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处理及回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16420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2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污泥处理及回用系统,包括调节池A和B、污泥沉淀池A和B、污泥反应槽A和B、污泥处理间以及PAM反应槽A和B,该调节池、污泥沉淀池、污泥反应槽(均含A和B)、污泥处理间依次相连,该PAM反应槽A和B连接于调节池(含A和B)与污泥处理间之间。藉此,通过采用两组调节池、污泥沉淀池、污泥反应槽和PAM反应槽与污泥处理间组合形成污泥处理及回用系统,该系统可以将污水中污泥沉淀浓缩,压榨形成滤液和泥饼,经过循环操作,使污水中污泥得到彻底处理,解决了污水中污泥排放及不易处理的问题,并且,该系统结构简单,占用面积小,处理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污泥处理及回用系统
技术介绍
洗水、印花废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污泥,如初次沉淀池的物化沉淀污泥,以及生物处理构筑物后二次沉淀池污泥等。总污泥量约占洗水、印花废水总体积的0.3%至1.0%(污泥含水率按97%计)。由于污泥处理比较复杂,处理费用较高,因此以往许多污水处理站只处理废水,不处理污泥,所以无法达到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污泥处理是印染废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因此,应设计污泥处理及回用系统对污泥进行处理,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处理及回用系统,其通过采用两组调节池、污泥沉淀池、污泥反应槽和PAM反应槽与污泥处理间组合形成污泥处理及回用系统,对污水中污泥沉淀浓缩,压榨形成滤液和泥饼,经过循环操作,使污水中污泥得到彻底处理,解决污泥污染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处理及回用系统,其包括有调节池A、调节池B、污泥沉淀池A、污泥沉淀池B、污泥反应槽A、污泥反应槽B、污泥处理间、PAM反应槽A和PAM反应槽B,该调节池A与污泥沉淀池A相连,该调节池B与污泥沉淀池B相连;该污泥沉淀池A和污泥沉淀池B由抽泥泵连接于污泥反应槽A和污泥反应槽B上;该污泥处理间包括有两板框式压滤机、水洗水箱、压榨水箱和气罐,上述污泥反应槽A之出口与其中一板框式压滤机之进口相连,上述污泥反应槽B之出口与另一板框式压滤机之进口相连,该水洗水箱分别与两板框式压滤机相连,该压榨水箱分别与两板框式压滤机相连,该气罐分别与两板框式压滤机相连;该PAM反应槽A连接于其中一板框压滤机与上述调节池A之间,该PAM反应槽B连接于另一板框压滤机与上述调节池B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污泥沉淀池A、B为辐流式沉淀池,于辐流式沉淀池中设置有刮泥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污泥反应槽A、B及PAM反应槽A、B中均设置有对污泥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污泥沉淀池A、B与污泥反应槽A、B之间连接有三组并联的抽泥泵。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采用两组调节池、污泥沉淀池、污泥反应槽和PAM反应槽与污泥处理间组合形成污泥处理及回用系统,该系统可以将污水中污泥沉淀浓缩,压榨形成滤液和泥饼,经过循环操作,使污水中污泥得到彻底处理,解决了污水中污泥排放及不易处理的问题,并且,该系统结构简单,占用面积小,处理效率高。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系统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之污泥处理间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调节池A 20、调节池B30、污泥沉淀池A 31、刮泥机40、污泥沉淀池B 41、刮泥机50、污泥反应槽A 51、搅拌装置60、污泥反应槽B 61、搅拌装置70、污泥处理间 71、板框式压滤机711、进泥口 712、出液口72、水洗水箱 73、压榨水箱74、气罐 80、PAM反应槽A81、搅拌装置 90、PAM反应槽B91、搅拌装置 100、抽泥泵。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污泥处理及回用系统,包括有调节池A 10、调节池B 20、污泥沉淀池A 30、污泥沉淀池B 40、污泥反应槽A 50、污泥反应槽B 60、污泥处理间70、PAM反应槽A 80和PAM反应槽B 90,其中:该调节池A 10之出水口与污泥沉淀池A 30进水口相连,该调节池B 20之出水口与污泥沉淀池B 40进水口相连;该污泥沉淀池A、B为辐流式沉淀池,于辐流式沉淀池A、B中设置有刮泥机31、41,调节池A、B中污水进入污泥沉淀池A、B中之后,刮泥机31、41收集污泥,将沉至池底的污泥刮至池中心的污泥斗,再借重力或污泥泵排至污泥反应槽A 50和污泥反应槽B 60中。该污泥反应槽A 50和污泥反应槽B 60通过三组并联的抽泥泵100连接于污泥沉淀池A 30和污泥沉淀池B 40之污泥排放口上,于污泥反应槽A 50和污泥反应槽B 60中使污泥进一步固液分离,并于污泥反应槽A 50和污泥反应槽B 60中设置有对污泥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51、61。该污泥处理间70包括有两板框式压滤机71、水洗水箱72、压榨水箱73和气罐74, 其中一板框式压滤机71之进泥口711与上述污泥反应槽A 50之出口相连,另一板框式压滤机71之进泥口711与上述污泥反应槽B 60之出口相连,污泥反应槽A 50和污泥反应槽B 60中的含水污泥进入板框式压滤机中之后,水分被挤出;水洗水箱72分别与两板框式压滤机71相连,其用于冲刷两板框压滤机71中污泥;该压榨水箱73分别与两板框式压滤机71相连,其用于给板框式压滤机71提供压榨污泥动力;该气罐74分别与两板框式压滤机71相连,其采用气体冲击力冲刷管道及板框式压滤机71中残留污泥。该PAM反应槽A 80连接于其中一板框压滤机71之出液口与上述调节池A 10之间,该PAM反应槽B 90连接于另一板框压滤机71之出液口与上述调节池B 20之间,于PAM反应槽A、B中添加有絮凝剂,可有效增加污水中CaF2 的沉淀效果;并于PAM反应槽A 80中设置有搅拌装置81,于PAM反应槽B 90中设置有搅拌装置91。该PAM反应槽A、B原理是,通过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来吸附污水中的悬浮粒子,使高分子链互缠交联,形成架桥,从而使絮凝结构增大变粗,最后形成沉淀。该污泥处理及回用系统原理如下:污水进入调节池A、B中之后,通过投加药剂,使污水固液分离,然后排放至污泥沉淀池A、B中,通过刮泥机使污泥沉淀,然后依靠污泥自身重力沉降浓缩,由抽泥泵100排至污泥反应槽A、B中,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A、B;污泥反应槽A、B中污泥在进一步固液分离后,流至污泥处理间70中,污泥处理间70中的板框压滤机71对含水污泥进行压榨(压榨后污泥含水率为65%),压榨出的滤液流入PAM反应槽A、B中进行絮凝处理后,再次流至调节池A、B中进行循环处理,压榨形成的泥饼由运输车运走。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采用两组调节池、污泥沉淀池、污泥反应槽和PAM反应槽与污泥处理间组合形成污泥处理及回用系统,该系统可以将污水中污泥沉淀浓缩,压榨形成滤液和泥饼,经过循环操作,使污水中污泥得到彻底处理,解决了污水中污泥排放及不易处理的问题,并且,该系统结构简单,占用面积小,处理效率高。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污泥处理及回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泥处理及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调节池A、调节池B、污泥沉淀池A、污泥沉淀池B、污泥反应槽A、污泥反应槽B、污泥处理间、PAM反应槽A和PAM反应槽B,该调节池A与污泥沉淀池A相连,该调节池B与污泥沉淀池B相连;该污泥沉淀池A和污泥沉淀池B由抽泥泵连接于污泥反应槽A和污泥反应槽B上;该污泥处理间包括有两板框式压滤机、水洗水箱、压榨水箱和气罐,上述污泥反应槽A之出口与其中一板框式压滤机之进口相连,上述污泥反应槽B之出口与另一板框式压滤机之进口相连,该水洗水箱分别与两板框式压滤机相连,该压榨水箱分别与两板框式压滤机相连,该气罐分别与两板框式压滤机相连;该PAM反应槽A连接于其中一板框压滤机与上述调节池A之间,该PAM反应槽B连接于另一板框压滤机与上述调节池B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处理及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调节池A、调节池B、污泥沉淀池A、污泥沉淀池B、污泥反应槽A、污泥反应槽B、污泥处理间、PAM反应槽A和PAM反应槽B,该调节池A与污泥沉淀池A相连,该调节池B与污泥沉淀池B相连;该污泥沉淀池A和污泥沉淀池B由抽泥泵连接于污泥反应槽A和污泥反应槽B上;该污泥处理间包括有两板框式压滤机、水洗水箱、压榨水箱和气罐,上述污泥反应槽A之出口与其中一板框式压滤机之进口相连,上述污泥反应槽B之出口与另一板框式压滤机之进口相连,该水洗水箱分别与两板框式压滤机相连,该压榨水箱分别与两板框式压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祺杜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溢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