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旋松耕耙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6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田旋松耕耙刀,包括刀柄(1),其特征在于在刀柄(1)前部上设有侧切部(2)和前端部(3),其前端部(3)与侧切部(2)之间呈向一侧弯折结构形状,刀柄(1)和侧切部(2)之间设有与前端部(3)相反方向的折弯,旋松耕耙刀整体呈“S”或反“S”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水田旋松耕耙刀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中水田耕耙机具上的作业部件。
技术介绍
传统的水田整地,主要是采用翻地犁翻耕或旋耕机旋耕后泡水,再用水耙轮多次碾压的方法来完成碎土耙浆作业。水耙轮是替代手扶拖拉机驱动轮,由间隔一定距离的一组钢板焊接而成的一对铁轮,它们分置在手扶拖拉机的两侧。水耙轮碎土耙浆主要是靠被动碾压,机具作业的遍数多,效率低,浆层浅且极不均匀,致使水稻生长过程中渗漏水严重,不仅降低了稻田内的水温、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渗漏水带走了大量的养分,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近年来,水田耕耙平地机开始取代传统的水田整地方式,即被动式水耙轮完成碎土耙浆作业,但是由于其主要工作部件的耕耙刀总体结构设计不合理,其作业时刀具入土能力差,耕作阻力大,对切下的土垡无拍击作用,尤其不能承担和完成水田原茬地的带水旋松和碎土搅浆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设计提供一种新型的水田旋松耕耙刀,达到提高刀具作业时的入土能力、减小耕作阻力、产生对切下土垡的拍击作用、提高水田旋松耕耙质量、适应和满足水田原茬地机械化整地要求的目的。本技术的基本设计是,在刀柄前部上设有侧切部和前端部,其前端部与侧切部之间呈向一侧弯折结构形状,刀柄和侧切部之间设有与前端部相反方向的折弯,整体呈“S”或者反“S”状;前端部与侧切部之间的弯曲折痕线位于水平线下方,且与水平线构成α夹角,-->该α角在5-15°之间;在前端部和侧切部上分别设有正切刃和侧切刃,并构成圆弧曲线形的刃口线,至此构成水田旋松耕耙刀。本技术结构设计新颖合理,入土能力和碎土搅拌能力强,耕作阻力小,完全可以胜任水田原茬地的带水旋松和碎土搅浆作业,具有降耗、增效、节水、增产的突出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水田旋松耕耙刀结构示意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的A向视图;图4是图1中的B-B剖面图。图中件号说明:1、刀柄、2、侧切部、3、前端部、4、正切刃、5、刃口线、6、侧切刃、7、弯曲折痕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最佳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水田旋松耕耙刀包括刀柄1,在刀柄1前部上设有侧切部2和前端部3,其前端部3与侧切部2之间呈向一侧弯折结构形状,刀柄1和侧切部2之间设有与前端部3相反方向的折弯,旋松耕耙刀整体呈“S”或反“S”状。前端部3与侧切部2之间的弯曲折痕线7位于水平线下方,且与水平线构成α夹角,该α角度在5-15°之间。在前端部3和侧切部2上分别设有正切刃4和侧切刃6,并构成圆弧曲线形的刃口线5。作业使用时,将本水田耕耙刀固配在驱动式耕耙刀辊上,并随刀辊快速旋转,利用正切刃4和侧切刃6组成的圆弧曲线状的刃口线5,以及前端部3与田面形成的夹角,产生较大滑切力和对切下土垡的拍击作用,完成作业,增强了碎土功能;α夹角的存在,提高了刀具入土能力,降低了耕作阻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水田旋松耕耙刀,包括刀柄(1),其特征在于在刀柄(1)前部上设有侧切部(2)和前端部(3),其前端部(3)与侧切部(2)之间呈向一侧弯折结构形状,刀柄(1)和侧切部(2)之间设有与前端部(3)相反方向的折弯,旋松耕耙刀整体呈“S”或反“S”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明海孙士明王立军韩宏宇吕海杰孙文峰程亨曼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