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光灯用增强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245173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0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黑光灯用增强驱动系统,包括黑光灯,在黑光灯的电源输入端上还设置有电源驱动电路,该电源驱动电路由输入调配电路、内部驱动电路、反馈输出电路以及输入增强电路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黑光灯用增强驱动系统,降低了电源对黑光灯运行的影响,使得黑光灯能够更加稳定的运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与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黑光灯驱动电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黑光灯用增强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nm的紫外光波,这是人类不敏感的光,所以把这种人类不敏感的紫外光制作的灯叫做黑光灯。黑光灯看上去就好像普通的荧光灯或者白炽灯泡,但它们有些地方是完全不同的。传统黑光灯设计和荧光灯的比较只是有几个重要的更改:荧光灯是由电流通过充满惰性气体的管和少量的水银而产生光,当通电的时,水银原子以可见光子形式发出能量,它们发出一些可见光子,但大部分是以紫外线波长范围发出的光子,紫外线光波长太过短所以看不到,荧光灯必须把这种能量转化为可见光,为了达到目的,就在管的外部采用了磷涂层。而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灯管的结构和电特性与一般照明荧光灯相同,只是管壁内涂的荧光粉不同,黑光灯能放射出一种人看不见的紫外线,且对农业害虫有很大的杀伤力。而现有的黑光灯的运行过程受电源的波动影响较大,从而导致了其发光稳定性差,大大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黑光灯用增强驱动系统,降低了电源对黑光灯运行的影响,使得黑光灯能够更加稳定的运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与使用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黑光灯用增强驱动系统,包括黑光灯,在黑光灯的电源输入端上还设置有电源驱动电路,该电源驱动电路由输入调配电路,与输入调配电路相连接的内部驱动电路,同时与输入调配电路和内部驱动电路相连接的反馈输出电路,以及与电源驱动电路相连接的输入增强电路组成。作为优选,所述输入调配电路由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三极管VT1,正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与电容C1并联设置的电阻R1,N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一端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3相连接、滑动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P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顺次经电阻R4、电阻R2、电阻R5和电阻R6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以及负极经电阻R7后与电阻R5和电阻R6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容C2组成;其中,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负输出端接地,电容C2的负极接地,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两个输入端作为该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作为优选,所述内部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2,三极管VT2,一端接地、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9,正极与驱动芯片U2的CS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3,以及与电容C3并联设置的电阻R8组成;其中,驱动芯片U2的型号为MT7930,驱动芯片U2的STP管脚经电阻R3后与滑动变阻器RP1相连接,驱动芯片U2的DSEN管脚与电阻R2和电阻R5的连接点相连接,驱动芯片U2的VDD管脚与电阻R2和电阻R4的l降低相连接后接地,驱动芯片U2的COMP管脚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驱动芯片U2的TM管脚和GND管脚均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驱动芯片U2的DRV管脚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反馈输出电路由变压器T1,P极与变压器T1的副边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N极经电阻R10后与变压器T1的副边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3,以及正极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变压器T1的副边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的电容C4组成;其中,变压器T1的原边电感线圈L2的非同名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变压器T1的原边电感线圈L2的同名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变压器T1的原边电感线圈L1的非同名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变压器T1的原边电感线圈L1的同名端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4的正极与负极组成该电源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进一步的,所述输入增强电路由MOS管Q1,MOS管Q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一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接的电阻R11,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的电阻R12,一端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3,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4,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2的漏极相连接的电阻R15,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MOS管Q2的漏极相连接的电容C5,一端与MOS管Q2的源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16,以及一端与MOS管Q2的栅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7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滑动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2组成;其中,MOS管Q1的漏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MOS管Q1的漏极作为该输入增强电路的输入端,MOS管Q2的源极作为该输入增强电路的输出端,MOS管Q1的漏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MOS管Q2的源极与电阻R2和电阻R4的连接点相连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黑光灯的电源输入端上设置电源驱动电路,能够将经过长距离传输后不稳定的电能平稳下来,并进一步增强其供电效果,再将处理后的电能输送给黑光灯进行使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还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最终导致使用该电源驱动电路的黑光灯的诱杀效果提升30%-50%,其使用寿命能够提高2-3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源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输入增强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一种黑光灯用增强驱动系统,包括黑光灯,在黑光灯的电源输入端上还设置有电源驱动电路,该电源驱动电路由输入调配电路,与输入调配电路相连接的内部驱动电路,同时与输入调配电路和内部驱动电路相连接的反馈输出电路,以及与电源驱动电路相连接的输入增强电路组成。黑光灯之所以夜间能用来诱杀昆虫,是因为:趋光性昆虫的视网膜上有一种色素,它能够吸收某一特殊波长的光,并引起光反应,刺激视觉神经,通过神经系统指挥运动器官,从而引起昆虫翅和足的运动,趋向光源。由于昆虫的可见光区要比人类的可见光区(390—770nm)更偏向于短波段光。大多数趋光性昆虫喜好330—400nm的紫外光波和紫光波,特别是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对这一波段更敏感。因此,专门设计出能够放射光波360nm的黑光灯,以便能对大多数害虫进行测报和诱杀。在实际使用时,黑光灯需要独立设置在光照条件较差甚至无光照的地方,如此才能够更好的避免其他光源影响黑光灯的使用效果,而如此设置黑光灯难免需要采用远程布线来对其进行供电,由于线路铺设较长,其所经过的环境就较为复杂,从而使得黑光灯接受到的电源波动较高,如此便大大影响了其发光的稳定性,还会影响其最终的诱杀昆虫的效果,不利于产品的使用。另外,电源供电不稳定还会影响黑光灯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加了产品的使用成本。在黑光灯的电源输入端上设置该电源驱动电路,能够将经过长距离传输后不稳定的电能平稳下来,再将处理后的电能输送给黑光灯进行使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还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品的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黑光灯用增强驱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黑光灯用增强驱动系统,包括黑光灯,其特征在于:在黑光灯的电源输入端上还设置有电源驱动电路,该电源驱动电路由输入调配电路,与输入调配电路相连接的内部驱动电路,同时与输入调配电路和内部驱动电路相连接的反馈输出电路,以及与电源驱动电路相连接的输入增强电路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光灯用增强驱动系统,包括黑光灯,其特征在于:在黑光灯的电源输入端上还设置有电源驱动电路,该电源驱动电路由输入调配电路,与输入调配电路相连接的内部驱动电路,同时与输入调配电路和内部驱动电路相连接的反馈输出电路,以及与电源驱动电路相连接的输入增强电路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光灯用增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增强电路由MOS管Q1,MOS管Q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一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接的电阻R11,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的电阻R12,一端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3,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4,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2的漏极相连接的电阻R15,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MOS管Q2的漏极相连接的电容C5,一端与MOS管Q2的源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16,以及一端与MOS管Q2的栅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7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滑动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2组成;其中,MOS管Q1的漏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MOS管Q1的漏极作为该输入增强电路的输入端,MOS管Q2的源极作为该输入增强电路的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黑光灯用增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调配电路由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三极管VT1,正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与电容C1并联设置的电阻R1,N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一端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3相连接、滑动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P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顺次经电阻R4、电阻R2、电阻R5和电阻R6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颉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