上防弯板(3)的底面形成第一凹槽(33);下防弯板(5)一端设有下通孔(51),另一端边缘设有下加筋(52),所述下加筋与下防弯板底面形成第二凹槽;上防弯板和下防弯板通孔部位对齐放置,且上防弯板和下防弯板的凹槽反向放置;右试验件(1)与左试验件(2)搭接连接后,右试验件(1)置于上防弯板的第一凹槽(33)内且用上垫块压紧形成三层的第一夹持端,左试验件(2)置于下防弯板的第二凹槽内且与下垫块压紧形成三层的第二夹持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搭接连接试验件用防弯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上防弯板(3)、上垫块(4)、下防弯板(5)和下垫块(6);上防弯板(3)一端设有上通孔(31),另一端边缘设有上加筋(32),所述上加筋与上防弯板(3)的底面形成第一凹槽(33);下防弯板(5)一端设有下通孔(51),另一端边缘设有下加筋(52),所述下加筋与下防弯板底面形成第二凹槽;上防弯板和下防弯板通孔部位对齐放置,且上防弯板和下防弯板的凹槽反向放置;右试验件(1)与左试验件(2)搭接连接后,右试验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正兴刘洪权李晓娜王锦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