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塔水池内压力进水通道下的导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48455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冷却塔水池内压力进水通道下的导流结构,在冷却塔压力进水沟的下面和水池底板之间设置导水孔,通过导水孔导流冷水至冷却塔的出水口,导水孔与压力进水沟为非正交布置;通过导水孔充分利用底部冷水,彻底解决现有结构小部分冷却水无法及时出流的问题,彻底解决冷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火(核)电厂冷却塔设计的
,涉及底部冷水过水通道,特别涉及一种冷却塔水池内压力进水通道下的导流结构
技术介绍
较冷的水会自动沉向冷却塔水池的底板附近,充分利用底部冷水是现代冷却塔设计的一个目标值。2010年竣工的安徽铜陵电厂的冷却塔,淋水面积为12500m2,为一超大型冷却塔,布置在水池中的压力进水沟的断面尺寸为3600×3600mm,沟顶部高出水面1.6米,严重影响了一小部分冷水流向出水口。全塔有1/4的扇区下部冷水,几乎不能到达出水口。杨护洲在2011年第12期《给水排水》杂志上发表《超大冷却塔进出水通道设计与探讨》的论文,首次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构想是:把铜陵塔的压力沟支撑起来,脱离水池的内底,以300×600mm的截面尺寸形成一组多个过水通道,即在压力进水沟的下面设计导水孔。现有的压力进水沟妨碍冷水出流,设计导水孔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冷却塔水池内压力进水通道下的导流结构,减小后段压力进水沟的高度,并在后段压力进水沟的下面设计多条过水通道,使常规设计中被堵塞的冷水顺利直达水池出口。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冷却塔水池内压力进水通道下的导流结构,在冷却塔的压力进水沟的下面和水池底板之间设置导水孔,通过导水孔导流冷水至冷却塔的出水口,导水孔与压力沟为非正交设置。进一步,在水池底板上搁置多个支撑墩,支撑墩之间形成导水孔。进一步,所述导水孔高300mm,宽600mm。进一步,所述支撑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墩高300mm,墩宽1200mm,两端头边墩的断面为异型尺寸,与压力进水沟为连体结构。进一步,所述支撑墩与压力进水沟有35°~85°的夹角,每个支撑墩与压力进水沟的夹角不相同。进一步,所述支撑墩与压力进水沟为连体结构或分体结构。本技术的冷却塔水池内压力进水通道下的导流结构,在冷却塔的压力进水沟的下面和水池底板之间设置导水孔。较冷的水会自动沉向冷却塔水池的底板附近,通过导水孔将冷水导流至冷却塔的出水口,充分利用底部冷水,解决现有结构小部分冷水无法及时流向排出口(冷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水池平面图;图2为压力进水沟和导水孔的平面图;图3是冷却塔的下部剖面图;图4是A'-A'剖面图;图5是导水孔及压力进水沟道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部件说明表(表中的“万平塔”指超大自然通风双曲线型冷却塔)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的冷却塔水池内压力进水通道下的导流结构,是在冷却塔的压力进水沟2的下面和水池底板27之间设置导水孔4,通过导水孔4导流冷水至冷却塔的出水口20,导水孔4压力进水沟2为非正交设置。在水池底板27上搁置多个支撑墩3,支撑墩3之间形成导水孔4。图3是冷却塔的下部的剖面图。图3显示了本技术增加导水孔的设计方案。为了不改变压力沟上支柱的高度,采用缩小压力沟的高度为导水孔腾出空间办法,相当于在压力沟下设置了一组多个高×宽=300×1200的压力沟支撑墩,支撑墩搁置在水池底板上。压力进水沟内的水压等于配水竖井中水面至压力进水沟底的这段水柱所形成的水压力。所述导水孔4高300mm,宽600mm;支撑墩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支撑墩3高300mm,宽1200mm,两端头边墩的断面为异型尺寸,与压力进水沟2为连体结构。支撑墩3与压力进水沟2可以为连体结构或分体结构。所述支撑墩3与压力进水沟2有35°~85°的夹角,每个支撑墩与压力进水沟2的夹角不相同。如图1为冷却水池的平面图。显示了压力进水沟与出水口及池壁的关系。如图2为压力进水沟和导水孔的平面图,显示了导水孔与压力进水沟及进水钢管、冷却塔水池、人字支柱基础、水池池壁和收水坡的关系。导水孔与压力进水沟有35°~85°的夹角。如图4是A'-A'剖面图,是图3的对比图。图4显示了当前通用的冷却塔 设计方案。与图3相对比,可以看出,图4没有导水孔。如图5也是剖面图,沟内是有压力的水,沟外是无压力的水(冷却塔集水池中的水,并且已绘制了集水池的水面线)。由于压力沟的沟顶高出了水池水面,所以如果没有导水孔,则压力进水沟妨碍水的流动。以下以“万平塔”为例,实施的方式是:塔的淋水面积为12500m2,底径135.9m;塔全高170m,顶部直径81.9m;喉部高130.9m,直径76.8m;进风口高11.8m,对应处的直径为127.5m;冷却塔水池(或称集水池)直径145m,有效容积33 024m3。保持压力沟与进水管接口处的截面不变,即接口处的沟断面仍为高×宽=3600×3600mm,完成与DN3600钢管的接口后,变小压力沟的高度,逐渐过渡到高×宽=3300×3600mm,再在3300×3600mm的压力沟下设计多条高×宽=300×600mm的导水孔。导水孔与压力沟的夹角,和出取为35°~85°,所有的导水口都指向冷却塔水池的出水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冷却塔水池内压力进水通道下的导流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塔水池内压力进水通道下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冷却塔的压力进水沟(2)的下面和水池底板(27)之间设置导水孔(4),通过导水孔(4)导流冷水至冷却塔的出水口(20),导水孔(4)与冷却塔的压力进水沟(2)为非正交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塔水池内压力进水通道下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冷却塔的压力进水沟(2)的下面和水池底板(27)之间设置导水孔(4),通过导水孔(4)导流冷水至冷却塔的出水口(20),导水孔(4)与冷却塔的压力进水沟(2)为非正交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水池内压力进水通道下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水池底板(27)上搁置多个支撑墩(3),支撑墩(3)之间形成导水孔(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塔水池内压力进水通道下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孔(4)高300mm,宽600mm。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斌李武申杨护洲石俊昭梁娅莉张育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