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及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38415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0 12:55
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及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它涉及一种高浓度纳米气泡水发生单元及由该纳米气泡发生单元构成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以解决现有纳米气泡水设备生产效率低,以及制备得到的纳米气泡水浓度过低,纳米气泡数量过少,且不能长时间保持和适用范围小的问题,翼型气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包括第一喷管、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气液导流管和流量调节阀;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安装在第一喷管内;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上加工有贯通第一喷管内腔的流体通道,气液导流管安装在第一喷管上并与流体通道连通,气液导流管上安装有流量调节阀。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水体污染治理,渔业,农业,工业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浓度纳米气泡水发生单元及由该纳米气泡发生单元构成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及由该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构成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出现了水环境严重污染,水资源严重短缺等几大社会问题。国家和各地政府也高度重视水问题,各地政府将五水同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相应的提高到国家战略级别,水资源的保护和再生利用的意义十分重大,任务迫在眉睫。纳米气泡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纳米气泡液可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比如果蔬的清洗、水产养殖、农作物灌溉、污水净化、健康饮料,医疗等。但是,现有的纳米气泡水设备制造出的纳米气泡水浓度过低,纳米级气泡数量过少,且不易长时间保存在水中,而且,现有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因为设备庞大、消耗功率大、纳米气泡发生设备生产效率低,适用范围小,难以在日常生活领域进行广泛的应用,不能满足多用途的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现有纳米气泡水设备生产效率低,以及制备得到的纳米气泡水浓度过低,纳米气泡数量过少,且不能长时间保持和适用范围小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及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包括第一喷管、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气液导流管和流量调节阀;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安装在第一喷管内;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上加工有贯通第一喷管内腔的流体通道,气体导向管安装在第一喷管上并与流体通道连通,气液导流管上安装有流量调节阀。本专利技术的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组成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储水箱、气液混合泵、总进水管路、总出水管路和翼型气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储水箱通过输水管路与气液混合泵连通,总进水管路与气液混合泵连通;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的第一喷管的出口与总出水管路连通;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的第一喷管的入口与总进水管路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向气液导流管通入气体或液体,气体或液体经流体通道进入第一喷管,高速流动的液体经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的螺旋槽高速旋转至第一喷管内,气体和液体或液体和液体在第一喷管内混合,并多次旋转回流的方式混合得到纳米级别的高浓度纳米气泡液。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制造出的纳米水中气泡数量,根据发生单元安装数量和排列方式可进行调节变更,发生单元或发生装置制造纳米气泡数量为每毫升n×107个以上(1>n>10000),生产率为每分钟1L-8吨。高浓度纳米气泡液经过流孔喷出。将大量直径为纳米级别的空气或者水注入到水中,实现了使水中含氧浓度迅速提高,也适用于氢气,氧气等任何气体和液体;气体或液体浓度会相应提高,并将气体长时间封闭在液体中,气体可被封存半年。本专利技术可实现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单用或多个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气泡发生单元的串联或多个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的并联,或者多级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的串联,可实现多种组合,形成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与常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相比,可以实现将气体或液体以纳米级别超高浓度长时间密封在液体中。本专利技术与以往传统的纳米气泡水生产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先端技术,将大量直径为纳米级别的气体注入到液体中,实现了瞬间提高液体中气体浓度,并且可以长时间将气体封闭在液体中的课题。由于纳米气泡可以长时间封闭在水中,且纳米气泡数量极多,所以气泡的表面积成指数级增加,这样使纳米气泡水在各领域中体展现出诸多优势,例如水体污染治理,渔业,农业,医疗,营养品,饮料业等领域都已发挥出其巨大魅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体通道为直角通道而第二喷管为锥形喷管的螺旋槽宽度渐缩的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流体通道为水平通道而第二喷管为锥形喷管的螺旋槽宽度渐缩的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流体通道为直角通道而第二喷管为锥形喷管的螺旋槽宽度相等的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流体通道为水平通道而第二喷管为锥形喷管的螺旋槽宽度相等的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流体通道为直角通道而第二喷管为锥形喷管的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主要由前流线型体和圆柱体构成的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流体通道为水平通道而第二喷管为锥形喷管的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主要由前流线型体和圆柱体构成的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的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流体通道为直角通道而第一喷管为筒锥复合管、第二喷管为锥形喷管的螺旋槽宽度渐缩的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流体通道为水平通道而第一喷管为筒锥复合管、第二喷管为锥形喷管的螺旋槽宽度渐缩的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流体通道为直角通道而第一喷管为筒锥复合管、第二喷管为锥形喷管的螺旋槽宽度相等的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流体通道为水平通道而第一喷管为筒锥复合管、第二喷管为锥形喷管的螺旋槽宽度相等的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体通道为直角通道而第二喷管为锥形喷管的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主要由前流线型体和圆柱体构成的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流体通道为水平通道而第二喷管为锥形喷管的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主要由前流线型体和圆柱体构成的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有带有流线型体的螺旋槽宽度渐缩的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螺旋槽宽度渐缩的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螺旋槽宽度相等的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的侧视图;图17为螺旋槽宽度相等的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8为具体实施方式九的主要由前流线型体和圆柱体构成的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8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十一的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构成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十二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十三的安装有气体过滤器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十四的串联设置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十五的并联设置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十六的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并联和串联混合布置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19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它包括第一喷管1、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3、气液导流管10和流量调节阀15;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3安装在第一喷管1内;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3上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及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技术保护点】
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喷管(1)、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3)、气液导流管(10)和流量调节阀(15);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3)安装在第一喷管(1)内;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3)上加工有贯通第一喷管(1)内腔的流体通道(3‑1),气体导向管(10)安装在第一喷管(1)上并与流体通道(3‑1)连通,气液导流管(10)上安装有流量调节阀(15)。

【技术特征摘要】
1.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喷管(1)、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3)、气液导流管(10)和流量调节阀(15);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3)安装在第一喷管(1)内;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3)上加工有贯通第一喷管(1)内腔的流体通道(3-1),气体导向管(10)安装在第一喷管(1)上并与流体通道(3-1)连通,气液导流管(10)上安装有流量调节阀(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喷管(1)为筒形管,第一喷管(1)的出口连接有板体(16),板体(16)的中部加工有过流孔(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还包括过渡管(4),第一喷管(1)为由锥形管段(1-2)的大直径端与筒形管段(1-3)连接为一体的复合管,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3)安装在筒形管段(1-3)内,锥形管段(1-2)的小直径端连接过渡管(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还包括第二喷管(2),气体通道(3-1)为贯穿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3)的直角通道,此时,气液导流管(10)插装在直角通道的竖直分道内;或者流体通道(3-1)为贯穿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3)的水平通道,此时,气液导流管(10)竖向穿过第一喷管(1)的入口并与水平通道连通;气液导流管(10)的内径(d)为0.1mm-1000mm,过流孔(1-1)的孔径(D1)为0.5mm-20000mm,第二喷管(2)为圆柱形管或锥形管,第二喷管(2)为圆柱形管时,第二喷管(2)与过流孔(1-1)连接,第二喷管(2)为锥形管时,第二喷管(2)的小直径端与过流孔(1-1)连接,该锥形管的圆锥角(α)的取值范围为:0°<α<18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还包括第二喷管(2),过渡管(4)的末端连接有第二喷管(2),流体通道(3-1)为贯穿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的直角通道,此时,气液导流管(10)插装在直角通道的竖直分道内;或者流体通道(3-1)为贯穿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3)的水平通道,此时,气液导流管(10)穿过第一喷管(1)的入口并与水平通道连通;气液导流管(10)的内径(d)为0.1mm-1000mm,第二喷管为圆柱形管或锥形管;第二喷管(2)为锥形管时,第二喷管(2)的小直径端与过渡管(4)连接,过渡管(4)的内径(D2)为0.5mm-15000mm,该锥形管的圆锥角(β)的取值范围为:0°<β<360°。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气泡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螺旋槽翼型旋转导流体(3)包括本体(3-5)和多个羽翼(3-4),本体(3-5)为圆柱形,多个羽翼(3-4)安装在本体(3-5)的外周侧面,相邻两个羽翼(3-4)形成宽度渐缩的螺旋槽,相邻两个螺旋槽的大小形状相同,螺旋槽窄端所对应的本体端面为液体出口端面,螺旋槽宽端所对应的本体端面为液体入口端面;翼型气液或液液混合纳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卓维潘国丽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筑鸿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