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京娜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06289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5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顶座、连接栓、子管、母管及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控制子管与母管的连接长度,子管上端连接顶座,母管下缘与第一底座相接,第二底座与承重物相接,其中:所述连接栓两端设有螺纹并分别连接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均设有与所述螺纹匹配的螺丝孔。如此,在支架安装好以后,还可根据需要对支架高度进行微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支架,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
技术介绍
建筑业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支撑各种建筑物的板坯。板坯一般为平板,钢筋混凝土板坯的周围用梁木支撑,用以分担板坯的荷重,跨度为4~5m的构造物的厚度一般为15cm左右,所以搭建完建筑的板坯后直到混凝土完全僵硬为止,需用多个建筑用支架来支撑板坯的下部。目前所用的支架,主要是图1所示的方式。现有的支架由内管a和外管b组成,内管a上沿轴向设有若干定位通孔c,外管上设有通孔d,将内管a插装在外管b内,通过插件e将内管a和外管b轴向固定。这种结构虽然可以通过通孔高度来调节支架长度,但由于各通孔间距不可调,通孔数量有限,因此实现支架高度的调节范围有限及插装插件操作繁琐。此外,当管子(子管和母管)进行通孔的操作后,管子性质有变会有损管子的承重力,以致管子易损坏或弯折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顶座、连接栓、子管、母管及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控制子管与母管的连接长度,子管上端连接顶座,母管下缘与第一底座相接,第二底座与承重物相接,其中:所述连接栓两端设有螺纹并分别连接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均设有与所述螺纹匹配的螺丝孔。优选的,连接栓上端螺纹穿过第一底座的螺丝孔后,并穿过母管,以调节支架高度。优选的,第一底座顶面设有一凸肩,母管放置在所述凸肩内。优选的,所述凸肩外周设有加强筋。优选的,第一底座的底面及第二底座顶面均设有加强筋,且连接栓中间设有旋转把手。优选的,第二底座设有若干螺丝孔,螺钉穿过所述螺丝孔将第二底座固定于承重物上。优选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套、箍紧套及连接螺母,所述箍紧套外周设有一圈凹槽,连接螺母内周设有一圈凸起,所述凸起卡合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固定套内设一圈环状凸肩,箍紧套放置于所述环状凸肩上,凸起高度小于凹槽高度,当所述连接螺母在固定套上旋紧时,所述凸起通过凹槽将箍紧套挤压在固定套上。优选的,所述箍紧套内周设有多圈锯齿,且每圈锯齿顶面水平,锯齿底面与垂直面夹角范围5~45度。优选的,固定套内周环状凸肩以上的部分为倒圆台形,所述箍紧套外周下部为与固定套内周适配的倒圆台形。优选的,所述箍紧套由若干片弧片组成,所述弧片由若干C型金属环从外周固定。本技术提供的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高度调节装置,能够精确控制子管与母管的连接长度;由于连接栓两端设有螺纹并分别连接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均设有与螺纹匹配的通孔。在支架安装好以后,还可根据需要对支架高度进行微调。同时,对子管及母管不外加任何加工(如通孔或焊接等操作),以免影响钢管本质,保持完好的整体。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一种钢管调节支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整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底座部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底座部分透视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底座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高度调节装置拆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高度调节装置箍紧套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装有C型金属环的箍紧套俯视图。图中:内管a;外管b;定位通孔c;通孔d;插件e;底座f;顶座1;子管2;高度调节装置3;母管4;第一底座5;连接栓6;第二底座7;加强筋51;凸肩52;旋转把手61;螺丝孔71;固定套1’;环状凸肩11;凹圈12;箍紧套2’;弧片21;卡槽22;锯齿23;卡槽24和25;C型金属环26和27;连接螺母3’;凸起3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请参见图2,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包括顶座1、子管2、高度调节装置3、母管4、第一底座5、连接栓6及第二底座7,高度调节装置3控制子管2与母管4的连接长度,子管2上端连接顶座1,母管4下缘与第一底座5相接,第二底座7与承重物相接。具体地:顶座1上部为一平面,与需支撑的建筑板坯相接;顶座1的下部为一圆管与子管2相接,所述圆管与平面间设有加强筋。上述各部件均为金属材质。结合图3及图4,连接栓6两端设有螺纹并分别连接第一底座5及第二底座7,第一底座5及第二底座7均设有与螺纹匹配的螺丝孔。连接栓6上端螺纹穿过第一底座5的螺丝孔后,并穿过母管4,以调节支架高度。于此,第一底座5顶面设有一凸肩52,母管4放置在凸肩52内。本实施例中,为保证各底座的稳固性,凸肩52外周设有加强筋51,且第一底座5的底面及第二底座7顶面均设有加强筋51。在实际操作时,由于连接栓6中间设有旋转把手61,在支架上搭建完成后,由于高度调节装置3的位置较高,此时若需微小的调节,则直接通过旋转把手61调节连接栓6在第一底座5及第二底座7中的长度,达到目的。请参见图5,第二底座7设有若干螺丝孔71,螺钉穿过螺丝孔71将第二底座7固定于承重物上。本实施例中,螺丝孔数量为4个。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其使用过程为:将第一底座5、连接栓6及第二底座7依次旋好,再把将母管4放置在第一底座5的凸肩52内。接下来调节好子管2、高度调节装置3及母管4的高度后,在承重物上固定好第二底座7。在支架安装好以后,还可根据需要旋转连接栓6,对支架高度进行微调。实施例2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套1’、箍紧套2’及连接螺母3’,箍紧套2’外周设有一圈凹槽21,连接螺母3’内周设有一圈凸起31,凸起31卡合在凹槽21内,固定套1’内设一圈环状凸肩11,箍紧套2’放置于环状凸肩11上,凸起31高度小于凹槽21高度,当连接螺母3’在固定套1’上旋紧时,凸起31通过凹槽21将箍紧套2’挤压在固定套1’上。具体而言,固定套1’内周环状凸肩11以上的部分为倒圆台形,箍紧套2’外周下部为与固定套1内周适配的倒圆台形。箍紧套2’由若干片弧片22组成,于此,弧片为4片。本实施例中,4片弧片22由C型金属环从外周固定。具体地,箍紧套2’外周设有若干固定C型金属环的卡槽。本实施例中,在箍紧套的上部和下部提供两个卡槽。请参见图7,卡槽24设于箍紧套上部,卡槽25设于箍紧套下部,2个C型金属环开口相对地放置在卡槽24及卡槽25内,对4片弧片22起到定型作用。请结合图8,以卡槽24内嵌的C型金属环26为例,则卡槽25内嵌的C型金属环27开口与其相对。本实施例还对箍紧套2’作了进一步细化。请参见图7,箍紧套2内周设有多圈锯齿23,且每圈锯齿23顶面水平,锯齿23底面与垂直面夹角θ范围5~45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顶座、连接栓、子管、母管及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控制子管与母管的连接长度,子管上端连接顶座,母管下缘与第一底座相接,第二底座与承重物相接,其中:所述连接栓两端设有螺纹并分别连接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均设有与所述螺纹匹配的螺丝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顶座、连接栓、子管、母管及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控制子管与母管的连接长度,子管上端连接顶座,母管下缘与第一底座相接,第二底座与承重物相接,其中:所述连接栓两端设有螺纹并分别连接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均设有与所述螺纹匹配的螺丝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连接栓上端螺纹穿过第一底座的螺丝孔后,并穿过母管,以调节支架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底座顶面设有一凸肩,母管放置在所述凸肩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肩外周设有加强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底座的底面及第二底座顶面均设有加强筋,且连接栓中间设有旋转把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高度可调的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京娜
申请(专利权)人:金京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