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钢板与椎间融合器一体化内固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230312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0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颈椎前路钢板与椎间融合器一体化内固定系统,包括钢板和椎间融合器,所述钢板的中部设有两个滑槽,所述椎间融合器的侧壁中部设有两个侧孔,用滑槽固定件依次贯穿所述滑槽和所述侧孔后将所述椎间融合器与所述钢板进行连接固定;使用时,先在所述椎间融合器内填充松质骨,再将所述椎间融合器填充到上下残存椎体之间,用滑槽固定件依次贯穿所述滑槽和所述侧孔后将所述椎间融合器与所述钢板进行连接固定,再利用钢板固定件将所述钢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在上下椎体上进行固定,实现钢板与椎间融合器的一体化固定,同时增加椎间融合器的前后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有效防止椎间融合器发生后移、损伤脊髓的问题,稳定度高,安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颈椎前路钢板螺钉与椎间融合器的一体化内固定系统。
技术介绍
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中老年群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也逐年提高,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颈椎病的致病机理是颈椎间盘退变后向后突出、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形成骨赘压迫颈椎管内的脊髓和神经根,由于脊髓组织内的神经细胞非常脆弱,压迫所引起的缺血缺氧等病理改变导致的神经功能丢失不可逆转。因此对于脊髓型脊椎病应早期手术治疗解除压迫,对于症状严重的根性颈椎病也应采取积极手术治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简称ACDF)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标准手术方法。在ACDF手术过程中,经颈椎前路将突出椎间盘髓核摘除后,将上下椎体的终板用刮匙去除,暴露终板下的骨松质;然后在颈椎间隙之间置入合适大小的带有松质骨的椎间融合器,使其既能支撑脊柱的高度又能有利于椎体间的融合;最后钢板螺钉系统将上下椎体连接固定。然而,上述手术方式存在的缺陷是:钢板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二者彼此完全独立、没有直接联系,椎间融合器的固定依靠的是上下两个椎体之间的压力,患者术后在长期的颈部活动或者遭受外伤时,容易出现椎间融合器的前后移位或旋转移位,特别是椎间融合器向后移位将压迫损伤脊髓,存在导致病人瘫痪甚至死亡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有效提高椎间融合器的前后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的颈椎前路钢板螺钉与椎间融合器一体化内固定装置。一种颈椎前路钢板螺钉与椎间融合器一体化内固定系统,包括钢板和椎间融合器,所述钢板的中部设有两个滑槽,所述钢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于上椎体和下椎体上;所述椎间融合器为空心长方体结构,所述椎间融合器的中间且沿所述椎间融合器的中心轴线方向贯穿设有植骨孔,所述椎间融合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为粗糙面,所述椎间融合器的侧壁中部设有两个侧孔,用滑槽固定件依次贯穿所述滑槽和所述侧孔并将所述椎间融合器与所述钢板进行连接固定。所述钢板的上端设有两个上固定孔,所述钢板的下端设有两个下固定孔,用四个钢板固定件分别贯穿两个所述上固定孔和两个所述下固定孔并将所述钢板固定于上椎体和下椎体上。所述上固定孔的内侧壁和所述下固定孔的内侧壁均设有螺纹,所述钢板固定件为钢板螺钉。两个所述滑槽均为矩形。两个所述滑槽平行设置。两个所述侧孔的内壁均设有螺纹,所述滑槽固定件为滑槽螺钉。所述滑槽螺钉头端的直径大于所述滑槽的宽度。所述植骨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所述粗糙面上均为分布有齿状小突起。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颈椎前路钢板螺钉与椎间融合器一体化内固定系统,包括钢板和椎间融合器,所述钢板的中部设有两个滑槽,所述钢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于上椎体和下椎体上,进一步所述椎间融合器的中间且沿所述椎间融合器的中心轴线方向贯穿设有植骨孔,且所述椎间融合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为粗糙面,所述椎间融合器的侧壁中部设有两个侧孔,所述两个侧孔圆心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滑槽之间的距离相等,用滑槽固定件依次贯穿所述滑槽和所述侧孔后将所述椎间融合器与所述钢板进行连接固定;进行手术时,先经颈椎前路将突出椎间盘髓核摘除后,将上下椎体的终板用刮匙去除,暴露终板下的骨松质;然后在所述椎间融合器的植骨孔内填充松质骨,再将所述椎间融合器置入到上椎体和下椎体之间,这时所述椎间融合器的上下表面分别设备粗糙面有利于提高所述椎间融合器的上下表面与上下椎体之间的连接稳固性,选择合适大小的钢板、钢板固定件、滑槽固定件,用滑槽固定件依次贯穿所述钢板的滑槽和所述椎间融合器的侧孔后将所述椎间融合器与所述钢板进行连接固定,再利用钢板固定件将所述钢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在上椎体和下椎体上进行固定,实现钢板与椎间融合器的一体化固定;此外,本技术所述滑槽固定件可在滑槽内进行上下移动,方便调节所述椎间融合器与钢板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由此可见,本技术所述的颈椎前路钢板与椎间融合器一体化内固定系统,通过利用滑槽固定件将椎间融合器与钢板之间进行固定连接,不仅增加了椎间融合器的前后稳定性,还增加了椎间融合器的旋转稳定性(不会发生旋转),使得椎体间融合更有保障,有效避免椎间融合器向后移位压迫脊髓导致瘫痪甚至死亡的情况发生,安全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颈椎前路钢板与椎间融合器一体化内固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结构的左视图;图3是图1中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椎间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钢板,11-滑槽,12-钢板固定件,2-椎间融合器,21-植骨孔,22-侧孔,23-滑槽固定件,24-齿状小突起。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前路钢板与椎间融合器一体化内固定系统,包括钢板1和椎间融合器2。如图4所示,所述钢板1的中部设有两个滑槽11,所述钢板1的上端设有上固定孔,所述钢板1的下端设有下固定孔,用钢板固定件12分别贯穿所述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后将所述钢板1固定于上下椎体上。如图5所示,所述椎间融合器2为空心长方体结构,所述椎间融合器2的中间且沿所述椎间融合器的中心轴线方向贯穿设有植骨孔21,所述椎间融合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为粗糙面,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所述粗糙面上均匀分布有齿状小突起24;所述椎间融合器2的侧壁中部设有两个侧孔22,所述两个侧孔22圆心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滑槽11之间的距离相等,用滑槽固定件23依次贯穿所述滑槽11和所述侧孔22并将所述椎间融合器2与所述钢板1进行连接固定。进行手术时,先经颈椎前路将突出椎间盘髓核摘除后,将上下椎体的终板用刮匙去除,暴露终板下的骨松质;然后在所述椎间融合器2的植骨孔21内填充松质骨,再将所述椎间融合器2置入到上椎体和下椎体之间,这时所述椎间融合器2的上下表面分别设为粗糙面有利于提高所述椎间融合器2的上下表面与上下椎体之间的连接稳固性,选择合适大小的钢板1、钢板固定件12、滑槽固定件23,用滑槽固定件23依次贯穿所述钢板1的滑槽11和所述椎间融合器2的侧孔22后将所述椎间融合器2与所述钢板1进行连接固定,再利用钢板固定件12将所述钢板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在上椎体和下椎体上进行固定,实现钢板1与椎间融合器2的一体化固定;此外,本技术所述滑槽固定件23可在滑槽11内进行上下移动,方便调节所述椎间融合器2与钢板1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由此可见,本技术所述的颈椎前路钢板与椎间融合器一体化内固定系统,通过利用滑槽固定件23将椎间融合器2与钢板1之间进行固定连接,不仅增加了椎间融合器2的前后稳定性,还增加了椎间融合器2的旋转稳定性,使得椎体间融合更有保障,有效避免椎间融合器2向后移位压迫脊髓导致瘫痪甚至死亡的情况发生,安全性好。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各设有两个,所述上固定孔的内侧壁和所述下固定孔的内侧壁均设有螺纹,所述钢板固定件12为钢板螺钉,从而采用四个钢板螺钉分别旋入两个所述上固定孔和两个所述下固定孔内,就能实现将所述钢板1固定于上下残存椎体上。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两个所述滑槽11均为矩形,两个所述滑槽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颈椎前路钢板与椎间融合器一体化内固定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颈椎前路钢板与椎间融合器一体化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板(1)和椎间融合器(2),所述钢板(1)的中部设有两个滑槽(11),所述钢板(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于上椎体和下椎体上;所述椎间融合器(2)为空心长方体结构,所述椎间融合器(2)的中间且沿所述椎间融合器的中心轴线方向贯穿设有植骨孔(21),所述椎间融合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为粗糙面,所述粗糙面上均匀分布有齿状小突起(24);所述椎间融合器(2)的侧壁中部设有两个侧孔(22),用滑槽固定件(23)依次贯穿所述滑槽(11)和所述侧孔(22)并将所述椎间融合器(2)与所述钢板(1)进行连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前路钢板与椎间融合器一体化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板(1)和椎间融合器(2),所述钢板(1)的中部设有两个滑槽(11),所述钢板(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于上椎体和下椎体上;所述椎间融合器(2)为空心长方体结构,所述椎间融合器(2)的中间且沿所述椎间融合器的中心轴线方向贯穿设有植骨孔(21),所述椎间融合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为粗糙面,所述粗糙面上均匀分布有齿状小突起(24);所述椎间融合器(2)的侧壁中部设有两个侧孔(22),用滑槽固定件(23)依次贯穿所述滑槽(11)和所述侧孔(22)并将所述椎间融合器(2)与所述钢板(1)进行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前路钢板与椎间融合器一体化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1)的上端设有两个上固定孔,所述钢板(1)的下端设有两个下固定孔,用四个钢板固定件(12)分别贯穿两个所述上固定孔和两个所述下固定孔并将所述钢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松王梓力巴宏亮郑陈煌蒋琨琦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