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原水质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24563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0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原水质净化系统,包括初级净化池、二级净化池、配水井、高密度沉淀区、臭氧接触池、初级滤化池、二级净化器、活性炭滤池和清水池,所述初级净化池、二级净化池、配水井、高密度沉淀区、臭氧接触池、初级滤化池、二级净化器、活性炭滤池和清水池依次连接,高密度沉淀区包括依次连接的混合池、絮凝池和沉淀池,初级净化池和二级净化池之间设置有引流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处理后的水质质量得到了提高,水中CODMn、NH3‑N降低,口感良好,色度小,水中的有害物能够得到有效净化,帮助预防各类因水质不洁引起的疾病,使净化后的水能满足生活饮用及工业生产的需要,系统中涉及的材料不会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具有安全卫生、使用简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质净化系统,具体是一种高原水质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饮用水都是人们的关注焦点。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己经处于一个相当严重的局面,2008年中国环境质量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的河段己接近40%,其中淮河流域和滇池最为严重。工业较发达的城镇河段污染突出,城市河段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城市地下水50%受到污染,水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危害。可见如果不解决水污染的问题,长此以往,当代人可利用的水资源就日趋较少,到了下一代,将会无可用之水。并且,2006年底,我国发布了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自2012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新标准的实施是全面提高供水水质、改善居民饮用水质量的重要保障。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多农民人口的国家,解决饮用水问题是我国建设新农村的一大课题。而在我国水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的乡镇及农村,饮水安全难以保障。可是在农村老百姓喝的还是地下水,而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铁锰和其他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高原地带,由于受环境的影响,且一部分饮水工程简陋、低标准、设施老化破损速度快,只是简单抽取输送地下水,根本没加以处理,铁锰等重金属依然超标,传统的锰砂处理工艺只能处理低浓度铁锰超标水,高浓度很难彻底处理,这些饮用水问题困扰人们的用水安全,危害广大的农村百姓的健康。目前虽然提出了较多的水质净化系统,但是针对高原地带局限限制,净化的效果都不是特别的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饮用水水质净化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原水质净化系统,包括初级净化池、二级净化池、配水井、高密度沉淀区、臭氧接触池、初级滤化池、二级净化器、活性炭滤池和清水池,所述初级净化池、二级净化池、配水井、高密度沉淀区、臭氧接触池、初级滤化池、二级净化器、活性炭滤池和清水池依次连接,所述高密度沉淀区包括依次连接的混合池、絮凝池和沉淀池,所述臭氧接触池的输入端连接有臭氧发生间,所述活性炭滤池的输出端连接有排水调节池,所述高密度沉淀区的输出端连接有污泥调节池,所述排水调节池的沉泥输入至污泥调节池中,所述污泥调节池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污泥浓缩池和事故排放池,所述污泥浓缩池的输出端通过储泥池连接脱水设备,所述储泥池的输出端也连接事故排放池,所述排水调节池和污泥浓缩池中的上清液均输入至配水井中;所述初级净化池和二级净化池之间设置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伸在二级净化池的入水口处,引流管另一端伸在初级净化池的底部,初级净化池底部铺设有粒径为0.5-5mm的沙粒,沙粒的上层铺设有粒径大于5mm的石子,石子上方种植有水草,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贯通初级净水池的底部,二级净化池的上端面位于初级净化池底部水平位置的下方;所述二级净化池底部的净化层由上到下依次为上部净化层、中部净化层和下部净化层,上部净化层为粒径在0.5-5mm的粗砂填充而成,中部净化层由粒径为0.25-2mm的中砂粗砂混合填充,下部净化层由粒径为0.05-0.5mm的细沙中砂混合而成,所述二级净化池通过出水管连接配水井,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贯通而二级净化池的底部并伸在下部净化层的底部,配水井的上端面位于二级净化池底部水平位置的下方,出水管引出后分为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和引流管上分别设置有止通阀,第一水管伸在配水井的进水口处。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配水井的输入端还连接有加氯系统和药物投加系统。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密度沉淀区的输入端还连接有PAC投加系统、PAM投加系统和双氧水投加系统。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清水池的输入端还连接有加氯系统。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泥浓缩池的输入端和脱水设备的输入端还连接有PAM投加系统。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初级滤化器内置材料包括超滤膜,其孔径不大于nm。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级净化器内置一网套,网套内有铜锌合金滤料颗粒。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臭氧接触池密封式矩形混凝土水池,其内部设置导流墙,顶部设置若干套尾气破坏设备,在所述臭氧接触池的顶板上还设置有若干双向呼吸阀。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性炭滤池为封闭式结构,其顶板上设有检修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处理后的水质质量得到了普遍的提高,水中CODMn、NH3-N降低,口感良好,色度小,水中的有害物能够得到有效净化,帮助预防各类因水质不洁引起的疾病,使净化后的水能满足生活饮用及工业生产的需要,系统中涉及的材料不会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具有安全卫生、使用简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初级净化池和二级净化池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2,一种高原水质净化系统,包括初级净化池1、二级净化池2、配水井3、高密度沉淀区4、臭氧接触池5、初级滤化池7、二级净化器8、活性炭滤池6和清水池9,所述初级净化池1、二级净化池2、配水井3、高密度沉淀区4、臭氧接触池5、初级滤化池7、二级净化器8、活性炭滤池6和清水池9依次连接,所述配水井3的输入端还连接有加氯系统10和药物投加系统11,所述高密度沉淀区4的输入端还连接有PAC投加系统12、PAM投加系统13和双氧水投加系统14,所述高密度沉淀区4包括依次连接的混合池15、絮凝池16和沉淀池17,所述臭氧接触池5的输入端连接有臭氧发生间18,所述清水池9的输入端还连接有加氯系统10,所述活性炭滤池6的输出端连接有排水调节池19,所述高密度沉淀区4的输出端连接有污泥调节池20,所述排水调节池19的沉泥输入至污泥调节池20中,所述污泥调节池20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污泥浓缩池21和事故排放池22,所述污泥浓缩池21的输出端通过储泥池23连接脱水设备24,所述储泥池23的输出端也连接事故排放池22,所述排水调节池19和污泥浓缩池21中的上清液均输入至配水井3中,所述污泥浓缩池21的输入端和脱水设备24的输入端还连接有PAM投加系统13;所述初级净化池1和二级净化池2之间设置有引流管25,所述引流管25的一端伸在二级净化池2的入水口处,引流管25另一端伸在初级净化池1的底部,初级净化池1底部铺设有粒径为0.5-5mm的沙粒26,沙粒26的上层铺设有粒径大于5mm的石子27,石子27上方种植有水草28,所述引流管25的一端贯通初级净水池1的底部,二级净化池的上端面位于初级净化池1底部水平位置的下方;所述二级净化池2底部的净化层由上到下依次为上部净化层29、中部净化层30和下部净化层31,上部净化层29为粒径在0.5-5mm的粗砂填充而成,中部净化层30由粒径为0.25-2mm的中砂粗砂混合填充,下部净化层31由粒径为0.05-0.5mm的细沙中砂混合而成,上部净化层29的厚度为二级净化池2的总高度的1/5-1/3,中部净化层30的厚度为二级净化池2总高度的1/5-1/4,下部净化层31的厚度为二级净化池2的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高原水质净化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原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初级净化池(1)、二级净化池(2)、配水井(3)、高密度沉淀区(4)、臭氧接触池(5)、初级滤化池(7)、二级净化器(8)、活性炭滤池(6)和清水池(9),所述初级净化池(1)、二级净化池(2)、配水井(3)、高密度沉淀区(4)、臭氧接触池(5)、初级滤化池(7)、二级净化器(8)、活性炭滤池(6)和清水池(9)依次连接,所述高密度沉淀区(4)包括依次连接的混合池(15)、絮凝池(16)和沉淀池(17),所述臭氧接触池(5)的输入端连接有臭氧发生间(18),所述活性炭滤池(6)的输出端连接有排水调节池(19),所述高密度沉淀区(4)的输出端连接有污泥调节池(20),所述排水调节池(19)的沉泥输入至污泥调节池(20)中,所述污泥调节池(20)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污泥浓缩池(21)和事故排放池(22),所述污泥浓缩池(21)的输出端通过储泥池(23)连接脱水设备(24),所述储泥池(23)的输出端也连接事故排放池(22),所述排水调节池(19)和污泥浓缩池(21)中的上清液均输入至配水井(3)中;所述初级净化池(1)和二级净化池(2)之间设置有引流管(25),所述引流管(25)的一端伸在二级净化池(2)的入水口处,引流管(25)另一端伸在初级净化池(1)的底部,初级净化池(1)底部铺设有粒径为0.5‑5mm的沙粒(26),沙粒(26)的上层铺设有粒径大于5mm的石子(27),石子(27)上方种植有水草(28),所述引流管(25)的一端贯通初级净水池(1)的底部,二级净化池的上端面位于初级净化池(1)底部水平位置的下方;所述二级净化池(2)底部的净化层由上到下依次为上部净化层(29)、中部净化层(30)和下部净化层(31),上部净化层(29)为粒径在0.5‑5mm的粗砂填充而成,中部净化层(30)由粒径为0.25‑2mm的中砂粗砂混合填充,下部净化层(31)由粒径为0.05‑0.5mm的细沙中砂混合而成,所述二级净化池(2)通过出水管(32)连接配水井(3),所述出水管(32)的一端贯通而二级净化池(2)的底部并伸在下部净化层(31)的底部,配水井(3)的上端面位于二级净化池底部水平位置的下方,出水管(32)引出后分为第一水管(33)和第二水管(34),第一水管(33)、第二水管(34)和引流管(25)上分别设置有止通阀(35),第一水管(33)伸在配水井(3)的进水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原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初级净化池(1)、二级净化池(2)、配水井(3)、高密度沉淀区(4)、臭氧接触池(5)、初级滤化池(7)、二级净化器(8)、活性炭滤池(6)和清水池(9),所述初级净化池(1)、二级净化池(2)、配水井(3)、高密度沉淀区(4)、臭氧接触池(5)、初级滤化池(7)、二级净化器(8)、活性炭滤池(6)和清水池(9)依次连接,所述高密度沉淀区(4)包括依次连接的混合池(15)、絮凝池(16)和沉淀池(17),所述臭氧接触池(5)的输入端连接有臭氧发生间(18),所述活性炭滤池(6)的输出端连接有排水调节池(19),所述高密度沉淀区(4)的输出端连接有污泥调节池(20),所述排水调节池(19)的沉泥输入至污泥调节池(20)中,所述污泥调节池(20)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污泥浓缩池(21)和事故排放池(22),所述污泥浓缩池(21)的输出端通过储泥池(23)连接脱水设备(24),所述储泥池(23)的输出端也连接事故排放池(22),所述排水调节池(19)和污泥浓缩池(21)中的上清液均输入至配水井(3)中;所述初级净化池(1)和二级净化池(2)之间设置有引流管(25),所述引流管(25)的一端伸在二级净化池(2)的入水口处,引流管(25)另一端伸在初级净化池(1)的底部,初级净化池(1)底部铺设有粒径为0.5-5mm的沙粒(26),沙粒(26)的上层铺设有粒径大于5mm的石子(27),石子(27)上方种植有水草(28),所述引流管(25)的一端贯通初级净水池(1)的底部,二级净化池的上端面位于初级净化池(1)底部水平位置的下方;所述二级净化池(2)底部的净化层由上到下依次为上部净化层(29)、中部净化层(30)和下部净化层(31),上部净化层(29)为粒径在0.5-5mm的粗砂填充而成,中部净化层(30)由粒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潜马林马举雄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能投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