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头出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71508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2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龙头出水结构,其包含:一侧板以及一组设于侧板一侧的流道壳,其中,该侧板的入水槽管开口嵌设一网板,当水流通过时,能顺势缓冲、柔化水流,使得水流分子变小而更为细致,再通过进水槽道流入出水槽道形成缓流效果,令水流沿着出水槽道从出水口排出时,能确实达到瀑布出水的状态,增添出水的变化性,不仅只是单纯的出水状态,更是能提供视觉感官上享受,兼具实用性。

Water outlet structure of water tap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ap water outlet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side plate and a runner shell, which is assembled on one side of the lateral plate, the side plate into the sink pipe opening is arranged on the screen, when the water flows through, can take advantage of buffering, soften water, making water molecules smaller and more detailed, and then through the water inlet the channel flows out of the tank formed flow effect, make water along the water channel is discharged from the water outlet, can indeed achieve the state change of water falls, add water, not only water, is able to provide a visual sensory enjoyment, both practic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出水龙头,尤指一种水龙头出水结构
技术介绍
按,现有一种出水龙头,请配合参阅图7所示,其包含一水龙头壳体30,该殻体30系通过一主板件31以及二侧板32,该主板件31材质为不锈钢,包括一位于下方的底板部311、一连接该底板部311且位于上方的顶板部312,及一连接该顶板部312及该底板部311且位于后方的后板部313,该底板部311具有一入水口33及一出水口34,该出水口34系呈长方条状,该二侧板32分别焊接于该底板部311、该顶板部312及该后板部313的其中一侧边及另一侧边,以分别封闭该底板部311、该顶板部312及该后板部313所形成的环状的两侧开口,如此以完成一种水龙头壳体30,当开水使用时,水流由入水口33进入水龙头壳体30时,会沿着底板部311往出水口34方向流出,进而通过长方条状的出水口34流出以形成一瀑布状的出水状态。详观上述现有结构不难发觉其尚存有些许不足之处,主要原因系归如下:按,现有水龙头壳体30内部系呈现中空状容室,当水流进入后,由于水流没有受到任何缓冲效果,使得流动速度较快,更缺乏均匀流动的状态,使得水流由出水口34流出时,导致水流方向不稳定而有分岔情况产生,令水流无法确实达到瀑布出水的样态,实为现有水龙头使用的缺失。有鉴于此,本技术设计人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失,提供一种水龙头出水结构改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龙头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侧板,该侧板具有一贴靠板部,再由贴靠板部末端以一角度弯折有一出水导板,该贴靠板部一侧凸设有一入水槽管,该入水槽管通过一流孔贯穿贴靠板部,且该入水槽管开口端设有一网板;一流道壳,该流道壳周边环设有限位挡壁,并在该流道壳底部形成一出水口,且该流道壳对应侧板的贴靠板部形成一进水槽道,并且该流道壳沿着出水导板的角度设有一出水槽道。其中,侧板的贴靠板部还设有一穿设孔。其中,侧板的贴靠板部形成一渐扩状的梯形板体,且该出水导板的面积大于贴靠板部。其中,流道壳的进水槽道渐扩形成呈三角形容室,且该出水槽道还形成一容积大于进水槽道的梯形槽室。对照现有技术的功效:该侧板的入水槽管开口嵌设一网板,当水流通过时,能顺势缓冲、柔化水流,使得水流分子变小而更为细致,再通过进水槽道流入出水槽道形成缓流效果,令水流沿着出水槽道从出水口排出时,能确实达到瀑布出水的状态,增添出水的变化性,不仅只是单纯的出水状态,更是能提供视觉感官上享受,兼具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组合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开水使用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实际开水流出的示意图。图7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侧板;11贴靠板部;12出水导板;13入水槽管;131流孔;14网板;15穿设孔;20流道壳;21限位挡壁;22出水口;23进水槽道;24出水槽道;30壳体;31主板件;311底板部;312顶板部;313后板部;32侧板;33入水口;34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査委员对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兹请配合附图说明详述如后:首先,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一种水龙头出水结构改良,其包含:一侧板10以及一组设于侧板10一侧的流道壳20,其中,该侧板10具有一贴靠板部11,再由贴靠板部11末端以一角度弯折有一出水导板12,而该贴靠板部11系形成一渐扩状的梯形板体,且出水导板12的面积更大于贴靠板部11,又贴靠板部11一侧凸设有一入水槽管13,并贯穿贴靠板部11一流孔131,该入水槽管13开口端更设有一网板14,另外,贴靠板部更设有一穿设孔15,一流道壳20周边环设有限位挡壁21,并在底部形成一出水口22,且该流道壳20对应侧板10的贴靠板部11形成一进水槽道23,并沿着出水导板12的角度设有一出水槽道24,又该流道壳20的进水槽道23系渐扩概呈三角形容室,而该出水槽道24更是形成一容积大于进水槽道23的梯形槽室。其结构的组成,再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该流道壳20相对称组设于侧板10一侧面,并将进水槽道23与流孔131型成相通,再通过焊接技术黏合固定,以构成一出水龙头,其结构组装时,续请参阅图4、图5所示,系将入水槽管13配合组设于墙面上的供水端,使贴靠板部11紧贴于墙面上,而出水导板12则以一角度向外延伸并远离墙面,最后再利用锁件A通过侧板10的穿设孔15与墙面锁合固定,完成出水龙头的组装,如此,实际开水使用时,请再同时参阅图5、图6所示,其水流由流孔131流入流道壳20的进水槽道23内,再沿着出水槽道24由出水口22排出,由于入水槽管13开口嵌设有一网板14,能先通过网板14缓冲、柔和水流状态,使得水流的水分子变小而较为细致,并兼具缓流效果,且该流道壳20的进水槽道23的管径容积系小于出水槽道24,更是通过小管径流入大管径形成流速变慢的原理,让水流能确实沿着出水槽道24而往出水口22排出,达到瀑布出水的状态。凭借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益:该侧板10的入水槽管13开口嵌设一网板14,当水流通过时,能顺势缓冲、柔化水流,使得水流分子变小而更为细致,再通过进水槽道23流入出水槽道24形成缓流效果,令水流沿着出水槽道24从出水口22排出时,能确实达到、瀑布出水的状态,增添出水的变化性,不仅只是单纯的出水状态,更是能提供视觉感官上享受,兼具实用性。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龙头出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龙头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侧板,该侧板具有一贴靠板部,再由贴靠板部末端以一角度弯折有一出水导板,该贴靠板部一侧凸设有一入水槽管,该入水槽管通过一流孔贯穿贴靠板部,且该入水槽管开口端设有一网板;一流道壳,该流道壳周边环设有限位挡壁,并在该流道壳底部形成一出水口,且该流道壳对应侧板的贴靠板部形成一进水槽道,并且该流道壳沿着出水导板的角度设有一出水槽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龙头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侧板,该侧板具有一贴靠板部,再由贴靠板部末端以一角度弯折有一出水导板,该贴靠板部一侧凸设有一入水槽管,该入水槽管通过一流孔贯穿贴靠板部,且该入水槽管开口端设有一网板;一流道壳,该流道壳周边环设有限位挡壁,并在该流道壳底部形成一出水口,且该流道壳对应侧板的贴靠板部形成一进水槽道,并且该流道壳沿着出水导板的角度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钟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