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4353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0 1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装置,包括膜反应器本体,所述膜反应器本体包括膜生物反应区、及设置在所述膜生物反应区外侧的清水区和产水储存区,所述产水储存区设置在所述清水区内并与所述清水区隔开,所述膜生物反应区内设有膜组件,进水管连通至所述膜生物反应区,所述膜组件的静压大于跨膜压差,所述膜组件的底部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端连接至曝气装置,所述膜组件的上方设有连通至所述产水储存区的产水管,所述产水储存区设有产水储存区出水管,所述产水储存区出水经深度处理后回流至所述清水区,所述清水区设有清水区出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改进的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装置,其结构简单,可提高膜组件的使用寿命,节省废水处理设置的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各种类型的废水排放量急剧增加、废水总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对废水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膜生物反应器(MBR)为核心的废水处理技术凭借稳定、良好的出水水质,正在被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广泛采用。传统的膜生物反应器,其产水都是通过自吸泵出水,一方面增加自吸泵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另一方面自吸泵产生的2~3m/s的流速,不断抽吸可能对MBR膜造成机械损伤,最终导致膜脱皮、破裂,无法工作;对于一些难降解废水或中水回用项目,MBR只是整个处理系统的中间工段,为了使MBR更好地和上、下游工段衔接,需要增加中间水池和提升泵等,增加投资、运行、维护费用和占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装置,其结构简单,可减少自吸泵的使用,提高膜组件的使用寿命。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装置,包括膜反应器本体,所述膜反应器本体包括膜生物反应区、及设置在所述膜生物反应区外侧的清水区和产水储存区,所述产水储存区设置在所述清水区内并与所述清水区隔开,所述膜生物反应区内设有膜组件,进水管连通至所述膜生物反应区,所述膜组件的静压大于跨膜压差,所述膜组件的底部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端连接至曝气装置,所述膜组件的上方设有连通至所述产水储存区的产水管,所述产水储存区设有产水储存区出水管,所述产水储存区出水经深度处理后回流至所述清水区,所述清水区设有清水区出水管。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膜组件的上方设有排空气管,所述排空气管的下端连通至所述产水管且上端延伸至所述膜生物反应区上方。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膜生物反应区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产水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产水管上设有自吸泵。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膜生物反应区底部设有第一排空管,所述产水储存区底部设有第二排空管,所述清水区底部设有第三排空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减少自吸泵的使用,减少自吸泵的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2、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减少自吸泵高的水流速度对膜的机械损伤,提高膜的使用寿命;3、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根据膜生物反应区前段来水量的大小,自动调节膜组件产水速率,有效衔接膜组件与其上、下游工段,增加整套处理系统运行的连续、稳定性;4、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膜组件的静压可根据膜组件的跨膜压差来设定,可适用于不同的膜组件;5、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膜生物反应区与下游工段之间的中间水池和系统末端的清水池都内置在一体化装置中,节省投资、占地和施工工期;6、采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装置自动控制产水管的开闭,当膜生物反应区内的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水位低于设定值时,产水管上的电磁阀自动关闭,待水位上升至设定高度后开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改进的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膜生物反应区;2、清水区;3、产水储存区;4、膜组件;5、进水管;6、曝气管;7、曝气装置;8、产水管;9、排空气管;10、电磁阀;11、液位传感器;12、自吸泵;13、清水区出水管;14、产水储存区出水管;15、第一排空管;16、第二排空管;17、第三排空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参见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提供一种改进的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装置,包括膜反应器本体,膜反应器本体包括膜生物反应区1、及设置在膜生物反应区1外侧的清水区2和产水储存区3,其中产水储存区3设置在清水区2内并与清水区2隔开,膜生物反应区1内设有膜组件4,进水管5连通至膜生物反应区1,膜生物反应区1的来水一般为曝气池出水,膜组件4的静压大于跨膜压差,膜组件4的底部设有曝气管6,曝气管6的上端连接至曝气装置7,膜组件4的上方设有连通至产水储存区3的产水管8,产水储存区3设有产水储存区出水管14,产水储存区3出水经纳滤或反渗透深度处理后回流至清水区2,清水区2设有清水区出水管13。膜组件4的跨膜压差一般为20~40kPa(2~4mH2O),膜组件4底部至水面高差可达6~8mH2O,该静压远大于膜组件4的跨膜压差,膜组件4产水可经产水管进去产水储存区3内,膜组件4的静压可根据其跨膜压差来设定。为了防止膜组件4内空气积存在产水管8中阻力增大而使得跨膜压差增大,在膜组件4的上方设有排空气管9,排空气管9的下端连通至产水管8且上端延伸至膜生物反应区1上方。为了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效果,还设有控制装置,膜生物反应区1内设有液位传感器11,产水管8上设有电磁阀10,液位传感器9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电磁阀10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当液位传感器9检测到膜生物反应区1内水位降至设定值时,控制装置向电磁阀10发出工作指令,产水管8上电磁阀10关闭,待水位上升至设定高度后再开启电磁阀10。为防止电磁阀10关闭后重新开启时无法产水,在产水管8上设有自吸泵12,待产水后关闭自吸泵12。为了便于方便对膜生物反应区1、产水储存区3、清水区2进行检修,在膜生物反应区1底部设有第一排空管15,产水储存区3底部设有第二排空管16,清水区3底部设有第三排空管17。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改进的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膜反应器本体,所述膜反应器本体包括膜生物反应区(1)、及设置在所述膜生物反应区(1)外侧的清水区(2)和产水储存区(3),所述产水储存区(3)设置在所述清水区(2)内并与所述清水区(2)隔开,所述膜生物反应区(1)内设有膜组件(4),进水管(5)连通至所述膜生物反应区(1),所述膜组件(4)的静压大于跨膜压差,所述膜组件(4)的底部设有曝气管(6),所述曝气管(6)上端连接至曝气装置(7),所述膜组件(4)的上方设有连通至所述产水储存区(3)的产水管(8),所述产水储存区(3)设有产水储存区出水管(14),所述产水储存区(3)出水经深度处理后回流至所述清水区(2),所述清水区(2)设有清水区出水管(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膜反应器本体,所述膜反应器本体包括膜生物反应区(1)、及设置在所述膜生物反应区(1)外侧的清水区(2)和产水储存区(3),所述产水储存区(3)设置在所述清水区(2)内并与所述清水区(2)隔开,所述膜生物反应区(1)内设有膜组件(4),进水管(5)连通至所述膜生物反应区(1),所述膜组件(4)的静压大于跨膜压差,所述膜组件(4)的底部设有曝气管(6),所述曝气管(6)上端连接至曝气装置(7),所述膜组件(4)的上方设有连通至所述产水储存区(3)的产水管(8),所述产水储存区(3)设有产水储存区出水管(14),所述产水储存区(3)出水经深度处理后回流至所述清水区(2),所述清水区(2)设有清水区出水管(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三剑杨海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特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