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舶在浅水区域靠泊系统。
技术介绍
船舶在码头的靠岸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其中关键有水深必须满足船舶的吃水深度,而且码头要安装缓冲装置以吸收船舶靠岸时的动能。在某些老式码头,由于建造时船舶适用吨位等级低,水深度很浅,特别是在某些江河湖泊的岸边,深水区域到岸边的浅水区域范围广,要实现船舶的靠泊靠岸是不能实现的,主要原因仍归结为码头靠泊区域的水深度达不到船舶靠岸时的船舶吃水深度,而且不能安装靠泊缓冲装置,如护舷等,浅水区域的宽度也限制了船舶靠近码头。如果想实现船舶在浅水区域的靠泊,需要对码头进行工程改造,挖深航道及码头区域的水底,有时水底地质构造如岩石等会导致不易开挖,在码头上安装缓冲的靠泊装置,能够承载一定的船舶靠泊力量,这样导致施工方案复杂,建造成本高,改造周期长,特别对靠泊频次不高的码头,其改造的代价巨大,利用效率低,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显著,基本认为是劳民伤财的改造工程。这也是目前世界各地有很多老式的码头不能靠泊大船,遭到废弃不用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上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舶在浅水区域靠泊系统,通过在浅水区域搭建浮桥和安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舶在浅水区域靠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搭建在浅水区域的桥接板,所述桥接板末端两侧设置有竖直固定在海底的钢桩,两个钢桩之间设置有铰接在桥接板末端的上船板,所述钢桩外侧设置有护舷体,所述桥接板包括若干相铰接的板体,每个板体底部均设置有浮筒体,所述浮筒体端部设置有气嘴,所述气嘴连接有充放气软管,所述充放气软管上设置有充放气控制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在浅水区域靠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搭建在浅水区域的桥接板,所述桥接板末端两侧设置有竖直固定在海底的钢桩,两个钢桩之间设置有铰接在桥接板末端的上船板,所述钢桩外侧设置有护舷体,所述桥接板包括若干相铰接的板体,每个板体底部均设置有浮筒体,所述浮筒体端部设置有气嘴,所述气嘴连接有充放气软管,所述充放气软管上设置有充放气控制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船舶在浅水区域靠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体中段为圆柱形,浮筒体两端为延伸至板体外侧的圆锥形的封盖,每个浮筒体两侧的板体底部均设置有下固定架,并且两个下固定架之间连接有绕在浮筒体中段上的下索链,每个浮筒体上方的板体侧面设置有侧固定架,所述侧固定架上连接有绕在浮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殿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南海气囊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