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旭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防误报多点检测装置的智能邮筒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8921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1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误报多点检测装置的智能邮筒,包括邮筒、投信口、传感器基座、投信感应器、供电装置、控制装置、信息发送装置;传感器基座安装在投信口内侧,传感器基座上单排间隔安装有若干投信感应器,所投信感应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与信息发送装置电连接;供电装置与投信感应器、控制装置、信息发送装置电连接;相邻两个投信感应器之间的距离小于国家规定最小信封宽度114毫米的二分之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邮箱防误报多点检测装置的相邻两个投信感应器之间的距离小于国家规定最小信封宽度的二分之一,投信时同时触发相邻的两个或多个投信感应器,控制器记一次数,当触发单个或不相邻的多个投信感应器时控制器不记数,有效避免了误报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邮政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误报多点检测装置的智能邮筒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邮政用信箱分布在各大中小城市中,一直以来,人们通过向信箱投递信件进行信息传输。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人们进行沟通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分布在各大城市中的邮政信箱的利用率正在降低。而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邮政信箱仍然是人们进行信件交互的重要中转设备,在这些地区,邮递员取信极为不便,目前已经有一些可自动感应投入邮筒信封数目的智能邮筒出现,现有的智能邮筒使用单个的光电感应装置,如果有人恶意将树枝或小棍等类似物体伸入邮筒投递口晃动或投入其中时,邮筒会误报信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误报多点检测装置的智能邮筒,旨在解决现有的智能邮筒存在误报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智能邮筒防误报多点检测装置包括邮筒、投信口、传感器基座、投信感应器、供电装置、控制装置、信息发送装置;所述的传感器基座安装在所述投信口内侧,所述传感器基座上单排间隔安装有若干投信感应器,所述的投信感应器与所述的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与所述的信息发送装置电连接;所述的供电装置与所述的投信感应器、控制装置、信息发送装置电连接。所述的投信感应器为点状感应器,相邻两个投信感应器之间的距离小于最小标准信封宽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的相邻两个投信感应器之间的距离小于57毫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投信感应器为光电感应器。所述的投信感应器安装在投信口内壁的上面。所述的投信感应器安装在投信口内壁的下面。所述的投信感应器包括安装在投信口内壁上面的信号发射部件和安装在投 信口内壁下面的信号接收部件。所述的投信感应器包括安装在投信口内壁下面的信号发射部件和安装在投信口内壁上面的信号接收部件。所述的投信感应器为摆棒。所述的投信感应器为滚轮结构。本技术的邮箱防误报多点检测装置的相邻两个投信感应器之间的距离小于国家规定最小信封宽度114毫米的二分之一,即57毫米,投信时同时触发相邻的两个或多个投信感应器,控制器记一次数,当触发单个投信感应器或不相邻的多个投信感应器时控制器不记数,有效避免了树枝或小棍等类似物体晃动及投入引起误报情况的发生。本技术的一种具有防误报多点检测装置的智能邮筒,通过在投信口处设置点状排列的投信传感器,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小于最小信封宽度的二分之一。所以本技术带来的益处是:1、避免了产生未投信误报为已投信。在将信件投入邮筒中时,信件会同时触动相邻的两个点状传感器,这时表示已有信件投入到了邮筒中。而现有的智能邮筒,可能因为会因为有人将树枝伸入,触动一个传感器,而产生未投信误报已投信。2、避免了产生已投信误报为未投信。现有的邮筒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现有技术的投信传感器是直线形的,适用于安装在方形邮筒内,当安装在圆形邮筒内时,由于圆筒的弧线,传感器的中间部位会与弧形内壁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有可能信件从传感器与邮筒内壁的空隙处落入邮筒,产生已投信误报为未投信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智能邮箱的工作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发单个投信感应器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发不相邻多个投信感应器的示意图;图4a是检测方式一的实施例摆棒安装在投信口上的原理图;图4b是图4a实施例的摆棒摆动后的位置原理图;图5a是检测方式二的实施例摆棒安装在投信口下的原理图;图5b是图5a实施例的摆棒摆动后的位置原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方式三的原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方式四的原理图;图中:1、邮筒;2、投信口;3(31,32)、传感器基座;4(41,42)、投信感应器;5、信封;6、摆棒;61、铰链座;62、摆棒轴;63、轴芯;7。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至图7:一种具有防误报多点检测装置的智能邮筒,包括邮筒1、投信口2、传感器基座3、投信感应器4、供电装置、控制装置、信息发送装置。所述的传感器基座3安装在所述投信口2内侧,所述传感器基座3上单排间隔安装有若干投信感应器4,所述的投信感应器4与所述的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与所述的信息发送装置电连接。所述的供电装置与所述的投信感应器、控制装置、信息发送装置电连接。根据国家邮政局决定,从2005年6月1日开始使用新的国家标准信封(GB/T1416-2003)。使用的标准信封的规格是:代号 长(mm)X宽(mm) 代号 长(mm)X宽(mm) C6号 162X114 ZL号 230X120 B6号 176X125 C5号 229X162 DL号 220X110 C4号 324X229 相邻两个投信感应器之间的距离小于国家规定最小信封宽度的二分之一,按最小规格的信封标准C6,其信封宽度为114毫米,该宽度的二分之一为57毫米(mm)。本技术的一种具有防误报多点检测装置邮箱的相邻两个投信感应器之间的距离小于57毫米,如图1所示,信封5投入时必定同时触发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信感应器,控制器记一次数;如图2或图3所示,当触发单个投信感应器或者同时触发多个不相邻的投信感应器时控制器不记数,有人用树枝伸入邮筒投递口晃动或投入其内部时只会触发单个投信感应器,不会误报。图4a是检测方式一的实施例摆棒安装在投信口上的原理图,图4b是图4a实施例的摆棒摆动后的位置原理图。本技术具有四种检测方式,如图4所示,检测方式一,邮箱的摆棒64的摆棒轴62通过轴芯63活动链接到铰链座61。 在信件投入口的内壁入口上方安装若干根摆棒,每根摆棒安装在基座上,摆棒固定在可绕转动的转轴上,在基座和转轴上安装一对传感单元,每对传感单元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摆棒固定在转轴上,当放入信件时,推动相邻的两根摆棒摆动,信件投入信箱之中。当摆棒摆动时,带动转轴转动,安装在转轴的传感器(接收器)转动一定角度,这时传感器(接收器)与安装在基座上的接收器(传感器)产生角位移,将角位移的电信号传到控制器,即侦测到有信投入。每相邻的一对传感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最小标准信封宽度的二分之一。图5a是检测方式二的实施例摆棒安装在投信口下的原理图,图5b是图5a实施例的摆棒摆动后的位置原理图。如图5所示,检测方式二,邮箱的摆棒64的摆棒轴62通过轴芯63活动链接到铰链座61。安装在信件投入口的下方,电传感器的工作方式与检测方式一相同。如图6所示,检测方法三,若干个传感单元是安装在信件投入口的内壁上,相邻的传感单元的距离小于最小标准信封宽度的二分之一。如图7所示,检测方式四,将检测方式一中的摆棒变换为滚轮结构,即:摆棒臂71、71’的端部的滚轮73、73’通过芯轴72、72’分别安装在摆棒臂71、71’上。在投信口并排设置若干对滚轮73、73’,每对滚轮之间的距离小于最小国家标准信封宽度的二分之一。电传感器安装在滚轮上或滚轮轴上,当相邻的两对滚轮同时滚动时,显示信件已投入信筒内。以上所述仅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具有防误报多点检测装置的智能邮筒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防误报多点检测装置的智能邮筒,所述的智能邮筒防误报多点检测装置包括邮筒、投信口、传感器基座、投信感应器、供电装置、控制装置、信息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基座安装在所述投信口内侧,所述传感器基座上单排间隔安装有若干投信感应器,所述的投信感应器与所述的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与所述的信息发送装置电连接;所述的供电装置与所述的投信感应器、控制装置、信息发送装置电连接;所述的投信感应器为点状感应器,相邻两个投信感应器之间的距离小于最小标准信封宽度的二分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误报多点检测装置的智能邮筒,所述的智能邮筒防误报多点检测装置包括邮筒、投信口、传感器基座、投信感应器、供电装置、控制装置、信息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基座安装在所述投信口内侧,所述传感器基座上单排间隔安装有若干投信感应器,所述的投信感应器与所述的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与所述的信息发送装置电连接;所述的供电装置与所述的投信感应器、控制装置、信息发送装置电连接;所述的投信感应器为点状感应器,相邻两个投信感应器之间的距离小于最小标准信封宽度的二分之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邮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两个投信感应器之间的距离小于57毫米。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邮筒,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旭
申请(专利权)人:韩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