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79980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包括输入控制电路和输出控制电路,所述输入控制电路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电源电路模块、辅助触点模块和延时互锁电路模块,所述输出控制电路包括彼此电性连接的隔离电路模块和功率组件模块。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带辅助触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模块低成本的方式是采用光继电器来实现,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光传输、无接点,整体上提升了产品的应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正反转控制模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带辅助触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模块,在一些特定场合需要带辅助触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模块实现附带旁路电路自动化控制功能,但市场上现有的无辅助触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模块,因产品自身设计问题不能增加辅助触点,使无辅助触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模块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使用中受到了一些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包括输入控制电路和输出控制电路,所述输入控制电路和输出控制电路通过光电电气隔离,所述输入控制电路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电源电路模块、辅助触点模块和延时互锁电路模块,所述输出控制电路包括彼此电性连接的隔离电路模块和功率组件模块。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电路模块包括电感L1、电容C2和开关电源芯片S1,通过所述电感L1给所述电容C2充电,充电充满后,导通开关电源芯片S1。进一步的,所述辅助触点模块包括光继电器J5和光继电器J6,所述光继电器J5和光继电器J6的输入端的负极与所述隔离电路模块连接;所述辅助触点模块还包括电阻R8、电阻R9、压敏电阻M1、压敏电阻M2、电阻R42、电阻R43、电容C18和电容C19,其中:所述电阻R8并联在所述光继电器J5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8一端接所述光继电器J5的第1脚,另一端接所述光继电器J5的第2脚;所述电阻R9并联在所述光继电器J6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9一端接所述光继电器J6的第1脚,另一端接所述光继电器J6的第2脚;所述光继电器J5的输出端并联压敏电阻M1,同时电容C18串联电阻R42后与压敏电阻M1并联;所述光继电器J6的输出端并联压敏电阻M2,同时电容C19串联电阻R43后与压敏电阻M2并联。进一步的,所述延时互锁电路模块包括一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由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组成,当没施加正转信号时,输出三极管Q3、Q4的基极为低电平,三极管Q3、Q4截止;当有正转控制电压时,通过两个限流电阻R1、R3给电容C6充电,延时后给一个非反向缓冲器IC21的输入,再给电容C10充电延时,再给另一个非反向缓冲器IC25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输出三极管Q3导通,从而使输出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当正转控制电压撤离时,电容C10的残留电压通过电阻R16和二极管D8放电,使正转输出关断;当有反转控制电压时,通过两个限流电阻R2、R4给电容C7充电,延时后给一个非反向缓冲器IC24的输入,再给电容C11充电延时,再给另一个非反向缓冲器IC26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输出三极管Q4导通,从而使输出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当正转控制电压撤离时,电容C11的残留电压通过电阻R17和二极管D9放电,使反转输出关断。进一步的,所述功率组件模块包括单向可控硅T1、T2、T3、T4、T5、T6、T7、T8,其中:所述单向可控硅T1与单向可控硅T2反向并联;所述单向可控硅T3与单向可控硅T4反向并联;所述单向可控硅T5与单向可控硅T6反向并联;所述单向可控硅T7与单向可控硅T8反向并联。进一步的,所述功率组件模块进一步包括RC电路,所述RC电路包括电阻R38、R39、R40、R41和电容C14、C15、C16、C17,其中:所述电阻R38和电容C14串联后,并联在所述单向可控硅T1、T2的两端;所述电阻R39和电容C15串联后,并联在所述单向可控硅T3、T4的两端;所述电阻R40和电容C16串联后,并联在所述单向可控硅T5、T6的两端;所述电阻R41和电容C17串联后,并联在所述单向可控硅T7、T8的两端。进一步的,所述功率组件模块进一步包括过压保护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压敏电阻M3、M4、M5、M6,其中:所述压敏电阻M3并联在所述单向可控硅T1、T2的两端;所述压敏电阻M4并联在所述单向可控硅T3、T4的两端;所述压敏电阻M5并联在所述单向可控硅T5、T6的两端;所述压敏电阻M6并联在所述单向可控硅T7、T8的两端。进一步的,所述隔离电路模块包括光电耦合器P2、P3、P4、P5、P6、P7、P8、P9,其中:所述光电耦合器P2中的输入端正极连接电源负极,并依次串联光电耦合器P3、P4、P5;所述光电耦合器P5与所述延时互锁电路模块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P6中的输入端正极连接电源负极,并依次串联光电耦合器P7、P8、P9;所述光电耦合器P9与所述延时互锁电路模块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P2、P3和光电耦合器P4、P5的输出端串联后与功率组件模块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P6、P7和光电耦合器P8、P9的输出端串联后与功率组件模块连接。进一步的,当所述隔离电路模块中的光电耦合器P2、P3、P4、P5与所述功率组件模块中的单向可控硅T1、T2、T3、T4导通,使输出端L1/U、L2/V导通,实现三相电机正转功能;当所述隔离电路模块中的光电耦合器P6、P7、P8、P9与所述功率组件模块中的单向可控硅T5、T6、T7、T8导通,使输出端L1/V、L2/U导通,实现三相电机反转功能。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辅助触点模块采用光继电器可有效克服机械式触点切换的电磁干扰和直 流控制电流断开后会一直出现拉弧的缺陷,增加过压保护电路,光继电器具有微小电流驱动信号、高阻抗绝缘耐压、光传输、无接点,整体上提升了产品的应用可靠性;2.本技术的带辅助触点的电机正反转模块产品相互安装成一体化,功能完善、长寿命、成本低、可靠性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中的输入控制电路的整体电路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中的输入控制电路的电源电路模块电路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中的输入控制电路的辅助触点模块电路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中的输入控制电路的延时互锁模块电路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中的输出控制电路的隔离电路模块与功率组件模块电路图。【主要符号说明】:101-电源电路模块;102-辅助触点模块;103-延时互锁模块;104-隔离电路模块;105-功率组件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以及本技术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原尺 寸进行绘制。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各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5,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包括输入控制电路和输出控制电路,其中输入输出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控制电路和输出控制电路,所述输入控制电路和输出控制电路通过光电电气隔离,所述输入控制电路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电源电路模块、辅助触点模块和延时互锁电路模块,所述输出控制电路包括彼此电性连接的隔离电路模块和功率组件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控制电路和输出控制电路,所述输入控制电路和输出控制电路通过光电电气隔离,所述输入控制电路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电源电路模块、辅助触点模块和延时互锁电路模块,所述输出控制电路包括彼此电性连接的隔离电路模块和功率组件模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模块包括电感L1、电容C2和开关电源芯片S1,通过所述电感L1给所述电容C2充电,充电充满后,导通开关电源芯片S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触点模块包括光继电器J5和光继电器J6,所述光继电器J5和光继电器J6的输入端的负极与所述隔离电路模块连接;所述辅助触点模块还包括电阻R8、电阻R9、压敏电阻M1、压敏电阻M2、电阻R42、电阻R43、电容C18和电容C19,其中:所述电阻R8并联在所述光继电器J5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8一端接所述光继电器J5的第1脚,另一端接所述光继电器J5的第2脚;所述电阻R9并联在所述光继电器J6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9一端接所述光继电器J6的第1脚,另一端接所述光继电器J6的第2脚;所述光继电器J5的输出端并联压敏电阻M1,同时电容C18串联电阻R42后与压敏电阻M1并联;所述光继电器J6的输出端并联压敏电阻M2,同时电容C19串联电阻R43后与压敏电阻M2并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辅助触点的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互锁电路模块包括一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由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组成,当没施加正转信号时,输出三极管Q3、Q4的基极为低电平,三极管Q3、Q4截止;当有正转控制电压时,通过两个限流电阻R1、R3给电容C6充电,延时后给一个非反向缓冲器IC21的输入,再给电容C10充电延时,再给另一个非反向缓冲器IC25,另一个非反向缓冲器IC25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并使得输出三极管Q3导通,从而使输出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当正转控制电压撤离时,电容C10的残留电压通过电阻R16和二极管D8放电,使正转输出关断;当有反转控制电压时,通过两个限流电阻R2、R4给电容C7充电,延时后给一个非反向缓冲器IC24的输入,再给电容C11充电延时,再给另一个非反向缓冲器IC26,另一个非反向缓冲器IC26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并使得输出三极管Q4导通,从而使输出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当正转控制电压撤离时,电容C11的残留电压通过电阻R17和二极管D9放电,使反转输出关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雄
申请(专利权)人:库顿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