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冷却塔和热泵系统的深度除湿机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131178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9 2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合冷却塔和热泵系统的深度除湿机组,包括一级除湿单元、二级除湿单元、再生单元、热泵系统以及测温元件;所述一级除湿单元包含一级除湿器、一级除湿溶液泵、第一三通阀、冷却塔、板式换热器及冷却塔循环泵;所述二级除湿单元包含二级除湿器、二级除湿溶液泵、第二三通阀和第三三通阀;所述再生单元包含再生器、再生溶液泵、第三三通阀、板式换热器和补水装置;所述一级除湿器、二级除湿器和再生器之间设有使除湿和再生单元间交换的溶液进行热量交换的溶液—溶液板式换热器;所述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以及蒸发器,其中冷凝器为再生器提供热源,蒸发器连接除湿器为除湿器提供冷源。解决在物料干燥、生产工艺环境用风领域深度除湿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物料干燥、生产工艺环境用风
,特别是涉及一种结合冷却塔和热泵系统的深度除湿机组
技术介绍
某些生产行业,或工艺过程(如烘干技术)需要的空气湿度很低,应用传统溶液除湿系统很难达到这样的送风要求。目前相关工业生产领域,一般采用转轮除湿或者制冷剂直接膨胀式冷凝除湿的方式,为这些生产工艺提供干燥空气。转轮除湿虽然能将空气中的含湿量处理到低于3g/Kg,但转轮表面与空气间的湿差和温差都很不均匀,造成很大的不可逆损失。转轮除湿的再生温度高(100—140℃),多采用电或蒸汽作为驱动能源,能源利用率低于0.7,运行费用高。转轮除湿中随着转轮的不断转动,不可避免的存在再生空气与除湿空气的掺混,影响送风品质。对于一些排风中含有有毒、易爆气体的生产环境,转轮除湿的应用受到限制。制冷剂直接膨胀式冷凝除湿方式,其制冷系统蒸发器的蒸发温度较低,制冷循环能效比较小,能耗较大。同时,采用冷凝除湿的方式,其除湿能力有一定限制,最低送风含湿量一般在5g/Kg(干空气)左右,而深度除湿领域很多时候希望的送风含湿量可低至3g/Kg(干空气),因此在很多场合无法采用直接膨胀式冷凝除湿方式。用冷凝除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结合冷却塔和热泵系统的深度除湿机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合冷却塔和热泵系统的深度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除湿单元(100)、二级除湿单元(200)、再生单元(300)、热泵系统(400)以及测温元件;所述一级除湿单元(100)包含一级除湿器(C)、一级除湿溶液泵(1")、第一三通阀(2")、冷却塔(D)、板式换热器(10)及冷却塔循环泵(11);所述一级除湿器(C)底部连接有一级除湿溶液泵(1"),一级除湿溶液泵的出口端连接第一三通阀(2"),第一三通阀(2")的一出口端连接板式换热器(10),使溶液经过板式换热器(10)与冷却塔提供的冷水换热后,实现降温,降温后的溶液进入一级除湿器(C)的顶部进行喷淋,对新风进行除湿,除湿后的稀溶液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合冷却塔和热泵系统的深度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除湿单元(100)、二级除湿单元(200)、再生单元(300)、热泵系统(400)以及测温元件;所述一级除湿单元(100)包含一级除湿器(C)、一级除湿溶液泵(1")、第一三通阀(2")、冷却塔(D)、板式换热器(10)及冷却塔循环泵(11);所述一级除湿器(C)底部连接有一级除湿溶液泵(1"),一级除湿溶液泵的出口端连接第一三通阀(2"),第一三通阀(2")的一出口端连接板式换热器(10),使溶液经过板式换热器(10)与冷却塔提供的冷水换热后,实现降温,降温后的溶液进入一级除湿器(C)的顶部进行喷淋,对新风进行除湿,除湿后的稀溶液回到溶液槽内,完成一级除湿单元的循环;第一三通阀(2")的另一端连接到溶液-溶液板式换热器3;所述二级除湿单元(200)包含二级除湿器(B)、二级除湿溶液泵(1)、第二三通阀(2)和第三三通阀(9);所述二级除湿器底部连接有二级除湿溶液泵(1),二级除湿溶液泵(1)的出口端连接第二三通阀(2),第二三通阀(2)的一出口端连接到蒸发器(7),使溶液经过蒸发器(7)后实现降温,降温后的稀溶液进入二级除湿器(B)顶部喷淋,处理由一级除湿器送出的风,除湿后的溶液回到溶液槽内,完成二级除湿单元的循环;第二三通阀(2)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榕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万丰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