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丝麻交织起绉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68273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丝麻交织起绉面料,包括相互连结的面层和里层,相互连结的地方形成连结点,面层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形成平纹组织,里层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形成平纹组织,连结点沿第一经纱方向,距离为40‑50根第一纬纱宽度;沿第一纬纱方向,距离为30‑40根第一经纱宽度;连结点的接结长度为10‑20根第一纬纱宽度;所述面层由蚕丝和麻类纤维交织形成,所述里层为棉纱。面料的连结点错落分布,使面料表面呈现绉缩风格。丝麻交织起绉面料中的麻类纤维使面料具有优良抗菌性;蚕丝的加入使面料具有亮丽的光泽和柔软的手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丝麻交织起绉面料。
技术介绍
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却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进入21世纪,兼具舒适性、功能性和绿色保健性的服装纺织品成为新的消费需求。化纤大多以不可再生能源石油为原材料,且无法降解,对环境污染大,吸湿性差,穿着舒适性不高,购买纯天然材料制成的纺织品成为人们的追求趋势。蚕丝纤维作为一种天然蛋白质纤维,具有吸湿透气、柔软光滑、光泽柔和悦目等独特优点,自古就有“纤维皇后”之美誉。但蚕丝织物存在软而不挺、易变形起绉、易虫蛀、价格昂贵等缺陷。亚麻纤维作为一种有机多糖类韧皮天然纤维素纤维,吸湿性好、强度高、放热性优良、形变小,防腐抑菌。将真丝和亚麻进行交织或复合,既可保持二者的优点,又克服了真丝抗绉性差、吸汗贴身以及麻类纤维的柔软性差、触感不适等缺点,并可降低原料成本,可广泛应用于服装、睡衣及室内装饰材料等领域。丝麻交织产品在各类含麻织物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但这些产品大多为平纹交织,面料风格大同小异,难以满足消费者的求异心理。绉效应是丝绸绉类产品的主要风格,其表面自然的凹凸织纹形成了丝绸产品特有的美感。具有绉效应的织物光泽柔和,具有弹性,穿着宽松适宜,受到人们的欢迎。在丝麻交织面料中形成绉效应,能使品种多变,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鉴于上述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丝麻交织起绉面料,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丝麻交织起绉面料,该丝麻交织起绉面料的连结点错落分布,使面层面料发生不规则的绉缩,增加了面料的多样性;面料含有的麻类纤维,使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湿性和抗菌性能;面料中的蚕丝,增加了织物的光泽和柔性;柔软的棉纱里层,大大降低了面层麻类纱线可能会带来的刺痒感。本技术的一种丝麻交织起绉面料,包括相互连结的面层和里层,相互连结的地方形成连结点,面层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形成平纹组织,里层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形成平纹组织,连结点沿第一经纱方向,距离为40-50根第一纬纱宽度;沿第一纬纱方向,距离为30-40根第一经纱宽度;连结点的接结长度为10-20根第一纬纱宽度;面层由蚕丝和麻类纤维交织形成,里层为棉纱。进一步的,面层和里层由里层的经纱提起与面层交织连结。进一步的,面层和里层由氨纶丝连结。进一步的,蚕丝为桑蚕丝、柞蚕丝、绢丝中的一种。进一步的,麻类纤维为亚麻、苎麻、黄麻、或罗布麻。进一步的,麻类纤维还可以替换为竹原纤维、桑皮纤维或棕榈纤维。进一步的,面料中的麻类纤维的质量占面层总重量的40-65%。进一步的,面料中的蚕丝的质量占面层总重量的35-60%。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丝麻交织起绉面料的连结点错落分布,使面层面料发生不规则的绉缩,增加了面料的多样性;面料含有的麻 类纤维或竹原纤维、桑皮纤维以及棕榈纤维,使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湿性和抗菌性能;面料中的蚕丝,增加了织物的光泽和柔性;柔软的棉纱里层,大大降低了面层麻类纱线可能会带来的刺痒感。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丝麻交织起绉面料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里层;2-面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图1是本技术丝麻交织起绉面料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丝麻交织起绉面料,包括相互连结的面层2和里层1,相互连结的地方形成连结点,面层2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组成,里层1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组成。面层2和里层1由里层1的第二经纱提起与面层2交织连结。面层第一经纱为桑蚕丝,第一纬纱为亚麻纱线。采用平纹织造,经密:480根/10cm,纬密:264根/10cm,幅宽114cm,克重26mm,其中亚麻的重量百分数为57%,桑蚕丝为43%,喷墨印染。里层为棉纱织造的平纹,经密:224根/10cm,纬密:264根/10cm,幅宽114cm。沿第一经纱方向,接结点之间的距离为50根第一纬纱宽度;沿第一纬纱方向接结点之间的距离为30根第一经纱宽度;接结长度为16根第一纬纱宽 度。实施例二本技术的丝麻交织起绉面料,包括相互连结的面层和里层,相互连结的地方形成连结点,面层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组成,里层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组成。面层和里层由氨纶丝连结。面层第一经纱为绢丝,第一纬纱为棕榈纤维。采用平纹织造,经密:480根/10cm,纬密:264根/10cm,幅宽114cm,克重26mm,其中棕榈纤维的重量百分数为40%,绢丝为60%,喷墨印染。里层为棉纱织造的平纹,经密:224根/10cm,纬密:264根/10cm,幅宽114cm。沿第一经纱方向,接结点之间的距离为40根第一纬纱宽度;沿第一纬纱方向接结点之间的距离为30根第一经纱宽度;接结长度为20根第一纬纱宽度。实施例三本技术的丝麻交织起绉面料,包括相互连结的面层和里层,相互连结的地方形成连结点,面层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组成,里层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组成。面层和里层由氨纶丝连结。面层第一经纱为绢丝,第一纬纱为棕榈纤维。采用平纹织造,经密:480根/10cm,纬密:264根/10cm,幅宽114cm,克重26mm,其中棕榈纤维的重量百分数为65%,绢丝为35%,喷墨印染。里层为棉纱织造的平纹,经密:224根/10cm,纬密:264根/10cm,幅宽114cm。沿第一经纱方向,接结点之间的距离为45根第一纬纱宽度;沿第一纬纱方向接结点之间的距离为40根第一经纱宽度;接结长度为10根第一纬纱宽度。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丝麻交织起绉面料,包括相互连结的面层和里层,相互连结的地方形成连结点,所述面层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形成平纹组织,所述里层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形成平纹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点沿所述第一经纱方向,距离为40‑50根所述第一纬纱宽度;沿所述第一纬纱方向,距离为30‑40根所述第一经纱宽度;所述连结点的接结长度为10‑20根所述第一纬纱宽度;所述面层由蚕丝和麻类纤维交织形成,所述里层为棉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丝麻交织起绉面料,包括相互连结的面层和里层,相互连结的地方形成连结点,所述面层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形成平纹组织,所述里层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形成平纹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点沿所述第一经纱方向,距离为40-50根所述第一纬纱宽度;沿所述第一纬纱方向,距离为30-40根所述第一经纱宽度;所述连结点的接结长度为10-20根所述第一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锐陈长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派拉姆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