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娟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高原反应增压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64246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0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原反应应急帐篷,具体是一种便携式高原反应增压帐篷,包括帐篷(1)、排气阀(2)、空气净化器(3)、空气泵(4)、进气阀(5),其中所述的帐篷(1)的一侧分别配合设置排气阀(2)和进气阀(5),所述的空气净化器(3)通过导气管(6),其一端与所述的进气阀(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空气泵(4)连接;所述的帐篷(1)包括前片(8)、后片(9)、龙骨(10)、篷布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解决了在高原地区野外作业或过夜过程中容易出现高原反应,造成出现高原反应后克服困难,无法及时预防或减轻高原反应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原反应应急帐篷,具体是一种便携式高原反应增压帐篷。
技术介绍
高原病是指人由平原进入海拔2500-3000m以上高原地区或由低海拔地区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时,由于机体对低氧环境的适应不全或失调而引发的综合症。然而,高原恶劣地自然环境,严重影响进入高原人群的健康,据统计,生活在平原的人在快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时,有60%-90%的人会发生急性高原病,制约了高原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高原地域辽阔,仅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约占国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和青海,每年从内地到高原的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青藏高原誉为世界屋脊,海拔高、空气稀薄,因而形成了以低气压、缺氧等为显著特点的高原气候,超过了大多数从低海拔地区来者机体自身调节的限度,会引起不适、疾病甚至危及生命。急性高原病,即机体由平原进入到高原地区(医学上的高原指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或久居高原进入到更高海拔地区,在数小时内发病,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气促、乏力、睡眠障碍,重者出现恶心、呕吐、紫绀、少尿或血尿等症状,一般无特殊重要体征,常见有呼吸深快,心率加快,面色苍白,肢端发凉,少数患者血压轻度异常、颜面或/和四肢水肿,经过对症治疗,症状及体征可显著减轻或消失,机体可迅速恢复正常。因此,对于急性高原病的救援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治疗越及时,治疗效果越好。然而目前对急性高原病的救助主要集中在地区中心医院,对于高原广大野外作业、高山探险和从事军事作业的人群,往往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治疗而贻误病情。提高对高原反应的及早预防也是高原反应治疗的重要工作。对于高原广大野外作业、高山探险和从事军事作业的人群,其帐篷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方便人工休息,目前,传统的帐篷只具备为人们在野外提供休息场所和遮风避雨的功能,均不具备以净化空气增加内部压力的功能,并且在搭建过程中步骤复杂,需要专业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士进行搭建,而没搭建经验的人则容易出现搭建困难,搭建效率低的问题,且必要时需要多人协助才能搭建成功,使得在高原突发高原反应时,无法快速的搭建,不能及时为高原反应患者提供休息和调整的场所,且其构件繁多,造成携带不便,不利于快速有效的搭建,在突发高原反应时,无法及时快速的搭建起进行原地休息调整,使得人们在高海拔地区,在帐篷中休息时,任然处于高海拔,容易引发高原反应的发生,无法及时克服或减轻高原反应,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效率低,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高原反应增压帐篷,解决了在高原地区野外作业或过夜过程中容易出现高原反应,造成出现高原反应后克服困难,无法及时预防或减轻高原反应的问题,且搭建效率低,构件繁琐携带不便,造成在突发高原反应时,无法及时提供调整休息场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便携式高原反应增压帐篷,包括帐篷1、排气阀2、空气净化器3、空气泵4、进气阀5,其中所述的帐篷1的一侧分别配合设置排气阀2和进气阀5,所述的空气净化器3通过导气管6,其一端与所述的进气阀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空气泵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帐篷1包括前片8、后片9、龙骨10、篷布组成,其中所述的前片8、后片9相对应内侧的两个底脚和顶点分别固定设置套管11,所述的龙骨10的两端分别套装于所述的前片8、后片9相对应的套管11内,所述的前片8、后片9、龙骨10之间通过篷布连接;所述的空气净化器3,其内部一端设置竹炭层12,另一端设置无纺布层13。其中一种便携式高原反应增压帐篷,所述的前片8上配合设置密封拉链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操作方便,解决了在高原地区野外作业或过夜过程中容易出现高原反应,造成出现高原反应后克服困难,无法及时预防或减轻高原反应的问题,搭建便捷快速,方便携带,排气阀2、空气净化器3、空气泵4、进气阀5的设置,有利于对篷内增压,使得身居篷内的人处于相对较低海拔的大气压环境,克服或减轻高原反应,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所述的空气净化器3,其内部一端设置竹炭层12,另一端设置无纺布层13,有利于对空气进行净化,确保篷内空气干净,搭建方便简单,提高了搭建效率,组件简单,方便携带,实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为本技术前片、后片、龙骨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空气净化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帐篷1、排气阀2、空气净化器3、空气泵4、进气阀5、导气管6、密封拉链7、前片8、后片9、龙骨10、套管11、竹炭层12、无纺布层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便携式高原反应增压帐篷,包括帐篷1、排气阀2、空气净化器3、空气泵4、进气阀5,其中所述的帐篷1的一侧分别配合设置排气阀2和进气阀5,所述的空气净化器3通过导气管6,其一端与所述的进气阀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空气泵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帐篷1包括前片8、后片9、龙骨10、篷布组成,其中所述的前片8、后片9相对应内侧的两个底脚和顶点分别固定设置套管11,所述的龙骨10的两端分别套装于所述的前片8、后片9相对应的套管11内,所述的前片8、后片9、龙骨10之间通过篷布连接;所述的空气净化器3,其内部一端设置竹炭层12,另一端设置无纺布层13。其中一种便携式高原反应增压帐篷,所述的前片8上配合设置密封拉链7。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前片8、后片9相对,使得前片8、后片9上的套管11相对,然后龙骨10的两端分别套装在前片8、后片9相对的套管11上组成龙骨架,然后安装篷布,即搭建成为帐篷1,然后通过空气泵4将空气输送进入空气净化器3内,空气净化器3通过对空气进行净化后通过导气管6由进气阀5注入帐篷1内,同时排气阀2调节排压即可,当需要休息或睡觉时,则通过前片8上的密封拉链7进入帐篷1内即可。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操作方便,解决了在高原地区野外作业或过夜过程中容易出现高原反应,造成出现高原反应后克服困难,无法及时预防或减轻高原反应的问题,搭建便捷快速,方便携带,有利于对篷内增压,使得身居篷内的人处于相对较低海拔的大气压环境,克服或减轻高原反应,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有利于对空气进行净化,确保篷内空气干净,搭建方便简单,提高了搭建效率,组件简单,方便携带,实用可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高原反应增压帐篷,包括帐篷(1)、排气阀(2)、空气净化器(3)、空气泵(4)、进气阀(5),其中所述的帐篷(1)的一侧分别配合设置排气阀(2)和进气阀(5),所述的空气净化器(3)通过导气管(6),其一端与所述的进气阀(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空气泵(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帐篷(1)包括前片(8)、后片(9)、龙骨(10)、篷布组成,其中所述的前片(8)、后片(9)相对应内侧的两个底脚和顶点分别固定设置套管(11),所述的龙骨(10)的两端分别套装于所述的前片(8)、后片(9)相对应的套管(11)内,所述的前片(8)、后片(9)、龙骨(10)之间通过篷布连接;所述的空气净化器(3),其内部一端设置竹炭层(12),另一端设置无纺布层(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高原反应增压帐篷,包括帐篷(1)、排气阀(2)、空气净化器(3)、空气泵(4)、进气阀(5),其中所述的帐篷(1)的一侧分别配合设置排气阀(2)和进气阀(5),所述的空气净化器(3)通过导气管(6),其一端与所述的进气阀(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空气泵(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帐篷(1)包括前片(8)、后片(9)、龙骨(10)、篷布组成,其中所述的前片(8)、后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娟
申请(专利权)人:李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