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兆平专利>正文

一体式抗痉挛侧卧位体位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3179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9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式抗痉挛侧卧位体位垫,包括上部结构件本体、下部结构件本体、伸缩杆;通过伸缩杆将上部结构件本体与下部结构件本体连接在一起。有益的技术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下肢抗痉挛需要设计,且为一种下肢和足一体式体位垫。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配有海绵,使用舒适。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成膝、踝关节90°,双面凹槽加固定绑带,且可调节长度。无论左侧还是右侧位,都可使病人下肢和足轻松处于一种抗伸肌痉挛和足下垂的体位,预防和治疗下肢痉挛和足下垂畸形,为进一步站立和步行功能恢复打下良好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体式抗痉挛侧卧位体位垫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康复医辽的重视,早期康复理念得到深入推广和发展。而发病率和致残率极高的脑血管病、脊髓损伤患者是目前康复的主要对象,其中大部分患者遗留有瘫痪。这些患者早期如不及早进行合理的体位摆放,易致关节挛缩和畸形,严重影响后期行走和步行功能康复。抗痉挛体位是为了预防或减轻痉挛和畸形的出现,需要根据疾病特点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以预防以后出现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而目前临床上没有针对瘫痪患者肢体的体位垫可供使用,伸肌痉挛和足下垂的病人比比皆是,导致病人后期行走和步行功能康复无法实现,也就是说患者将永远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我们创新设计了“新型瘫痪患者下肢和足一体式抗痉挛侧卧位体位垫”,使早期瘫痪病人下肢的伸肌痉挛、足下垂问题得到解决,抗痉挛体位轻松摆放到位,且易于保持,真正意义上促进了病人的康复,也大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式抗痉挛侧卧位体位垫,具体结构如下:一体式抗痉挛侧卧位体位垫,包括上部结构件本体1、下部结构件本体2、伸缩杆3。其中,上部结构件本体1为呈L形的矩形块体。在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两侧分别开有上部结构件左凹槽11和上部结构件右凹槽12。上部结构件左凹槽11和上部结构件右凹槽12均为L形。在开有上部结构件左凹槽11的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侧面上和/或开有上部结构件右凹槽12的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侧面上配有固定装置4。在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底面上设有孔7。下部结构件本体2为呈L形的矩形块体。在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两侧分别开有下部结构件左凹槽21和下部结构件右凹槽22。下部结构件左凹槽21和下部结构件右凹槽22均为L形。在开有下部结构件左凹槽21的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侧面上和/或在开有下部结构件右凹槽22的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侧面上配有固定装置4。在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顶面上设有孔7。上部结构件本体1底面的孔7与下部结构件本体2顶面的孔7相互对应,并配有伸缩杆3。即通过伸缩杆3将上部结构件本体1与下部结构件本体2连接在一起。有益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根据下肢抗痉挛需要设计,且为一种下肢和足一体式体位垫。此外,本专利技术配有海绵,使用舒适。本专利技术设计成膝、踝关节90°,双面凹槽加固定绑带,且可调节长度。无论左侧还是右侧位,都可使病人下肢和足轻松处于一种抗伸肌痉挛和足下垂的体位,预防和治疗下肢痉挛和足下垂畸形,为进一步站立和步行功能恢复打下良好基础。此外,还表现在如下方面:1.下肢和足一体式设计,使侧卧时足也可以与下肢处于同一平面,摆放于抗痉挛位,解决了患者侧卧位时的足下垂、内旋、外旋问题。2.海绵+凹槽+固定绑带设计,顺应肢体自然弧度,有利于下肢抗痉挛体位的保持,减少皮肤受压,提升舒适度。3.膝、踝关节的90°设计,有效解决下肢抗痉挛体位难以摆放到位的问题。4.双面设计,无论是左侧还是右侧偏瘫均可方便使用。5.肢体和足连接处分离式可调节设计,可满足不同身高病人的需要。对于长期卧床病人,从此处分离也便于观察内外踝皮肤情况,防止压疮形成。6.体位垫一定的高度使下肢抬高,促进了瘫痪病人下肢静脉回流,预防长期卧床导致的深静脉血栓形成。7.改变了以往多个海绵垫、枕头、毛巾卷散乱在床,抗痉挛体位摆放不到位且照护人员使用混乱的现象,一体式体位垫造型设计一目了然,利于护理人员正确使用,促进了病人康复,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保持病房的整洁,整体提升病人就医感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仰视图。图3为图1中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固定装置4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在图1中增设加强筋81的示意图。图6是图5中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仰视图。图7是图1中上部结构件本体1、加强筋81、筋间连杆82和加强杆83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点。参见图1,一体式抗痉挛侧卧位体位垫,包括上部结构件本体1、下部结构件本体2、伸缩杆3。其中,上部结构件本体1为呈L形的矩形块体。在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两侧分别开有上部结构件左凹槽11和上部结构件右凹槽12。上部结构件左凹槽11和上部结构件右凹槽12均为L形。在开有上部结构件左凹槽11的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侧面上和/或开有上部结构件右凹槽12的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侧面上配有固定装置4。在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底面上设有孔7,如图2所示。下部结构件本体2为呈L形的矩形块体。在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两侧分别开有下部结构件左凹槽21和下部结构件右凹槽22。下部结构件左凹槽21和下部结构件右凹槽22均为L形。在开有下部结构件左凹槽21的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侧面上和/或在开有下部结构件右凹槽22的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侧面上配有固定装置4。在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顶面上设有孔7,如图3所示。在上部结构件本体1底面的孔7与在下部结构件本体2顶面的孔7相互对应,并配有伸缩杆3。即通过伸缩杆3将上部结构件本体1与下部结构件本体2连接在一起。参见图1,进一步说,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两端之间配有限位装置5。即通过限位装置5确保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水平段与垂直段的夹角在使用过程中不变形。更进一步说,限位装置5为固定杆或绳子。参见图1、2和3,进一步说,在上部结构件左凹槽11、上部结构件右凹槽12、下部结构件左凹槽21和下部结构件右凹槽22的表面分别铺有一层海绵垫6。参见图2和3,进一步说,在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底面、上部结构件左凹槽11的两侧各设有1个孔7。在下部结构件本体1的顶面、下部结构件左凹槽11的两侧各设有1个孔7。上部结构件本体1底面的2个孔7的位置与下部结构件本体2顶面的2个孔7的位置相互对应。参见图2和3,进一步说,上部结构件左凹槽11、上部结构件右凹槽12、下部结构件左凹槽21和下部结构件右凹槽22的截面轮廓呈半圆或椭圆状。参见图4,进一步说,固定装置4包括尼龙贴和固定环。在凹槽的一侧设有尼龙贴,在对应的另一侧设有固定环。使用时,尼龙贴穿过对应的固定环后与自身粘结在一起,将腿固定在相应的凹槽中。参见图1,进一步说,上部结构件本体1包括垂直段和水平段两部分。下部结构件本体2包括垂直段和水平段两部分。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垂直段与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垂直段相对应。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垂直段的顶部与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水平段的一端相连接。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垂直段的底部与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水平段的一端相连接。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水平段与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水平段相互平行,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水平段的延伸方向与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水平段的延伸方向相反。在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垂直段、水平段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固定装置4。在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垂直段、水平段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固定装置4。参见图1,进一步说,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水平段与垂直段之间的夹角为90度,保持膝关节处于90°的状态。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水平段与垂直段之间的夹角为90度,保持踝关节处于90°的状态。进一步说,伸缩杆3的长度在100mm至800mm之间。即通过不同长度的伸缩杆3,调节上部结构件本体1与下部结构件本体2之间的相对距离。参见图5至7,进一步说,沿着上部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体式抗痉挛侧卧位体位垫

【技术保护点】
一体式抗痉挛侧卧位体位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结构件本体(1)、下部结构件本体(2)、伸缩杆(3);其中,上部结构件本体(1)为呈L形的矩形块体;在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两侧分别开有上部结构件左凹槽(11)和上部结构件右凹槽(12);上部结构件左凹槽(11)和上部结构件右凹槽(12)均为L形;在开有上部结构件左凹槽(11)的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侧面上和/或开有上部结构件右凹槽(12)的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侧面上配有固定装置(4);在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底面上设有孔(7);下部结构件本体(2)为呈L形的矩形块体;在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两侧分别开有下部结构件左凹槽(21)和下部结构件右凹槽(22);下部结构件左凹槽(21)和下部结构件右凹槽(22)均为L形;在开有下部结构件左凹槽(21)的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侧面上和/或在开有下部结构件右凹槽(22)的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侧面上配有固定装置(4);在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顶面上设有孔(7);上部结构件本体(1)底面的孔(7)与下部结构件本体(2)顶面的孔(7)相互对应,并配有伸缩杆(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式抗痉挛侧卧位体位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结构件本体(1)、下部结构件本体(2)、伸缩杆(3);其中,上部结构件本体(1)为呈L形的矩形块体;在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两侧分别开有上部结构件左凹槽(11)和上部结构件右凹槽(12);上部结构件左凹槽(11)和上部结构件右凹槽(12)均为L形;在开有上部结构件左凹槽(11)的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侧面上和/或开有上部结构件右凹槽(12)的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侧面上配有固定装置(4);在上部结构件本体(1)的底面上设有孔(7);下部结构件本体(2)为呈L形的矩形块体;在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两侧分别开有下部结构件左凹槽(21)和下部结构件右凹槽(22);下部结构件左凹槽(21)和下部结构件右凹槽(22)均为L形;在开有下部结构件左凹槽(21)的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侧面上和/或在开有下部结构件右凹槽(22)的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侧面上配有固定装置(4);在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顶面上设有孔(7);上部结构件本体(1)底面的孔(7)与下部结构件本体(2)顶面的孔(7)相互对应,并配有伸缩杆(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抗痉挛侧卧位体位垫,其特征在于,下部结构件本体(2)的两端之间配有限位装置(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抗痉挛侧卧位体位垫,其特征在于,限位装置(5)为固定杆或绳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抗痉挛侧卧位体位垫,其特征在于,在上部结构件左凹槽(11)、上部结构件右凹槽(12)、下部结构件左凹槽(21)和下部结构件右凹槽(22)的表面分别铺有一层海绵垫(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抗痉挛侧卧位体位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兆平高晓平沙承承姚新星汪敏孙宗雷王古月赵凯陈和木吕莉任慧刘彤
申请(专利权)人:张兆平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