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池塘鳖‑菜‑稻复合高效种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13884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0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池塘鳖‑菜‑稻复合高效种养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循环经济学和生态学原理,结合鳖、水生蔬菜和水稻的营养生理和环境适应性特征,在不额外占用土地资源的情况下,将鳖养殖与水生蔬菜和水稻种植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业生产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互利共生,实现养殖池塘空间高效利用、经济收益显著提升、养殖环境明显改善以及水产品品质保障的协调统一。本方法中中华鳖、水生蔬菜和水稻的种养参数均是基于对比试验提出,可以实现三者正常生长,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同时水生蔬菜和水稻可以净化水质、降低水体营养盐负荷、调控水体高温、改善养殖环境,从而减少换水频率和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池塘鳖-菜-稻复合高效种养方法。
技术介绍
鳖(soft shelled turtle),俗称甲鱼、水鱼、团鱼和王八等,卵生爬行动物,水陆两栖生活,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种类。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食用和药用价值高而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生存环境恶化以及栖息地生境丧失等原因,鳖野生自然种群呈急剧下降趋势。为了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饮食需要,近二十年来鳖的人工养殖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我国鳖养殖主要采取温室和池塘养殖两种方式,和温室养殖相比,池塘养殖环境更接近自然状态,虽然生长较慢,但成活率相对较高,品质相对较好,更受老百姓青睐。目前传统的池塘鳖养殖模式即以高密度、大量投饵施肥而获得高产量的养殖生产方式。这种高密度、高投饵率、高换水率的池塘鳖传统养殖方式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成活率较低、养殖成本高,养殖空间为充分利用,综合经济效益低;2)养殖环境较差,养殖种类病害多,渔药使用频繁,水产品质量安全难以得到保障;3)换水量大,水资源浪费严重;4)养殖水体营养盐负荷高,养殖废水的任意排放对外部环境污染严重。池塘鳖养殖的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鳖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环境友好型的池塘鳖养殖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有限的水土资源制约和国家对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加强,今后池塘换水和池塘淤泥的堆放也将受到限制。通过换水和清淤来改善水质及底质条件,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单纯追求高密度、高产量的生产方式将难以维持下去;同时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日益提升,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水产品将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必须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现代高效绿色水产养殖技术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池塘鳖-菜-稻复合高效种养方法,该方法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生态效益显著。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池塘鳖-菜-稻复合高效种养方法,包括:(1)池塘选择和改造单个池塘面积3~6亩,池塘深度1.5~1.8米,塘岸坡度1∶2,池底平坦,淤泥20~30厘米左右。池塘四周建造防逃墙,墙高40~60厘米,墙顶向内走檐10~15厘米,内壁光滑。每2~3亩用竹帘或木板在池中或池周设置食台供鳖取食和晒背。放苗前晒塘,并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所述池塘为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和交通方便,环境安静的池塘。(2)鳖放养5月中下旬选择健康体壮的鳖苗种,每亩分别放养体重为400~500g和80~120g的幼鳖200尾和500尾;要求每个池塘雌雄个体分开投放,投放前用药物对苗种进行浸洗消毒10~15分钟。所述的浸洗消毒的药物为浓度为2%~4%的食盐溶液、2%~3%的聚维酮碘溶液或20~4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任选其一即可。(3)水生蔬菜种植在池塘四周设置水生蔬菜浮床,浮床覆盖面积占池塘面积的10%~20%,根据季节变化选择水生蔬菜品种进行交替种植,待蔬菜完全覆盖浮床后,定期对蔬菜进行采摘。所述的水生蔬菜品种包括夏秋生长的水蕹菜和冬春生长的水芹、豆瓣菜,养殖周期内轮流种植;水蕹菜种植密度25~30株/m2,豆瓣菜和水芹种植密度30~40株/m2。(4)水稻种植在池塘中心区域种植适宜池塘生长的深水稻,水稻种植面积占池塘面积的30%~50%,根据水稻生长调整池塘水位,待稻谷成熟后对其进行收割。所述的深水稻的优选品种为池塘稻,种植时宽窄行布置,行距60~70cm,株距40~50cm。(5)日常管理5.1水质管理:初期保持水位40~60厘米,随着水温的提高和水稻的增长逐步加高水位,夏季高温加足水位。春秋季10~15天加水一次,夏季一周加水一次,每次20~30厘米。养殖过程中不换水。夏季高温季节每15~20天使用一次EM菌液,用量为每米水深1~2公斤/亩,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5.2投喂管理:采用鲜活鱼或冰鲜鱼为主,补充配合饲料为辅的原则,鲜活鱼或冰鲜鱼占70%~80%,配合饲料占20%~30%。每天在固定食台上投喂两次,上午8~9时投喂配合饲料,下午5时投喂鲜活鱼或冰鲜鱼;每天饱食投喂,投喂量以两小时内吃完为宜。5.3病虫害防治:每20~30天在鳖池泼洒一次生石灰,用量为每米水深15~20千克/亩,用水稀释后使用;每天上午用毛刷清洗食台后曝晒消毒,食台每周用高锰酸钾水消毒一次。为防治水稻害虫,在每个池塘的一角离岸50~100厘米处设置一个25瓦的太阳能杀虫灯,杀虫灯诱杀的害虫作为动物性饵料供鳖食用。5.4防逃和巡塘:按常规方式进行鳖的防逃和巡塘。以上所述的方案,优选的,步骤5.4中,防逃和巡塘的步骤包括:在池塘四周建造防逃墙,在池塘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防逃网,防止鳖逃逸和外来天敌侵入。每天早晚两次巡塘,详细检查防逃设施,如有破损及时修复,确保设施完整安全无逃。观察水质,水质有异常变化,分析原因采取调节和改良措施。观察吃食生长情况,一般吃食量有突变的要寻找因素,调整投喂数量和措施。搞好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池内残渣残饵。随着水位的加高,及时调节食台高度。每逢汛期提前做好防淹防逃工作,并加强防偷安全保护。以上所述的方案,步骤(1)中,建造防逃墙的材料为水泥板、铝板、彩钢板或石棉瓦。以上所述的方案,步骤(3)中,水生蔬菜浮床宽度1.5~2.0m,以竹竿或PVC管构建浮床框架,框架两面分别覆盖网目大小为1~2cm和3~4cm的聚乙烯网片,浮床设置时小网目网片一侧朝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对鳖养殖池塘空间的合理布局,水面设置浮床栽培经济作物水生蔬菜,水中养鳖,水底种植水稻,实现了池塘水体空间充分利用,提升了养殖水体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水生蔬菜和水稻吸收水质和底质中的氮磷营养盐,改善了养殖环境,不仅减少换水频率,节约水资源,降低养殖废水对周边环境污染,而且降低病害发生几率,减少渔药使用,保证水产品质量。本专利技术基于循环经济学和生态学原理,结合中华鳖、水生蔬菜和水稻的营养生理和环境适应性特征,在不额外占用土地资源的情况下,将中华鳖养殖与水生蔬菜和水稻种植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业生产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互利共生,实现养殖池塘空间高效利用、经济收益显著提升、养殖环境明显改善以及水产品品质保障的协调统一。本技术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和水的利用率,属于“不与粮争地、不与鱼争水”的双赢模式;该技术模式融养鳖、种菜、种稻、环保于一体,能够起到净化水质、改善种养环境、抑制病虫草害、促进种养生物生长等多种生态功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和减少化肥及农药的使用,保障种养生物的质量安全,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生态效益显著。本专利技术已在湖北省洪湖市老湾龟鳖养殖基地进行试验,从2013年至2015年三年的实际效果看,池塘“鳖-水生蔬菜-水稻”复合种养技术模式和池塘鳖传统养殖技术模式相比,鳖成活率升高,鳖的品质更好,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水体氮磷营养盐符合明显降低,换水频率降低,养殖环境明显改善,养殖污染减少,环境效益明显。就综合经济效益而言,本技术模式下的单位面积净收益是传统养殖模式的2.99倍;环境效益方面,本技术模式下水体的总氮和总磷含量较传统养殖技术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池塘鳖‑菜‑稻复合高效种养方法,包括:(1)池塘选择和改造单个池塘面积3~6亩,池塘深度1.5~1.8米,塘岸坡度1∶2,池底平坦,淤泥20~30厘米;池塘四周建造防逃墙,墙高40~60厘米,墙顶向内走檐10~15厘米,内壁光滑;每2~3亩用竹帘或木板在池中或池周设置食台供鳖取食和晒背;放苗前晒塘,并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所述池塘为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和交通方便,环境安静的池塘;(2)鳖放养5月中下旬选择健康体壮的鳖苗种,每亩分别放养体重为400~500g和80~120g的幼鳖200尾和500尾;要求每个池塘雌雄个体分开投放,投放前用药物对苗种进行浸洗消毒10~15分钟;所述的浸洗消毒的药物为浓度为2%~4%的食盐溶液、2%~3%的聚维酮碘溶液或20~4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任选其一即可;(3)水生蔬菜种植在池塘四周设置水生蔬菜浮床,浮床覆盖面积占池塘面积的10%~20%,根据季节变化选择水生蔬菜品种进行交替种植,待蔬菜完全覆盖浮床后,定期对蔬菜进行采摘;所述的水生蔬菜品种包括夏秋生长的水蕹菜和冬春生长的水芹、豆瓣菜,养殖周期内轮流种植;水蕹菜种植密度25~30株/m2,豆瓣菜和水芹种植密度30~40株/m2;(4)水稻种植在池塘中心区域种植适宜池塘生长的深水稻,水稻种植面积占池塘面积的30%~50%,根据水稻生长调整池塘水位,待稻谷成熟后对其进行收割;所述的深水稻的优选品种为池塘稻,种植时宽窄行布置,行距60~70cm,株距40~50cm;(5)日常管理5.1 水质管理:初期保持水位40~60厘米,随着水温的提高和水稻的增长逐步加高水位,夏季高温加足水位;春秋季10~15天加水一次,夏季一周加水一次,每次20~30厘米;养殖过程中不换水;夏季高温季节每15~20天使用一次EM菌液,用量为每米水深1~2公斤/亩,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5.2 投喂管理:采用鲜活鱼或冰鲜鱼为主,补充配合饲料为辅的原则,鲜活鱼或冰鲜鱼占70%~80%,配合饲料占20%~30%;每天在固定食台上投喂两次,上午8~9时投喂配合饲料,下午5时投喂鲜活饵料鲜活鱼或冰鲜鱼;每天饱食投喂,投喂量以两小时内吃完为宜;5.3 病虫害防治:每20~30天在鳖池泼洒一次生石灰,用量为每米水深15~20千克/亩,用水稀释后使用;每天上午用毛刷清洗食台后曝晒消毒,食台每周用高锰酸钾水消毒一次;为防治水稻害虫,在每个池塘的一角离岸50~100厘米处设置一个25瓦的太阳能杀虫灯,杀虫灯诱杀的害虫作为动物性饵料供鳖食用;5.4 防逃和巡塘:按常规方式进行鳖的防逃和巡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池塘鳖-菜-稻复合高效种养方法,包括:(1)池塘选择和改造单个池塘面积3~6亩,池塘深度1.5~1.8米,塘岸坡度1∶2,池底平坦,淤泥20~30厘米;池塘四周建造防逃墙,墙高40~60厘米,墙顶向内走檐10~15厘米,内壁光滑;每2~3亩用竹帘或木板在池中或池周设置食台供鳖取食和晒背;放苗前晒塘,并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所述池塘为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和交通方便,环境安静的池塘;(2)鳖放养5月中下旬选择健康体壮的鳖苗种,每亩分别放养体重为400~500g和80~120g的幼鳖200尾和500尾;要求每个池塘雌雄个体分开投放,投放前用药物对苗种进行浸洗消毒10~15分钟;所述的浸洗消毒的药物为浓度为2%~4%的食盐溶液、2%~3%的聚维酮碘溶液或20~4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任选其一即可;(3)水生蔬菜种植在池塘四周设置水生蔬菜浮床,浮床覆盖面积占池塘面积的10%~20%,根据季节变化选择水生蔬菜品种进行交替种植,待蔬菜完全覆盖浮床后,定期对蔬菜进行采摘;所述的水生蔬菜品种包括夏秋生长的水蕹菜和冬春生长的水芹、豆瓣菜,养殖周期内轮流种植;水蕹菜种植密度25~30株/m2,豆瓣菜和水芹种植密度30~40株/m2;(4)水稻种植在池塘中心区域种植适宜池塘生长的深水稻,水稻种植面积占池塘面积的30%~50%,根据水稻生长调整池塘水位,待稻谷成熟后对其进行收割;所述的深水稻的优选品种为池塘稻,种植时宽窄行布置,行距60~70cm,株距40~50cm;(5)日常管理5.1 水质管理:初期保持水位40~60厘米,随着水温的提高和水稻的增长逐步加高水位,夏季高温加足水位;春秋季10~15天加水一次,夏季一周加水一次,每次20~30厘米;养殖过程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为李钟杰张堂林刘家寿王英雄王元国苑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