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头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73167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3 09:58
一种水龙头的改良结构,该水龙头包括一控水容室、两相对位于控水容室两侧的入水容室、一相对位于控水容室前侧的前出水容室以及一相对位于控水容室后侧的切换容槽,其中,控水容室分别具有一冷、热水流道与两入水容室相通,且控水容室与切换容槽相通设有混合流道,再通过切换容槽与前出水容室相通设有前出水流道,另于前出水容室设有水龙头的前出水口,该切换容槽贯穿水龙头的上下端部,并提供设有一切控单元,其下端部配合设有一后出水接头,而后出水接头与前出水流道间具有一切换通道,由此以通过水龙头控水拉柄后侧的切控单元切换水流出水方向,达到前出水口或是后出水接头的出水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水龙头结构,尤指一种将切控单元配合安装于控水容室后侧的水龙头的改良结构,以提升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介绍
目前的水龙头,其组成的构件包括有一水龙头本体配合一个以上的控水开关、一出水切换开关、一前出水龙头以及一下方出水口所组成,且该下方出水口另搭配设有莲蓬头,凭借上述构件的组成,能通过出水切换开关的切换,令水流可经由水龙头切换从前出水龙头或是下方出水口出水使用,然而常见的水龙头的出水切换开关多数都配置于水龙头控水开关的前端处,使得前出水龙头另凸设有一切换拉杆,造成视觉上较为突兀而不具美感,亦容易受到误触而形成切换状态,轻者被淋湿受到惊吓,重者则有被烫伤的危险,另外也增加使用者撞击、碰撞到出水切换开关而有受伤之虞,于使用上较为危险而不具安全性,另外于制造过程中,由于前出水龙头的体积较为狭小,而且出水切换开关以及下方出水口均配置于该位置处,不仅造成出水流道难以加工成型,另一方面也增加水龙头的制造成本,不具经济效益。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失,提供一种水龙头的改良结构。本技术提供一种水龙头的改良结构,该水龙头包括一提供阀体组装的控水容室、两相对位于控水容室两侧的入水容室、一相对位于控水容室前侧的前出水容室以及一相对位于控水容室后侧的切换容槽,其中,控水容室分别具有一冷、热水流道与两入水容室相通,两入水容室分别与冷、热水入水管接通,且控水容室与切换容槽相通设有混合流道,再通过切换容槽与前出水容室相通设有前出水流道,另于前出水容室设有水龙头的前出水口,该切换容槽贯穿水龙头的上下端部,并提供设有一切控单元,该切控单元下端部配合设有一后出水接头,而后出水接头与前出水流道间具有一切换通道,通过水龙头控水拉柄后侧的切控单元切换水流出水方向,达到前出水口或是后出水接头的出水状态。所述的水龙头的改良结构,其中,阀体具有两入水孔以及一混合出水孔,其中两入水孔分别与控水容室的冷、热水流道相通,而混合出水孔则与混合流道连接相通,再由阀体上端组装该控水拉柄。所述的水龙头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切控单元相对于切换容槽的上端部设有一限位接管,再配合组入一拉杆,该拉杆的一端部通过切换通道设有止水垫圈,并配合抵靠于后出水接头,而该拉杆另一端则凸伸于限位接管外,另组设一拉柄。所述的水龙头的改良结构,其中,拉杆穿套有止水圈再配合组入限位接管内。所述的水龙头的改良结构,其中,混合流道介于后出水接头与切换通道间。所述的水龙头的改良结构,其中,切换容槽与前出水容室相通设有两前出水流道,并分别绕过控水容室的两侧所构成。所述的水龙头的改良结构,其中,后出水接头提供莲蓬头或是淋浴花洒的组装使用。对照现有技术的功效:(一 )、本技术的水龙头是将切换容槽配置于控水容室后侧,并将切控单元顺势安装于控水容室后侧的切换容槽处,使得切控单元被安装于水龙头的后侧,有效降低使用者撞击到切控单元的几率,以具有较佳的使用安全性,另避免切控单元凸设于水龙头前端而造成视觉上的突兀感,进而提升水龙头整体美感,增添选购意愿。( 二 )、切换容槽配置于水龙头的控水拉柄后侧,因水龙头均是通过后方配合连接冷、热水管,使得后侧的体积较大于前端提供出水的部位,令切换容槽以及对应其他流道的配置上更为简易,另于切控单元的安装也相对来的方便,有效提升水龙头成型、组装的效率,以获得较佳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视角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冷、热水流入水龙头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混合水往前出水口出水使用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混合水往前出水口出水使用的另一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切控后往后出水接头出水使用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后出水接头装设有莲蓬头的使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水龙头;11-控水容室;111-冷水流道;112-热水流道;113-混合流道;12_入水容室;121-冷水入水管;122-热水入水管;13_前出水容室;131-前出水流道;132_前出水口 ;14_切换容槽;141-后出水接头;142_切换通道;15_控水拉柄;20_阀体;21_入水孔;22_混合出水孔;30_切控单元;31_限位接管;32_拉杆;321-止水垫圈;322_拉柄;323_止水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员对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兹请配合【附图说明】详述如后:首先,先请参阅图1、图配合图3、图4所示,一种水龙头的改良结构,该水龙头10包括一提供阀体20组装的控水容室11、两相对位于控水容室11两侧的入水容室12、一相对位于控水容室11前侧的前出水容室13以及一相对位于控水容室11后侧的切换容槽14,其中,控水容室11分别具有一冷、热水流道111、112与两入水容室12相通,两入水容室12分别与冷、热水入水管121、122接通,且控水容室11与切换容槽14相通设有混合流道113,再由切换容槽14与前出水容室13相通设有两前出水流道131,并分别绕过控水容室的两侧所构成,另于前出水容室13设有水龙头10的前出水口 132,该切换容槽14贯穿水龙头10的上下端部,并提供设有一切控单元30,其下端部配合设有一后出水接头141,而后出水接头141与前出水流道131间具有一切换通道142,并使混合流道113介于后出水接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龙头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水龙头包括一提供阀体组装的控水容室、两相对位于控水容室两侧的入水容室、一相对位于控水容室前侧的前出水容室以及一相对位于控水容室后侧的切换容槽,其中,控水容室分别具有一冷、热水流道与两入水容室相通,两入水容室分别与冷、热水入水管接通,且控水容室与切换容槽相通设有混合流道,再通过切换容槽与前出水容室相通设有前出水流道,另于前出水容室设有水龙头的前出水口,该切换容槽贯穿水龙头的上下端部,并提供设有一切控单元,该切控单元下端部配合设有一后出水接头,而后出水接头与前出水流道间具有一切换通道,通过水龙头控水拉柄后侧的切控单元切换水流出水方向,达到前出水口或是后出水接头的出水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钟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