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并河俊次专利>正文

臭氧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1324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用树脂绝缘体将仅在封入了气体的玻璃管的一端设置了电极(26、27)的2根单极型气体封入放电管(24、25)的上述电极的引出部包围,而且近似平行地相邻并列设置上述2根放电管(24、25)且使上述电极的位置互相反向,在上述2根放电管(24、25)上施加高频电压。(*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气体等离子体放电的臭氧发生装置,特别涉及民用除臭、杀菌、防霉、油性成分的分解以及碱性离子水的制造等所使用的臭氧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有各种类型的臭氧发生装置,其中有像图1所示那样的装置(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第2644973号公报),该装置仅在两端封闭、封入了气体的玻璃管1、2的一端设置电极3、4,且使上述电极的位置互相反向、近似平行地配置这样的2根单电极封入了气体的玻璃放电管5、6,在这2根电极3、4上施加高频电压,由此产生臭氧。并且,在图1中,1′、2′为用来并列设置2根放电管5、6的扎带。在该以往例中,当在两电极之间施加10KV/45kHz的高频电压产生15ppm的臭氧时,我们发现因累积施加高频电压的时间和臭氧产生的环境,在放电管周围堆积白色的结晶物。我们发现,这种堆积物如图2中的7所示那样堆积在对接的放电管5、6的结合部到电极引出部8、9之间,影响臭氧的产生量。并且,在图2中,10表示振荡电路,11表示升压变压器,12表示该变压器11的次级线圈。图3表示臭氧产生量随累积高频电压施加时间的变化。我们发现,与周围环境(温度和湿度)为25℃/60%(以下简称为A环境)时的臭氧产生量A′相比,周围环境为25℃/90%(以下简称为B环境)时的臭氧产生量B′在时间超过1500小时的范围内大幅度地减少。其原因就是因为与A环境时相比,B环境时图2的堆积物7的堆积密度增大,对放电管的相对施加电压产生影响。并且,如果从电路上来看这种现象的话,可以看出由于堆积物7堆积在放电管5、6的电极引出部8、9附近,从升压变压器11的负载一侧看去阻抗与堆积物7的产生量成比例地下降。即,如果振荡电路10的负载阻抗降低,则通过升压变压器11施加的次级线圈12的施加电压也降低,结果臭氧的产生量减少。而且,堆积物7的堆积状况随放电管的形状、相对的放电管的间隙、施加的高频电压、振荡电路的输出阻抗等而变化,这也是图3的以往例中臭氧量急剧下降的分支点P引起电路上的重大问题的主要原因。即,在B环境下,累积施加电压的时间在1500小时之前从电极引出部8、9的两端看去的阻抗与堆积物7的堆积量成比例地下降,臭氧产生量降低。当累积施加电压的时间达到1500小时时,堆积物7产生绝缘破坏,堆积物7因电晕放电的断续的施加引起炭化,阻抗急剧降低引起次级线圈12的电压下降,同时使振荡电路10处于过负荷状态。结果,有加速后述振荡电路10内的晶体管等电子元件的发热,使其处于热失控状态的危险性。其次,堆积物7的产生除上述累积施加电压时间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施加的高频电压。图4表示当施加的高频电压为10.0KV和8.0KV时臭氧产生量随累积施加高频电压的时间的变化。因此,希望在产生必要的臭氧量的情况下以最低的高频施加电压工作。但是,产生施加高频电压的电路一般采用图5所示的自激励式倒相电路,升压变压器T的线圈数之比唯一确定,因此难以与负荷相对应调整到最佳点。而且,在臭氧量比较少的室内用防臭装置或车载用防臭装置中,要求电源的电力消耗尽量少,特别是在车载用的装置中,电源由汽车的蓄电池提供,因此要求省电设计。并且,在用量比较大的用臭氧分解商业基础的厨房等中的油脂时,有必要高效率地产生大量的臭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第1个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即使堆积物堆积也不会招致电路上放电管阻抗的降低、放电管的安装结构使组装极其简单且考虑了批量生产的效率;并且提供通过使倒相电路内的回扫电压可变使施加的高频电压最适合于必要的臭氧量的倒相电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第2目的是着眼于封入放电管内的气体压力和臭氧产生量的关系,设定对于必要的臭氧量效率最高的气体压力,而且提出在最合适的状态使适于上述臭氧产生的效率最高的放电管与驱动电路相组合的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为具有以下特征的臭氧发生装置用树脂绝缘体将仅在封入了气体的玻璃管的一端设置电极的2根单极型气体封入放电管的上述电极的引出部包围,而且近似平行地相邻并列设置上述2根放电管且使上述电极的位置互相反向,在上述2根放电管上施加高频电压。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在以往那样的堆积物堆积的情况下,也不会招致电路上放电管的阻抗降低,使提供稳定的臭氧成为可能。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案为具有以下特征的臭氧发生装置在绝缘板体的左右端竖立设置由绝缘体形成的中空箱,近似平行地相邻并列设置仅在封入了气体的玻璃管的一端设置了电极的2根单极型气体封入放电管且使上述电极的位置互相反向,使设置了上述电极的各个端部经过上述中空箱的箱壁上设置的槽或孔收容到上述中空箱内,使另一端没有电极的端部位于上述中空箱外,在上述2根放电管上施加高频电压。由于使放电管的端部位于由绝缘体构成的中空箱的内外,使2根放电管之间的绝缘良好,因此即使在以往那样的产生堆积物的情况下也不会招致电路上放电管的阻抗降低,使提供稳定的臭氧成为可能。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案为具有以下特征的臭氧发生装置在绝缘板体的左右端竖立设置由绝缘体形成的中空箱,近似平行地相邻并列设置仅在封入了气体的玻璃管的一端设置了电极的2根单极型气体封入放电管且使上述电极的位置互相反向,使设置了上述电极的各个端部经过上述中空箱的箱壁上设置的槽或孔收容到上述中空箱内,使另一端没有电极的端部位于上述中空箱外,而且在上述中空箱内填充绝缘材料,在上述2根放电管上施加高频电压。由于用绝缘体包围放电管的电极引出部,因此能够提供简便、稳定的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案为具有以下特征的臭氧发生装置将仅在封入了气体的玻璃管的一端设置电极的2根单极型气体封入放电管的上述电极的引出部,分别用一端有直径与上述放电管的外径大致相同的通孔、另一端有直径与上述电极的引出部的直径大致相同的通孔的衬套覆盖,而且近似平行地相邻并列设置上述2根放电管且使上述电极的位置互相反向,在上述2根放电管上施加高频电压。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在以往那样的产生堆积物的情况下也不会招致电路上放电管的阻抗降低,能够提供可以稳定地提供臭氧且结构简单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案为具有以下特征的臭氧发生装置使产生高频电压的倒相电路的回扫电压可变。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除能够获得上述方案1~4的效果外,还能够提供可以供给最适合于需要的臭氧量的高频施加电压、能够极力抑制堆积物的产生等高效率的臭氧发生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6~16方案为为了到达本专利技术的第2目的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第6方案为具有以下特征的臭氧发生装置用树脂绝缘体将仅在以400Torr以下的压力封入了气体的玻璃管的一端设置电极的2根单极型气体封入放电管的上述电极的引出部包围,而且近似平行地相邻并列设置上述2根放电管且使上述电极的位置互相反向,在上述2根放电管上施加高频电压。通过这样能够提供臭氧产生效率好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7方案为具有以下特征的臭氧发生装置将仅在以400Torr以下的压力封入了气体的玻璃管的一端设置电极的2根这样的单极型气体封入放电管的上述电极的引出部,分别用一端有直径与上述放电管的外径大致相同的通孔、另一端有直径与上述电极的引出部的直径大致相同的通孔的衬套覆盖,而且近似平行地相邻并列设置上述2根放电管且使上述电极的位置互相反向,在上述2根放电管上施加高频电压。通过采用这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并河俊次岩田比吕志
申请(专利权)人:并河俊次岩田比吕志山本泰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