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刚专利>正文

一种单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分离结扎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65657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分离结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分离结扎器包括第一穿刺引导针和第二穿刺引导针,还包括能够穿过所述第一穿刺引导针和第二穿刺引导针的引导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目前技术需穿破腹膜套线而破坏腹膜的完整性;减少结扎疝囊以外的组织结构引起的术后不适;由引导丝带线于针管内穿行,可有效避免了缝线在牵出过程中扯入周围组织血管的风险;带有钝头的穿刺针可有效避免了对血管及精索损伤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小儿外科
,具体涉及一种单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分离结扎器。
技术介绍
单孔利用9号注射器针头或改良硬膜外针或自制的穿刺针配合钩针行内环孔缝扎法。目前应用最多的方法。但其由于需要两次穿刺腹壁导入和牵出结扎线可能一并结扎疝囊前面的腹壁组织,且需穿破腹膜。这些包含神经和肌肉的一些皮下组织被结扎会造成损伤,可引起腹壁不适、甚至线结松脱导致疝复发。单孔利用大圆针经皮肤刺入内环口缝扎法。但因怕损伤输精管或生殖血管,缝合时遗漏此处腹膜间隙而造成复发率较高(3%-5%)。两孔利用疝环针(雪撬针)内环口缝扎法。该方法虽与前两种一样均由腹股沟内环投影点上方穿刺于腹腹外行内环口缝扎,但因与单孔比多了一操作孔,仍达不到更小的损伤。现渐渐被单孔法替代。三孔或两孔法腹腔内内环口缝扎法。三孔技术由于多处切口而且需要气腹,只能称之为腹腔镜手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手术,两孔法比单孔亦多出一个操作孔,遂仍未减少损伤。且此种方法为腹腔内缝合,操作难度大,且同样存在但因怕损伤输精管或生殖血管,缝合时遗漏此处腹膜间隙而造成复发率较高,现基本不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分离结扎器,用以解决目前技术需穿破腹膜套线而破坏腹膜的完整性;减少结扎疝囊以外的组织结构引起的术后不适;避免了缝线在牵出过程中扯入周围组织血管的风险;有效避免了对血管及精索损伤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单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分离结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分离结扎器包括第一穿刺引导针和第二穿刺引导针;所述第一穿刺引导针包括第一穿刺引导针手柄、穿过所述第一穿刺引导针手柄的外针管、以及位于所述外针管内的内针管,所述内针管相对所述第一穿刺引导针手柄一端向所述外针管的外侧延伸并形成有侧孔;其内针为钝头,其尾端有带弹簧的滑动螺纹帽,与外针配合可在常态下或在阻力小的疏松间隙组织内自动伸出外针外,可钝性分离组织,达到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的目的。所述第二穿刺引导针包括第二穿刺引导针手柄、穿过所述第二穿刺引导针手柄的穿刺引导针针管,所述穿刺引导针针管相对于所述第二穿刺引导针手柄一端设置有弯管;所述单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分离结扎器还包括能够穿过所述第一穿刺引导针和第二穿刺引导针的引导丝。所述引导丝头端呈J形,导丝由内芯及弹簧圈外管构成,所述弹簧圈外管柔软,并可在内芯上自由滑动,其头端为封闭的钝头。其尾端可带缝线。由引导丝带线于针管内穿行,可有效避免了缝线在牵出过程中扯入周围组织血管的风险;优选地,所述外针管和穿刺引导针针管的内径各自为1.0-1.5毫米。优选地,所述侧孔为长径为2.0毫米的椭圆形。优选地,所述引导丝头端呈J形,导丝由内芯及弹簧圈外管构成,所述弹簧圈外管柔软,并可在内芯上自由滑动,其头端为封闭的钝头,其尾端带或不带缝线。优选地,所述弯管的弯曲弧度为150°。优选地,所述引导丝的长度为20-25厘米。本技术方法具有如下优点:不需穿破腹膜套线于腹膜外即可完全结扎内环口,保持了腹膜的完整性;减少结扎疝囊以外的组织结构引起的术后不适;由引导丝带线于针管内穿行,可有效避免了缝线在牵出过程中扯入周围组织血管的风险;带有钝头的穿刺针可有效避免了对血管及精索损伤等问题;易学易操作,特别造合年轻医师及基成医院使用;手术时间缩短,术后不良反应减少。采用本技术的结扎器进行疝环周围游离,经皮穿刺于腹膜外行内环口结扎,是一种微创手术,它经过引导丝导线,利用打结器打结,仅结扎疝囊颈。不需穿破腹膜套线而破坏腹膜的完整性;也不会结扎疝囊以外的组织结构,减少了术后不适,且它的穿刺引导针在游离精索血管时用钝头内芯游离,有效避免了对血管及精索损伤,以及由引导丝带线于针管内穿行,可有效避免了缝线在牵出过程中扯入周围组织血管的风险是本技术最大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穿刺引导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穿刺引导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引导丝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穿刺引导针手柄和外针管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内针管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穿刺引导针手柄,2、外针管,3、内针管,4、侧孔,5、第二穿刺引导针手柄,6、穿刺引导针针管,7、弹簧圈外管,8、缝线,9、弯管,10、内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技术名称:单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分离结扎器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单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分离结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分离结扎器包括第一穿刺引导针和第二穿刺引导针;所述第一穿刺引导针包括第一穿刺引导针手柄1、穿过所述第一穿刺引导针手柄1的外针管2、以及位于所述外针管2内的内针管3,所述内针管3相对所述第一穿刺引导针手柄1一端向所述外针管2的外侧延伸并形成有侧孔4;所述第二穿刺引导针包括第二穿刺引导针手柄5、穿过所述第二穿刺引导针手柄5的穿刺引导针针管6,所述穿刺引导针针管6相对于所述第二穿刺引导针手柄5一端设置有弯管9;所述单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分离结扎器还包括能够穿过所述第一穿刺引导针和第二穿刺引导针的引导丝。如图1和2所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外针管2和穿刺引导针针管6的内径各自为1.0-1.5毫米。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穿出引导丝,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侧孔4为长径为2.0毫米的椭圆形,侧孔下方针管内设有弧形引导衬垫,增加引导丝穿出内针的顺应性。引导丝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如图3所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引导丝头端呈J形,导丝由内芯1及弹簧圈外管7构成,所述弹簧圈外管柔软,并可在内芯上自由滑动,其头端为封闭的钝头,其尾端带或不带缝线(8)。所述引导丝的长度可以为20-25厘米。为了方便引导丝进出,如图2所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弯管9的弯曲弧度为150°,所述弯管的一端磨钝。下面提供本技术的一种具体操作方式,第一穿刺引导针进行穿刺时,内针管回缩,由外针管锐针头穿刺进入腹膜外间隙时内针管自动弹出,针头变为纯性,游离精索血管后,紧贴第一穿刺引导针刺入第二穿刺引导针游离内环口另一侧至针尖弯管与第一穿刺引导针侧孔对接,由引导丝经第一穿刺针穿入,由侧孔进入第二穿刺针引出,随之导入缝线。拔出穿刺引导针进行结扎,由打结器打结。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穿刺引导针由左至右包括针尾、外螺纹帽、弹簧、针身和钝头,钝头上有侧孔,外螺纹用于与如图4所示的内螺纹相连接并可以利用弹簧来回活动。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分离结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分离结扎器包括第一穿刺引导针和第二穿刺引导针;所述第一穿刺引导针包括第一穿刺引导针手柄(1)、穿过所述第一穿刺引导针手柄(1)的外针管(2)、以及位于所述外针管(2)内的内针管(3),所述内针管(3)相对所述第一穿刺引导针手柄(1)一端向所述外针管(2)的外侧延伸并形成有侧孔(4);所述第二穿刺引导针包括第二穿刺引导针手柄(5)、穿过所述第二穿刺引导针手柄(5)的穿刺引导针针管(6),所述穿刺引导针针管(6)相对于所述第二穿刺引导针手柄(5)一端设置有弯管(9);所述单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分离结扎器还包括能够穿过所述第一穿刺引导针和第二穿刺引导针的引导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分离结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分离结扎器包括第一穿刺引导针和第二穿刺引导针;所述第一穿刺引导针包括第一穿刺引导针手柄(1)、穿过所述第一穿刺引导针手柄(1)的外针管(2)、以及位于所述外针管(2)内的内针管(3),所述内针管(3)相对所述第一穿刺引导针手柄(1)一端向所述外针管(2)的外侧延伸并形成有侧孔(4);所述第二穿刺引导针包括第二穿刺引导针手柄(5)、穿过所述第二穿刺引导针手柄(5)的穿刺引导针针管(6),所述穿刺引导针针管(6)相对于所述第二穿刺引导针手柄(5)一端设置有弯管(9);所述单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分离结扎器还包括能够穿过所述第一穿刺引导针和第二穿刺引导针的引导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刘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