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回收润滑油支撑机构,包括机架滑轨以及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滑轨上用于支撑锁模动模板的滑脚机构,所述滑脚机构上设置有用于收集锁模动模板与拉杆处流出的润滑油的润滑油收集槽,所述润滑油收集槽的底部设置有过油孔,所述过油孔由所述润滑油收集槽的底部平面延伸至所述滑脚机构与所述机架滑轨相接触的平面。通过设置润滑油收集槽对锁模动模板与拉杆之间的润滑油进行收集,并通过过油孔导入滑脚机构与机架滑轨之间进行二次使用,能够使得润滑油循环利用,节省成本;可以提高润滑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环保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注塑设备
,特别涉及注塑机锁模结构,尤其涉及自回收润滑油支撑机构。
技术介绍
注塑机在锁模的过程中动模板的运动通常采用导杆进行导向,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 202174715 U公开了一种两板式注塑机动模板的运动导向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动定模板1、移模油缸2、动模板组件3、拉杆4、拉杆支座5以及机架6。用螺钉将定模板1与拉杆支座5固定在机架6上,两根拉杆4与定模板1连接,固定拉杆4前端;拉杆支座5与拉杆4圆柱副配合,限制拉杆4后端除沿拉杆4轴向前后运动外的其它运动;拉杆4与动模板组件3圆柱副配合,保证移模油缸2推动动模板组件3运动时,动模板组件3在拉杆4导向作用下,平稳运行。上述结构在合模过程中拉杆4与动模板组件3之间会产生相对滑动,活动的摩擦力会对拉杆4以及动模板组件3产生损耗,长期使用会导致导向精度下降,动模板组件3难以维持平稳运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拉杆与动模板组件之间添加润滑油来减少摩擦,为了保证润滑效果需要在动模板组件与拉杆之间添加大量的润滑油进行润滑来确保正常的工作,大量的润滑油会从动模板组件与拉杆之间流出,润滑后流出来的润滑油直接流到机架上而只能一次使用,所以需要添加大量的新油增加机器的使用成本,经常的更换新油及处理废油也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回收润滑油支撑机构,能够使得润滑油循环利用,节省成本。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回收润滑油支撑机构,其可以提高润滑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环保性能好。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自回收润滑油支撑机构,包括机架滑轨以及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滑轨上用于支撑锁模动模板的滑脚机构,所述滑脚机构上设置有用于收集所述锁模动模板与拉杆处流出的润滑油的润滑油收集槽,所述润滑油收集槽的底部设置有过油孔,所述过油孔由所述润滑油收集槽的底部平面延伸至所述滑脚机构与所述机架滑轨相接触的平面。作为所述的自回收润滑油支撑机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锁模动模板通过导向套筒与所述拉杆可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锁模动模板的底部。作为所述的自回收润滑油支撑机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套筒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所述润滑油收集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所述滑脚机构上。作为所述的自回收润滑油支撑机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润滑油收集槽具有能够使所述润滑油流入的顶部开口,所述顶部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润滑油进行过滤的滤网。作为所述的自回收润滑油支撑机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脚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收集所述滤网过滤后的杂质的残渣收集槽。作为所述的自回收润滑油支撑机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套筒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润滑油收集槽的漏油导向件,所述漏油导向件具有靠近所述导向套筒的导向件第一端以及靠近所述润滑油收集槽的导向件第二端,所述导向件第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导向件第二端的高度。作为所述的自回收润滑油支撑机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脚机构上至少设置一个所述过油孔,所述过油孔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滑脚机构与所述机架滑轨相接触的平面,或,所述过油孔的轴线与垂直于所述滑脚机构与所述机架滑轨相接触的平面具有一定夹角。作为所述的自回收润滑油支撑机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脚机构与所述机架滑轨相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储油槽,所述过油孔的一端与所述润滑油收集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油槽连通。作为所述的自回收润滑油支撑机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储油槽的数量与所述过油孔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过油孔与一个所述储油槽相连通。作为所述的自回收润滑油支撑机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对应所述第一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润滑油收集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润滑油收集槽对锁模动模板与拉杆之间的润滑油进行收集,并通过过油孔导入滑脚机构与机架滑轨之间进行二次使用,能够使得润滑油循环利用,节省成本;可以提高润滑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环保性能好。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所述的两板式注塑机动模板的运动导向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所述自回收润滑油支撑机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所述滑脚机构截面示意图。图1中:1、定模板;2、移模油缸;3、动模板组件;4、拉杆;5、拉杆支座;6、机架。图2、3中:10、锁模动模板;11、导向套筒;20、拉杆;30、机架滑轨;40、滑脚机构;41、润滑油收集槽;42、过油孔;43、储油槽;44、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2、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自回收润滑油支撑机构,包括机架滑轨30以及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滑轨30上用于支撑锁模动模板10的滑脚机构40,所述滑脚机构40上设置有用于收集锁模动模板10与拉杆20处流出的润滑油的润滑油收集槽41,所述润滑油收集槽41的底部设置有过油孔42,所述过油孔42由所述润滑油收集槽41的底部平面延伸至所述滑脚机构40与所述机架滑轨30相接触的平面。通过设置润滑油收集槽41对锁模动模板10与拉杆20之间的润滑油进行收集,并通过过油孔42导入滑脚机构40与机架滑轨30之间进行二次使用,能够使得润滑油循环利用,节省成本;可以提高润滑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环保性能好。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模动模板10通过导向套筒11与所述拉杆20可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套筒11固定设置在所述锁模动模板10的底部。锁模动模板10与拉杆20之间的滑动连接结构并不局限于采用导向套筒11实现,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想到的其它连接方式均可应用于本申请技术方案,在采用其它结构进行滑动连接时,润滑油收集槽41设置在对应的需要润滑位置的下方。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套筒11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所述润滑油收集槽4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所述滑脚机构40上。导向套筒11的结构可根据支撑导向的需要进行变化,而所述润滑油收集槽41的设置位置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对应所述第一支撑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润滑油收集槽41。具体的,所述润滑油收集槽41具有能够使所述润滑油流入的顶部开口,所述顶部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润滑油进行过滤的滤网44。所述滑脚机构4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收集所述滤网44过滤后的杂质的残渣收集槽(图中未示出)。通过设置滤网44能够避免经过一次使用的润滑油中的杂质进入到润滑油收集槽41中,从而避免含杂质润滑油再次使用对润滑对象造成不利影响。设置残渣收集槽定期将被过滤在滤网44上的杂质收集到残渣收集槽中,避免杂质将滤网44堵塞造成润滑油外泄。为了能够使经过一次使用的润滑油更加方便的流向所述润滑油收集槽41,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套筒11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润滑油收集槽41的漏油导向件(图中未示出),所述漏油导向件具有靠近所述导向套筒11的导向件第一端以及靠近所述润滑油收集槽41的导向件第二端,所述导向件第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导向件第二端的高度。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漏油导向件为导油槽。过油孔42的数量可根据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回收润滑油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滑轨以及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滑轨上用于支撑锁模动模板的滑脚机构,所述滑脚机构上设置有用于收集所述锁模动模板与拉杆处流出的润滑油的润滑油收集槽,所述润滑油收集槽的底部设置有过油孔,所述过油孔由所述润滑油收集槽的底部平面延伸至所述滑脚机构与所述机架滑轨相接触的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回收润滑油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滑轨以及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滑轨上用于支撑锁模动模板的滑脚机构,所述滑脚机构上设置有用于收集所述锁模动模板与拉杆处流出的润滑油的润滑油收集槽,所述润滑油收集槽的底部设置有过油孔,所述过油孔由所述润滑油收集槽的底部平面延伸至所述滑脚机构与所述机架滑轨相接触的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回收润滑油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模动模板通过导向套筒与所述拉杆可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锁模动模板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回收润滑油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筒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所述润滑油收集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所述滑脚机构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回收润滑油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收集槽具有能够使所述润滑油流入的顶部开口,所述顶部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润滑油进行过滤的滤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回收润滑油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脚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收集所述滤网过滤后的杂质的残渣收集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应清,
申请(专利权)人: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