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管隧道管节的安装方法通过在顶进施工区域吊装第一管节;所述第一管节包括承口端及沿所述承口端向内凹设的至少一个承端装配孔;提供至少一组调节连接组件,将所述调节连接组件与所述承端装配孔装配连接;在顶进施工区域吊装第二管节;所述第二管节包括插口端及沿所述插口端向内凹设的至少一个插端装配孔;调整所述承端装配孔的位置至与所述插端装配孔对齐,并使所述承口端与所述插口端配合拼接;使所述调节连接组件同时与所述插端装配孔装配连接,并锁紧固定所述第一管节和所述第二管节,如此实现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的刚性连接,结构强度高、连接稳固,从而提高安装施工的效率和精度,同时安装后的顶管管节抗震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顶管隧道
,尤其是涉及一种顶管隧道管节的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常用顶管隧道管节一般为承口管,采用柔性接头。管节的前后端面均为平面,前端为插口端,后端为承口端,承口端外侧预设承口钢环。施工时后一段管节的插口端插入前一段管节的承口钢环内并与承口端面贴紧,再在新插入的管节尾部施加顶进力顶推隧道管节在土层中前进。承口钢环起到径向限位作用,当顶进力不均衡,或者地层不均匀时,管节接头之间易产生错台问题,接头张开量不可控制。顶管隧道施工时,完全依靠顶管机头缓慢偏转、不对称切削端部土体及采用多段铰接机头来实现曲线隧道的转弯及隧道轴线施工误差的调整。完全依靠尾部的顶力配合顶管机头偏转来实现软弱土层中机头下沉后的纠偏。当在软弱地层中施工或采用铰接顶管机头进行顶管施工时,接头承口钢环在纵向管节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刚性连接,工具管在挖掘过程中容易下沉,导致后续管节连续下沉,使得隧道施工轴线偏离设计轴线,并在运营阶段下沉处易积水,且纠偏困难,施工效率低,效果差。此外,隧道管节之间仅限制了轴向方向的自由度,径向、环向自由度均无限制,因而管节接头之间无可靠的防旋转装置,施工过程中易造成管节和机头旋转,且无有效的矫正措施。承口钢环在隧道施工完成后兼抗震措施,完工的顶管隧道管节接头处无可靠的、永久性的轴向连接装置,隧道整体抗震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顶管隧道管节的安装方法,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实现管节之间的刚性连接,结构连接稳固和强度高,施工效率和精度高且抗震性能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顶管隧道管节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在顶进施工区域吊装第一管节;其中,所述第一管节包括承口端、及沿所述承口端向内凹设的至少一个承端装配孔;S200:提供至少一组调节连接组件,将所述调节连接组件与所述承端装配孔装配连接;S300:在顶进施工区域吊装第二管节;其中,所述第二管节包括插口端、及沿所述插口端向内凹设的至少一个插端装配孔;S400:调整所述承端装配孔的位置至与所述插端装配孔对齐,并使所述承口端与所述插口端配合拼接;S500:使所述调节连接组件同时与所述插端装配孔装配连接,并锁紧固定所述第一管节和所述第二管节。下面对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进一步地,在步骤S100中还包括步骤提供一承端构件,所述承端构件具有与所述承口端形状匹配的承端型腔,使所述承端构件通过所述承端型腔与所述承口端配合卡接。进一步地,在步骤S200中所述调节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锁紧连接件和连接杆件,所述承端装配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纳槽和第一装配孔,将所述连接杆件贯穿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并与嵌装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的所述第一锁紧连接件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宽大于所述第一锁紧连接件的长度。进一步地,在步骤S200中还包括步骤提供一第一套筒,将所述第一套筒嵌装于所述第一装配孔,所述连接杆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内,且所述连接杆件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腔尺寸。进一步地,在步骤S300中还包括步骤提供一插端构件,所述插端构件具有与所述插口端形状匹配的插端型腔,使所述插端构件通过所述插端型腔与所述插口端配合卡接。进一步地,在步骤S400中还包括步骤提供一承口钢环和环形密封件,所述插口端设有定位凸台,所述环形密封件套装于所述定位凸台,所述承口钢环压紧套装于所述承口端与所述插口端的拼合处。进一步地,在步骤S500中所述调节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锁紧连接件,所述插端装配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容纳槽和第二装配孔,所述连接杆件贯穿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孔、并与嵌装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的所述第二锁紧连接件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宽大于所述第二锁紧连接件的长度。进一步地,在步骤S300中还包括步骤提供一第二套筒,将所述第二套筒嵌装于所述第二装配孔,所述连接杆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套筒内,且所述连接杆件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腔尺寸。进一步地,在步骤S400中还包括步骤提供一端部密封件,所述承口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插口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凹槽,将所述端部密封件抵压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间。进一步地,在步骤S400中还包括步骤提供一承压防护件,将所述承压防护件设置于所述承口端和所述插口端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顶管隧道管节的安装方法通过在顶进施工区域吊装第一管节;其中,所述第一管节包括承口端、及沿所述承口端向内凹设的至少一个承端装配孔;提供至少一组调节连接组件,将所述调节连接组件与所述承端装配孔装配连接;在顶进施工区域吊装第二管节;其中,所述第二管节包括插口端、及沿所述插口端向内凹设的至少一个插端装配孔;调整所述承端装配孔的位置至与所述插端装配孔对齐,并使所述承口端与所述插口端配合拼接;使所述调节连接组件同时与所述插端装配孔装配连接,并锁紧固定所述第一管节和所述第二管节,如此可以实现所述第一管节和所述第二管节的刚性连接,结构强度高、连接稳固,从而提高安装施工的效率和精度,同时安装后的顶管管节抗震性能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顶管隧道管节的安装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顶管隧道管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管节,120、承口端,121、承端装配孔,122、第一容纳槽,123、第一装配孔,125、第一凹槽,140、承端构件,200、第二管节,220、插口端,221、插端装配孔,222、第二容纳槽,223、第二装配孔,225、第二凹槽,240、插端构件,300、调节连接组件,320、连接杆件,340、第一锁紧连接件,360、第二锁紧连接件,400、第一调节间隙,500、第二调节间隙,600、第一套筒,700、第二套筒,800、端部密封件,900、承压防护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顶管隧道管节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在顶进施工区域吊装第一管节100;其中,所述第一管节100包括承口端120、及沿所述承口端120向内凹设的至少一个承端装配孔121;S200:提供至少一组调节连接组件300,将所述调节连接组件300与所述承端装配孔121装配连接;S300:在顶进施工区域吊装第二管节200;其中,所述第二管节200包括插口端220、及沿所述插口端220向内凹设的至少一个插端装配孔221;S400:调整所述承端装配孔121的位置至与所述插端装配孔221对齐,并使所述承口端120与所述插口端220配合拼接;S500:使所述调节连接组件300同时与所述插端装配孔221装配连接,并锁紧固定所述第一管节100和所述第二管节200。上述顶管隧道管节的安装方法通过在顶进施工区域吊装第一管节100;其中,所述第一管节100包括承口端120、及沿所述承口端120向内凹设的至少一个承端装配孔121;提供至少一组调节连接组件300,将所述调节连接组件300与所述承端装配孔121装配连接;在顶进施工区域吊装第二管节200;其中,所述第二管节200包括插口端220、及沿所述插口端220向内凹设的至少一个插端装配孔221;调整所述承端装配孔121的位置至与所述插端装配孔221对齐,并使所述承口端120与所述插口端220配合拼接;使所述调节连接组件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管隧道管节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00:在顶进施工区域吊装第一管节;其中,所述第一管节包括承口端、及沿所述承口端向内凹设的至少一个承端装配孔;S200:提供至少一组调节连接组件,将所述调节连接组件与所述承端装配孔装配连接;S300:在顶进施工区域吊装第二管节;其中,所述第二管节包括插口端、及沿所述插口端向内凹设的至少一个插端装配孔;S400:调整所述承端装配孔的位置至与所述插端装配孔对齐,并使所述承口端与所述插口端配合拼接;S500:使所述调节连接组件同时与所述插端装配孔装配连接,并锁紧固定所述第一管节和所述第二管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管隧道管节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00:在顶进施工区域吊装第一管节;其中,所述第一管节包括承口端、及沿所述承口端向内凹设的至少一个承端装配孔;S200:提供至少一组调节连接组件,将所述调节连接组件与所述承端装配孔装配连接;S300:在顶进施工区域吊装第二管节;其中,所述第二管节包括插口端、及沿所述插口端向内凹设的至少一个插端装配孔;S400:调整所述承端装配孔的位置至与所述插端装配孔对齐,并使所述承口端与所述插口端配合拼接;S500:使所述调节连接组件同时与所述插端装配孔装配连接,并锁紧固定所述第一管节和所述第二管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隧道管节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00中还包括步骤提供一承端构件,所述承端构件具有与所述承口端形状匹配的承端型腔,使所述承端构件通过所述承端型腔与所述承口端配合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隧道管节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00中所述调节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锁紧连接件和连接杆件,所述承端装配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纳槽和第一装配孔,将所述连接杆件贯穿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并与嵌装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的所述第一锁紧连接件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宽大于所述第一锁紧连接件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管隧道管节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00中还包括步骤提供一第一套筒,将所述第一套筒嵌装于所述第一装配孔,所述连接杆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内,且所述连接杆件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腔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伟,袁杰,陈沛民,张彬,周维,颜天佑,唐宗顺,计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电力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