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塔里木大学专利>正文

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的制备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40590 阅读:3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1 1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组分,所述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由苦豆酮L、C、K、A、H、I、J和苦豆酮B组成,对络氨酸酶、G+和G‑细菌代表菌株的IC50值在1~20mg/L范围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苦豆子黄酮茋在制备美白护肤霜中的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妆品和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组分作为美白抗菌活性成分在制作化妆品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别名苦甘草、欧苦参、布亚(维语)等,属于豆科(Leguminosae)槐属植物。在我国集中分布在北纬37-48°、东经75-110°之间的新疆、甘肃、内蒙、宁夏、青海、陕西等省(区)的荒漠化草原地带和荒漠区湿润地段。苦豆子作为中药始载于我国最早的药学文献《神农本草经》,谓其能安五脏,定志益精。该植物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驱风燥湿、止痛杀虫等作用[1-2]。苦豆子全草及其化学成分所具有的抗癌、抗肿瘤、抗辐射、抗心律失常、抗高血压、抗炎症、抗病毒、抗菌杀虫、镇静催眠、退热镇痛、降血脂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独特的药理作用,引起了医药学学者的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从中开发成功的临床药物品种有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苦参素胶囊及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槐果碱片,治疗妇女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槐定碱,治疗妇科霉菌性炎症及宫颈糜烂的妇炎栓(主要是苦参碱)以及治疗菌痢、急慢性肠炎、结肠炎的克泻灵片(苦豆子浸膏)等[3-6]。相关专利(JP7188245A,CN1640429A和US20060110341)还公布了苦豆子中部分黄酮茋类成分苦豆酮A(SA-4)、苦豆酮B(SA-8)和苦豆酮C(SA-2)的抗菌和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本专利技术新公开了苦豆子黄酮茋类单体组分苦豆酮L(SA-1)、苦豆酮K(SA-3)、苦豆酮H(SA-5)、苦豆酮I(SA-6)和苦豆酮J(SA-7)的分子结构与美白抗菌功能及其用于化妆品中的配方设计和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和优越性在于:更加明确了苦豆子中起美白抗菌作用的物质基础;且提供了利用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及其单体组分制作多功能美白护肤霜的配方和制作方法。参考文献[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四十二卷,二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周立华.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79,(4):380-382.[3]杨巧丽,顾政一,黄华.中药苦豆子的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11,(3):232-236.[4]张静涛,王伟,段振华.苦参碱类生物碱的应用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3):451-454.[5]张琳娜,白洁.苦豆子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4,(3):214-217.[6]李丹,王平全,张楠森.苦参碱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中草药,1996,(5):308-311.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美白抗菌活性成分在制作化妆品中的应用。所述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的制备流程见图1,以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s)根为原料,通过95%乙醇热回流提取,然后经D101大孔树脂富集,用60%乙醇-水洗脱除杂后,收集95%乙醇-水洗脱部位,继续硅胶柱层析,经二氯甲烷:甲醇=20:1洗脱除杂后,收集二氯甲烷:甲醇=10:1洗脱流分,去除溶剂后即得到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可以直接用于化妆品之中充当美白抗菌活性组分。所述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主要由黄酮茋类单体化合物苦豆酮L(SA-1)、苦豆酮C(SA-2)、苦豆酮K(SA-3)、苦豆酮A(SA-4)、苦豆酮H(SA-5)、苦豆酮I(SA-6)、苦豆酮J(SA-7)和苦豆酮B(SA-8)的组成,其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的黄酮茋类单体化合物可用前述用高效液相制备色谱(pHPLC)进行分离纯化,pHPLC条件如下:ODS制备色谱柱;洗脱液采用68%-75%甲醇-水于0-60min梯度洗脱,洗脱液中加0.1-0.5%的甲酸(或三氟乙酸);254nm或280nm或315nm波长下检测收集色谱峰,减压浓缩去除溶剂后即得苦豆子黄酮茋类单体化合物SA-1~SA-8。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的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及其组分作为美白抗菌活性成分在制作化妆品中的应用,主要依据是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及其单体组分对络氨酸酶、G+细菌和G-细菌代表菌株均有良好作用效果,其IC50值在1~20mg/L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苦豆子黄酮茋美白护肤霜的配方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首先按照扶肤霜基础配方选择橄榄油、医用凡士林、石蜡油、十六醇(鲸蜡醇)、十八醇等制备油相;环糊精、乙醇、酒石酸、柠檬酸等溶于适量去离子水(蒸馏水)制备水相,辅以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增稠;然后添加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钠、羊毛脂、SE乳化剂调节亲水亲油平衡值和含水量;再加入物理反射防晒剂(二氧化钛、珍珠粉、碳酸钙),保湿剂(尿囊素、甘油),抗氧化剂(鱼肝油、VC、VE),天然精油(玫瑰精油、薰衣草精油、茉莉花精油等)调香、抗菌美白功能的苦豆子黄酮茋提取物、尼泊金甲酯防腐。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及其组分在1~20mg/L以上浓度范围内对络氨酸酶、G+细菌和G-细菌均有良好作用效果;起作用的物质基础明确,主要成分是苦豆酮L(SA-1)、苦豆酮C(SA-2)、苦豆酮K(SA-3)、苦豆酮A(SA-4)、苦豆酮H(SA-5)、苦豆酮I(SA-6)、苦豆酮J(SA-7)和苦豆酮B(SA-8);且作为天然美白抗菌活性成分在制作化妆品中应用美白抗菌作用效果明显。附图说明图1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制备流程图;图2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HPLC色谱图(210,254,280,315nm);图3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组分化学结构图;图4苦豆子黄酮茋美白护肤霜制作流程图;图5-1至图5-16为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组分NMR及CD图,其中:图5-1 SA-1(Alopecurone-L)的13C NMR谱;图5-2 SA-1(Alopecurone-L)的CD谱;图5-3 SA-2(Alopecurone-C)的13C NMR谱;图5-4 SA-2(Alopecurone-C)的CD谱;图5-5 SA-3(Alopecurone-K)的13C NMR谱;图5-6 SA-3(Alopecurone-K)的CD谱;图5-7 SA-4(Alopecurone-A)的13C NMR谱;图5-8 SA-4(Alopecurone-A)的CD谱;图5-9 SA-5(Alopecurone-H)的13C NMR谱;图5-10 SA-5(Alopecurone-H)的CD谱;图5-11 SA-6(Alopecurone-I)的13C NMR谱;图5-12 SA-6(Alopecurone-I)的CD谱;图5-13 SA-7(Alopecurone-J)的13C NMR谱;图5-14 SA-7(Alopecurone-J)的CD谱;图5-15 SA-8(Alopecurone-B)的13C NMR谱;图5-16 SA-8(Alopecurone-B)的CD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来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仅仅作示例说明。实施例一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7/201610495626.html" title="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的制备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的制备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单体组分基本上由苦豆酮L(SA‑1)、苦豆酮C(SA‑2)、苦豆酮K(SA‑3)、苦豆酮A(SA‑4)、苦豆酮H(SA‑5)、苦豆酮I(SA‑6)、苦豆酮J(SA‑7)和苦豆酮B(SA‑8)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单体组分基本上由苦豆酮L(SA-1)、苦豆酮C(SA-2)、苦豆酮K(SA-3)、苦豆酮A(SA-4)、苦豆酮H(SA-5)、苦豆酮I(SA-6)、苦豆酮J(SA-7)和苦豆酮B(SA-8)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苦豆子根为原料,通过95%乙醇热回流提取,然后经D101大孔树脂富集,用60%乙醇-水洗脱除杂后,收集95%乙醇-水洗脱部位,继续硅胶柱层析,经二氯甲烷:甲醇= 20:1洗脱除杂后,收集二氯甲烷:甲醇= 10:1 洗脱流分,去除溶剂后得到所述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中的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苦豆子黄酮茋类提取物为原料,用高效液相制备色谱(pHPLC)进行分离纯化,其中pHPLC条件如下:ODS制备色谱柱;洗脱液采用68%-75%甲醇-水于0-60min梯度洗脱,洗脱液中加0.1-0.5%的甲酸或三氟乙酸;254nm或280nm或315nm波长下检测收集色谱峰,减压浓缩去除溶剂后即得苦豆子黄酮茋类单体化合物苦豆酮L(SA-1)、苦豆酮C(SA-2)、苦豆酮K(SA-3)、苦豆酮A(SA-4)、苦豆酮H(SA-5)、苦豆酮I(SA-6)、苦豆酮J...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传星韩瑜许翠翠李文俊闫素新
申请(专利权)人:塔里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