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侧出端子防短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48401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蓄电池侧出端子防短路结构,包括端子和中盖,端子由铜片和铜柱连接呈“几”字型,中盖一端隔墙设有极柱焊接槽和铜柱安放槽,铜片内端置于极柱焊接槽内连接极柱,铜片外端跨过隔墙与置于铜柱安放槽内的横倒的铜柱连接,部分铜片裸露于中盖上表面,裸露于中盖上表面的铜片两侧的中盖上设有防护凸台,防护凸台之间设有防护盖,防护盖覆盖在裸露的铜片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化电池与电池箱配装结构,方便整车厂家电池连接线的安装,工艺性强,满足不同客户的安装需求。且防止了该结构正负极端子短路的可能,避免风险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领域,具体涉及蓄电池侧出端子防短路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增大整车内部空间及考虑接线的方便性,电池厂家开发一款铜片铜柱组合式端子,端子由铜片和铜柱连接呈“几”字型,中盖一端隔墙设有极柱焊接槽和铜柱安放槽,铜片内端置于极柱焊接槽内连接极柱,铜片外端跨过隔墙与置于铜柱安放槽内的横倒的铜柱连接,部分铜片裸露于中盖上表面。该结构裸露的部分铜片,如果正负极同时遇到其他金属触碰,必然导致短路发生危险,因此加以防护设计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蓄电池侧出端子防短路结构,结构简单,该端子连接结构方便整车厂家电池连接线的安装,工艺性强,满足不同客户的安装需求,同时可以防止正负极端子短路,避免风险发生。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蓄电池侧出端子防短路结构,包括端子和中盖,端子由铜片和铜柱连接呈“几”字型,中盖一端隔墙设有极柱焊接槽和铜柱安放槽,铜片内端置于极柱焊接槽内连接极柱,铜片外端跨过隔墙与置于铜柱安放槽内的横倒的铜柱连接,部分铜片裸露于中盖上表面,裸露于中盖上表面的铜片两侧的中盖上设有防护凸台,防护凸台之间设有防护盖,防护盖覆盖在裸露的铜片上。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防护盖两侧面设有支脚,外端面底部设有与铜柱表面配合的半圆卡槽。防护盖安装更加牢固。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防护盖上表面与防护凸台齐平。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本技术优化电池与电池箱配装结构,新型铜片铜柱组合式端子,端子侧出结构,方便整车厂家电池连接线的安装,工艺性强,满足不同客户的安装需求。且防止了该结构正负极端子短路的可能,避免风险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防护盖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防护盖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端子1和中盖2,端子1由铜片12和铜柱11连接呈“几”字型,中盖2一端隔墙设有极柱焊接槽21和铜柱安放槽22,铜片12内端置于极柱焊接槽21内连接极柱,铜片12外端跨过隔墙与置于铜柱安放槽22内的横倒的铜柱11连接,部分铜片裸露于中盖上表面,裸露于中盖上表面的铜片两侧的中盖上设有防护凸台23,防护凸台23之间设有防护盖3,防护盖3覆盖在裸露的铜片上。为了安装更加稳固,所述防护盖3两侧面设有支脚31,外端面底部设有与铜柱表面配合的半圆卡槽32。所述防护盖3上表面与防护凸台23齐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蓄电池侧出端子防短路结构,包括端子(1)和中盖(2),端子(1)由铜片(12)和铜柱(11)连接呈“几”字型,中盖(2)一端隔墙设有极柱焊接槽(21)和铜柱安放槽(22),铜片(12)内端置于极柱焊接槽(21)内连接极柱,铜片(12)外端跨过隔墙与置于铜柱安放槽(22)内的横倒的铜柱(11)连接,部分铜片裸露于中盖上表面,其特征在于:裸露于中盖上表面的铜片两侧的中盖上设有防护凸台(23),防护凸台(23)之间设有防护盖(3),防护盖(3)覆盖在裸露的铜片上。

【技术特征摘要】
1.蓄电池侧出端子防短路结构,包括端子(1)和中盖(2),端子(1)由铜片(12)和铜柱(11)连接呈“几”字型,中盖(2)一端隔墙设有极柱焊接槽(21)和铜柱安放槽(22),铜片(12)内端置于极柱焊接槽(21)内连接极柱,铜片(12)外端跨过隔墙与置于铜柱安放槽(22)内的横倒的铜柱(11)连接,部分铜片裸露于中盖上表面,其特征在于:裸露于中盖上表面的铜片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汪波岳宝胡国柱
申请(专利权)人:天能集团江苏特种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