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母防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19331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9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母防松装置,在螺母和螺栓的螺纹连接后,紧贴安设于螺母外端,螺母防松装置包括外棱柱夹持线圈和内圆柱锁紧线圈,内圆柱锁紧线圈通过其上、下端头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与外棱柱夹持线圈的上、下端头连接,内圆柱锁紧线圈同心置于外棱柱夹持线圈中央;外棱柱夹持线圈的线圈匝数不少于两圈,内圆柱锁紧线圈的线圈匝数比外棱柱夹持线圈的线圈匝数少一圈;内圆柱锁紧线圈的内径不大于螺栓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内圆柱锁紧线圈旋紧在螺母外端,外棱柱夹持线圈通过第一、第二连接杆给内圆柱锁紧线圈提供持续的拉力,保证内圆柱锁紧线圈与螺栓的锁紧,进而防止螺母的脱落,保证螺母使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紧固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螺母防松装置
技术介绍
螺母和螺栓的螺纹连接在工作状态下可能会经受所有类别的变动载荷,包括极为激烈的振动和冲击载荷。在变动载荷的作用下,螺纹连接的失效通常是由其自身的松动和疲劳破坏所引起的。在一般情况下,螺纹连接抗振松的寿命比其材料和结构的疲劳寿命短得多,远在疲劳破坏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因松动而造成螺纹连接的松脱失效,或者出现了因松动而导致连接件和被连接件的过早疲劳破坏。螺纹连接的失效会影响产品和设备的正常运转,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有技术中,螺母和螺栓组件常用的防松方法有三种:摩擦防松、机械防松和永久防松。其中,机械防松和摩擦防松称为可拆卸防松,而永久防松称为不可拆卸防松。常用的永久防松有:点焊、铆接、粘合等。永久防松方法在拆卸时大多要破坏螺纹紧固件,致使螺母和螺栓组件无法重复使用,造成浪费。机械防松最常用的是在螺栓与螺母上打孔,通过销紧以制止松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防松可靠,其防松可靠性一般取决于机械固定件的静强度或疲劳强度。它的缺点是增加紧固连接的重量,制造及安装麻烦,不能进行机动安装,所以成本较高。常见摩擦防松是利用垫片、自锁螺母及双螺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螺母防松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母防松装置,在螺母(1)和螺栓(2)的螺纹连接后,紧贴安设于螺母(1)外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母防松装置包括外棱柱夹持线圈(3)和内圆柱锁紧线圈(4),内圆柱锁紧线圈(4)通过其上、下端头的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与外棱柱夹持线圈(3)的上、下端头连接,内圆柱锁紧线圈(4)同心置于外棱柱夹持线圈(3)中央;所述的外棱柱夹持线圈(3)的线圈匝数不少于两圈,内圆柱锁紧线圈(4)的线圈匝数比外棱柱夹持线圈(3)的线圈匝数少一圈;所述的内圆柱锁紧线圈(4)的内径不大于螺栓(2)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母防松装置,在螺母(1)和螺栓(2)的螺纹连接后,紧贴安设于螺母(1)外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母防松装置包括外棱柱夹持线圈(3)和内圆柱锁紧线圈(4),内圆柱锁紧线圈(4)通过其上、下端头的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与外棱柱夹持线圈(3)的上、下端头连接,内圆柱锁紧线圈(4)同心置于外棱柱夹持线圈(3)中央;所述的外棱柱夹持线圈(3)的线圈匝数不少于两圈,内圆柱锁紧线圈(4)的线圈匝数比外棱柱夹持线圈(3)的线圈匝数少一圈;所述的内圆柱锁紧线圈(4)的内径不大于螺栓(2)内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防松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海龙尹小龙常江张庆国张炜李沁懋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海博安全科技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