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气体放电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环境科学等
,涉及 一种高浓度臭氧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产生高浓度臭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日本三菱电机和东芝三菱电机等单位新研制成功窄间隙(0.3 0.25mm)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分别达到180 g/Nm3、 350g/Nm3。日本富士电机近期研制了放电极、接地极同时水冷却的臭氧发生器, 臭氧浓度达到200g/Nm3。从理论研究表明,臭氧浓度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尚 须进一步加以研究解决其相关技术。目前臭氧产生装置存在不足之处是放电间隙还有变窄空间;多数放电极还没 有冷却,由于臭氧热分解阻碍臭氧浓度进一步地提高;目前臭氧产生器中电离 放电场太长,通常达到0.4~lm,使已产生的臭氧由于活性粒子激励而分解,因 而制约了臭氧浓度的进一步地提高;由于电离放电电场太长,阻碍了臭氧产生器的进一步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臭氧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浓度比较低、体积大、能 耗较高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高浓度臭氧产生装置。该装置的放电极、接地极 同时用去离子水冷却,降低了臭氧的热分解;并采用高介电常数、高电阻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浓度臭氧产生装置,是氧气通过被水同时冷却的接地极与放电极之间的间隙,同时对电极施加交变电压,在放电间隙中建立了强电离放电电场,氧气被电离、离解、离解电离成活性粒子,经电场参量调控后定向反应生成臭氧,其特征在于: a:对电极施加频率为400~20000Hz的交变电压,在放电极与接地极之间的间隙里形成放电通道中的电离放电折合电场强度达到450~1500Td,电子平均能量达到10~24eV; b:臭氧浓度达到160~420g/Nm↑[3]; c:放电间隙距离为0.04~0.25mm; d:放电极和接地极同时用水冷却,冷却水纯度为1~18MΩ.c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敏菂,冷宏,王永伟,李超群,朱玉鹏,毛首蕾,秦文,薛晓红,白希尧,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博羽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