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卧式氨液贮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85637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卧式氨液贮液器,包括罐体和固设于所述罐体一端下方的排污口,所述罐体上远离排污口一端的上方固设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向下延伸至罐体内部的罐底,排油管穿过罐体处与罐体之间密封设置,排油管下端设置有朝向排污口所在侧的斜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贮液器,尤其涉及一种高压卧式氨液贮液器
技术介绍
高压卧式氨液贮液器用于制冷系统中,用以贮存氨液,并调节和稳定循环量。由于氨液内含油,会引起供氨管道堵塞,因此,需将油通过排油管排至集油器。因为液氨密度小于油密度,在贮液器内存放时,氨液位于上层,油位于下层,因此目前普遍排油做法是,在罐体下方的排污管上设置排油口,利用排油管将排油口与集油器连通,利用贮液器内远高于集油器内的压力,使油在压差作用下进入集油器。但是,由于排污口设置于罐体下方,罐体距离地面较近,且排污管和排油管均为圆管,因此在焊接时非常不方便,容易出现焊接缺陷,如果要达到高压容器的焊接要求,往往会导致工时增加,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压卧式氨液贮液器,将排油管设置于罐体上方,同样可以利用压差将油排出,同时方便焊接施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压卧式氨液贮液器,包括罐体和固设于所述罐体一端下方的排污口,所述罐体上远离排污口一端的上方固设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向下延伸至罐体内部的罐底,排油管穿过罐体处与罐体之间密封设置,排油管下端设置有朝向排污口所在侧的斜口。作为优化,所述排油管竖直设置,且排油管通过加强板与罐体固接,增加了排油管与罐体连接处的强度。作为优选,所述斜口角度为45°,既增加了进入排油管的进油口面积,又不会使油量较小时无法进入排油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排油管由罐体上方伸入至罐体内部罐底,在保证油可排出的情况下,方便工人焊接,利于焊缝质量保证,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本新型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如图3所示一种高压卧式氨液贮液器,包括罐体1和固设于罐体1一端下方的排污口3,罐体上远离排污口3一端的上方固设有竖直排油管2,排油管2向下延伸至罐体1内部的罐底,排油管2穿过罐体处与罐体1之间密封焊接,并通过加强板4与罐体1焊于一体,以加强排油管2与罐体1连接处的强度。排油管2下端设置有朝向排污口3所在侧的斜口,斜口角度为45°,既增加了进入排油管2的进油口面积,又使得油量较小时仍可沿管壁进入排油管2。使用本申请贮液器存放氨液时,氨液中的油由于密度大于氨液,位于罐体底部,排油管下端进入油液内,在罐内较高压力作用下,油沿排油管进入集油器。本申请中排油管的设置方式,大大方便了焊接施工,使工人能够较为容易的完成焊接工作,为高质量焊接提供条件。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卧式氨液贮液器,包括罐体和固设于所述罐体一端下方的排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上远离排污口一端的上方固设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向下延伸至罐体内部的罐底,排油管穿过罐体处与罐体之间密封设置,排油管下端设置有朝向排污口所在侧的斜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卧式氨液贮液器,包括罐体和固设于所述罐体一端下方的排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上远离排污口一端的上方固设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向下延伸至罐体内部的罐底,排油管穿过罐体处与罐体之间密封设置,排油管下端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茂峰陈敏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市图腾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