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对管件端部进行打磨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46221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0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对管件端部进行打磨的装置,其通过一个气缸即可带动第一顶杆、第二顶杆和第一连杆上下移动,第一顶杆向上移动时可以将凹槽内的已加工管件顶出,第二顶杆向上移动时可以将待加工管件顶入到凹槽内,第一连杆上下移动时可以带动压板左右移动,以使压板将凹槽内的管件压紧固定或使压板与凹槽内的管件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成本较低、气体管路布置较为简单、控制过程较为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管件端部进行打磨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管件进行切割后,管件的端部会有毛刺,需要将管件端部的毛刺去除,才能使管件正常使用,目前有一种用于对管件端部进行打磨的装置,其可以对管件的端部进行打磨,以去除管件端部的毛刺,该用于对管件端部进行打磨的装置具有加工工位和等待工位,在加工时,需要使用第一气缸驱动第一顶杆来将等待工位上的管件顶出到加工工位,然后需要使用第二气缸驱动压板来将加工工位上的管件压紧固定,然后使用打磨机构对加工工位上的管件的端部进行打磨,打磨完成后,需要使用第三气缸驱动第二顶杆来将加工工位上的管件顶出。这样,上述管件打磨装置就需要使用三个气缸来分别驱动第一顶杆、第二顶杆和压板工作,使得上述管件打磨装置成本较高,而且气体管路布置较为复杂,而且三个气缸需要协同工作,使得控制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对管件端部进行打磨的装置,其通过一个气缸即可驱动第一顶杆、第二顶杆和压板动作,使得该用于对管件端部进行打磨的装置成本较低、气体管路布置较为简单、控制过程较为简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对管件端部进行打磨的装置,它包括一机架,机架的上表面从左往右向下倾斜,机架的内部为空腔,机架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一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凹槽的宽度大于待加工管件的直径,凹槽的左侧壁的上边沿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挡板部,凹槽内设置有一可活动的压板;空腔内设置有一第一顶杆、一第一导向套、一第二顶杆、一第二导向套、一第一气缸、一第一连杆、一L形杆、一第二连杆、一滑杆、一滑块、一第三顶杆和一推板;第一气缸设置在空腔的底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设置,推板位于第一气缸的上方且水平设置,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推板的下表面的中心位置相连接;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一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轴线与凹槽的右侧壁的间距等于待加工管件的半径,第一导向套竖直设置且与机架相固定,第一导向套与第一通孔相连通且同轴线设置,第一顶杆活动设置在第一导向套内,第一顶杆的下端与推板固定连接;滑杆与机架相固定且水平设置,滑杆位于凹槽的左侧且沿凹槽的宽度方向延伸,滑块与滑杆滑动连接,L形杆竖直设置且L形杆的转角位置与机架通过水平铰接轴相铰接,L形杆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第一连杆的上端与L形杆的第一杆段通过水平铰接轴相铰接,第一连杆的下端与推板通过水平铰接轴相铰接,第二连杆的左端与L形杆的第二杆段通过水平铰接轴相铰接,第二连杆的右端与滑块通过水平铰接轴相铰接,第三顶杆与滑杆相平行,第三顶杆的左端与滑块相连接,第三顶杆的右端贯穿凹槽的左侧壁与压板相连接;当第一连杆向上移动时,第一连杆带动L形杆逆时针转动,使得L形杆带动第二连杆向左移动,当第一连杆向下移动时,第一连杆带动转盘顺时针转动,使得转盘带动第二连杆向右移动;机架的上表面的位于凹槽左侧的区域设置有一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轴线与挡板部的间距等于待加工管件的半径,第二导向套竖直设置且与机架相固定,第二导向套与第二通孔相连通且同轴线设置,第二顶杆活动设置在第二导向套内,第二导向套的内壁上设置有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滑槽的下端封闭,第二顶杆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滑动设置在滑槽内,第二顶杆的下端位于推板的上方;当第一气缸处于回缩状态时,第一顶杆的上端位于第一通孔内,第二顶杆的上端位于第二通孔内,压板与凹槽的右侧壁的间距与待加工管件的直径相等;当第一气缸处于伸出状态时,第一顶杆的上端向上伸出于第一通孔,第二顶杆的上端向上伸出于第二通孔,压板贴近凹槽的左侧壁;所述的机架的一侧设置有一打磨机构,当待加工管件落入到凹槽内且被压板压紧固定时,打磨机构对待加工管件的端部的内壁和外壁同时进行打磨。作为优选,所述的打磨机构包括一第二气缸、支撑座、一滑动座、一电机、一第一打磨件、一第二打磨件、一第一连接轴、一第二连接轴和一第三连接轴,滑动座可滑动的设置在支撑座上,电机固定设置在滑动座上,第二气缸位于滑动座的后侧且固定设置在支撑座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滑动座相连接,第二气缸用于驱动滑动座沿待加工管件的轴线方向移动,电机的输出轴朝向待加工管件且电机的输出轴与待加工管件同轴线设置,第三连接轴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垂直连接,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均与第三连接轴相连接,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均与电机的输出轴相平行,第一打磨件和第二打磨件均为圆柱状,第一打磨件与第一连接轴固定连接且同轴线设置,第二打磨件与第二连接轴固定连接且同轴线设置,第一打磨件和第二打磨件的径向间距与待加工管件的壁厚一致;当待加工管件被压板压紧固定在凹槽内时,第二气缸驱动滑动座向靠近待加工管件的方向移动,使第一打磨件与待加工管件的端部的外壁相接触,使第二打磨件与待加工管件的端部的内壁相接触,然后电机驱动第一打磨件和第二打磨件,第一打磨件沿待加工管件的外壁周向移动,第二打磨件沿待加工管件的内壁周向移动。作为优选,所述的压板由橡胶材料制成。作为优选,所述的滑槽有两条且相对于第二导向套的轴线对称设置,两条滑槽的下端均封闭,第二顶杆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滑槽内。采用以上结构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对管件端部进行打磨的装置,通过第一气缸驱动推板上下移动,推板上下移动时可带动第一顶杆、第二顶杆和第一连杆上下移动,第一顶杆向上移动时可以将凹槽内的已加工管件顶出,第二顶杆向上移动时可以将待加工管件顶入到凹槽内,第一连杆上下移动时通过L形杆带动第二连杆左右移动,第二连杆通过滑块带动第三顶杆左右移动,使得第三顶杆可以带动压板左右移动,以使压板将凹槽内的管件压紧固定或使压板与凹槽内的管件分离,这样,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对管件端部进行打磨的装置通过一个气缸即可驱动第一顶杆、第二顶杆和压板动作,使得该用于对管件端部进行打磨的装置成本较低、气体管路布置较为简单、控制过程较为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打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由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用于对管件端部进行打磨的装置包括一机架1,机架1的上表面从左往右向下倾斜,机架1的内部为空腔101,机架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一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102,凹槽102的宽度大于待加工管件的直径,凹槽102的左侧壁的上边沿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挡板部103,凹槽102内设置有一可活动的压板13。空腔101内设置有一第一顶杆2、一第一导向套3、一第二顶杆4、一第二导向套5、一第一气缸6、一第一连杆7、一L形杆8、一第二连杆9、一滑杆10、一滑块11、一第三顶杆12和一推板14。第一气缸6设置在空腔101的底部,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竖直向上设置,推板14位于第一气缸6的上方且水平设置,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与推板14的下表面的中心位置相连接。凹槽102的底部设置有一第一通孔104,第一通孔104的轴线与凹槽102的右侧壁的垂直距离等于待加工管件的半径,第一导向套3竖直设置且与机架1相固定,第一导向套3与第一通孔104相连通且同轴线设置,第一顶杆2活动设置在第一导向套3内,第一顶杆2的下端与推板14固定连接。滑杆10与机架1相固定且水平设置,滑杆10位于凹槽1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对管件端部进行打磨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对管件端部进行打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机架(1),机架(1)的上表面从左往右向下倾斜,机架(1)的内部为空腔(101),机架(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一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102),凹槽(102)的宽度大于待加工管件的直径,凹槽(102)的左侧壁的上边沿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挡板部(103),凹槽(102)内设置有一可活动的压板(13);空腔(101)内设置有一第一顶杆(2)、一第一导向套(3)、一第二顶杆(4)、一第二导向套(5)、一第一气缸(6)、一第一连杆(7)、一L形杆(8)、一第二连杆(9)、一滑杆(10)、一滑块(11)、一第三顶杆(12)和一推板(14);第一气缸(6)设置在空腔(101)的底部,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竖直向上设置,推板(14)位于第一气缸(6)的上方且水平设置,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与推板(14)的下表面的中心位置相连接;凹槽(102)的底部设置有一第一通孔(104),第一通孔(104)的轴线与凹槽(102)的右侧壁的间距等于待加工管件的半径,第一导向套(3)竖直设置且与机架(1)相固定,第一导向套(3)与第一通孔(104)相连通且同轴线设置,第一顶杆(2)活动设置在第一导向套(3)内,第一顶杆(2)的下端与推板(14)固定连接;滑杆(10)与机架(1)相固定且水平设置,滑杆(10)位于凹槽(102)的左侧且沿凹槽(102)的宽度方向延伸,滑块(11)与滑杆(10)滑动连接,L形杆(8)竖直设置且L形杆(8)的转角位置与机架(1)通过水平铰接轴相铰接,L形杆(8)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杆段(801)和第二杆段(802),第一连杆(7)的上端与L形杆(8)的第一杆段(801)通过水平铰接轴相铰接,第一连杆(7)的下端与推板(14)通过水平铰接轴相铰接,第二连杆(9)的左端与L形杆(8)的第二杆段(802)通过水平铰接轴相铰接,第二连杆(9)的右端与滑块(11)通过水平铰接轴相铰接,第三顶杆(12)与滑杆(10)相平行,第三顶杆(12)的左端与滑块(11)相连接,第三顶杆(12)的右端贯穿凹槽(102)的左侧壁与压板(13)相连接;当第一连杆(7)向上移动时,第一连杆(7)带动L形杆(8)逆时针转动,使得L形杆(8)带动第二连杆(9)向左移动,当第一连杆(7)向下移动时,第一连杆(7)带动转盘(8)顺时针转动,使得转盘(8)带动第二连杆(9)向右移动;机架(1)的上表面的位于凹槽(102)左侧的区域设置有一第二通孔(105),第二通孔(105)的轴线与挡板部(103)的间距等于待加工管件的半径,第二导向套(5)竖直设置且与机架(1)相固定,第二导向套(5)与第二通孔(105)相连通且同轴线设置,第二顶杆(4)活动设置在第二导向套(5)内,第二导向套(5)的内壁上设置有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501),滑槽(501)的下端封闭,第二顶杆(4)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401),限位块(401)滑动设置在滑槽(501)内,第二顶杆(4)的下端位于推板(14)的上方;当第一气缸(6)处于回缩状态时,第一顶杆(2)的上端位于第一通孔(104)内,第二顶杆(4)的上端位于第二通孔(105)内,压板(13)与凹槽(102)的右侧壁的间距与待加工管件的直径相等;当第一气缸(6)处于伸出状态时,第一顶杆(2)的上端向上伸出于第一通孔(104),第二顶杆(4)的上端向上伸出于第二通孔(105),压板(13)贴近凹槽(102)的左侧壁;所述的机架(1)的一侧设置有一打磨机构,当待加工管件落入到凹槽(102)内且被压板(13)压紧固定时,打磨机构对待加工管件的端部的内壁和外壁同时进行打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对管件端部进行打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机架(1),机架(1)的上表面从左往右向下倾斜,机架(1)的内部为空腔(101),机架(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一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102),凹槽(102)的宽度大于待加工管件的直径,凹槽(102)的左侧壁的上边沿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挡板部(103),凹槽(102)内设置有一可活动的压板(13);空腔(101)内设置有一第一顶杆(2)、一第一导向套(3)、一第二顶杆(4)、一第二导向套(5)、一第一气缸(6)、一第一连杆(7)、一L形杆(8)、一第二连杆(9)、一滑杆(10)、一滑块(11)、一第三顶杆(12)和一推板(14);第一气缸(6)设置在空腔(101)的底部,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竖直向上设置,推板(14)位于第一气缸(6)的上方且水平设置,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与推板(14)的下表面的中心位置相连接;凹槽(102)的底部设置有一第一通孔(104),第一通孔(104)的轴线与凹槽(102)的右侧壁的间距等于待加工管件的半径,第一导向套(3)竖直设置且与机架(1)相固定,第一导向套(3)与第一通孔(104)相连通且同轴线设置,第一顶杆(2)活动设置在第一导向套(3)内,第一顶杆(2)的下端与推板(14)固定连接;滑杆(10)与机架(1)相固定且水平设置,滑杆(10)位于凹槽(102)的左侧且沿凹槽(102)的宽度方向延伸,滑块(11)与滑杆(10)滑动连接,L形杆(8)竖直设置且L形杆(8)的转角位置与机架(1)通过水平铰接轴相铰接,L形杆(8)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杆段(801)和第二杆段(802),第一连杆(7)的上端与L形杆(8)的第一杆段(801)通过水平铰接轴相铰接,第一连杆(7)的下端与推板(14)通过水平铰接轴相铰接,第二连杆(9)的左端与L形杆(8)的第二杆段(802)通过水平铰接轴相铰接,第二连杆(9)的右端与滑块(11)通过水平铰接轴相铰接,第三顶杆(12)与滑杆(10)相平行,第三顶杆(12)的左端与滑块(11)相连接,第三顶杆(12)的右端贯穿凹槽(102)的左侧壁与压板(13)相连接;当第一连杆(7)向上移动时,第一连杆(7)带动L形杆(8)逆时针转动,使得L形杆(8)带动第二连杆(9)向左移动,当第一连杆(7)向下移动时,第一连杆(7)带动转盘(8)顺时针转动,使得转盘(8)带动第二连杆(9)向右移动;机架(1)的上表面的位于凹槽(102)左侧的区域设置有一第二通孔(105),第二通孔(105)的轴线与挡板部(103)的间距等于待加工管件的半径,第二导向套(5)竖直设置且与机架(1)相固定,第二导向套(5)与第二通孔(105)相连通且同轴线设置,第二顶杆(4)活动设置在第二导向套(5)内,第二导向套(5)的内壁上设置有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501),滑槽(501)的下端封闭,第二顶杆(4)的外壁上固定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福士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