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增益双极化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99120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4 0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增益双极化天线,包括方形反射板,所述方形反射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金属振子辐射片,其中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之间连接有上馈电电路层,所述上馈电电路层与金属振子辐射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之间还连接有下馈电电路层,所述下馈电电路层位于金属振子辐射片与方形反射板之间的同一水平面上;该天线通过合理的结构改良,尤其是通过上馈电电路层和下馈电电路层的分层设计,使原来复杂的双极化天线结构得到很好的简化,制造成本低廉,而且实践中在预定工作频段内波束宽度变化小,增益高,通频带宽,抗干扰力强,适用于各种超薄高效微带天线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天线设备
,特别是一种高增益双极化天线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系统集成化的快速发展,要求天线的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高,板状天线由于体积小,性能稳定,重量轻,安装方便以及成本低,生产速度快等优点,被应用广泛。例如常规的900MHz双极化方板状天线通常采用FR4、铁氟龙高频板等材料刻蚀微带电路组阵的方式实现双极化天线,但由于这些材料的损耗,及馈电电路的损耗,通常会使二个极化增益有差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增益双极化天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增益双极化天线,包括方形反射板,所述方形反射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金属振子辐射片,其中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之间连接有上馈电电路层,所述上馈电电路层与金属振子辐射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之间还连接有下馈电电路层,所述下馈电电路层位于金属振子辐射片与方形反射板之间的同一水平面上。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上馈电电路层的端部与金属振子辐射片的侧边沿处连接,所述下馈电电路层的端部与金属振子辐射片靠近边沿处下端连接。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上馈电电路层包括有横向主电路和上微带馈电支路,所述上微带馈电支路分别与金属振子辐射片的侧边沿处连接,所述下馈电电路层包括有竖向主电路和下微带馈电支路,所述下微带馈电支路分别与金属振子辐射片靠近边沿处下端连接,所述横向主电路和竖向主电路位于方形反射板靠中间位置处。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的数目为四个,分别位于方形反射板的四个角位置处。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方形反射板和金属振子辐射片之间通过位于金属振子辐射片中间处的连接柱连接。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上馈电电路层和下馈电电路层位于方形反射板边沿位置处设置有折弯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天线通过合理的结构改良,尤其是通过上馈电电路层和下馈电电路层的分层设计,使原来复杂的双极化天线结构得到很好的简化,制造成本低廉,而且实践中在预定工作频段内波束宽度变化小,增益高,通频带宽,抗干扰力强,适用于各种超薄高效微带天线中。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侧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为透彻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会涉及一些特定细节。而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时,本专利技术则可能仍可实现,即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使用此处的这些描述和陈述向所属领域内的其他技术人员有效的介绍他们的工作本质。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等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相关技术人员在对上述方向作简单、不需要创造性的调整不应理解为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外的技术。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实际保护范围。而为避免混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由于熟知的制造方法、控制程序、部件尺寸、材料成分、电路布局等的技术已经很容易理解,因此它们并未被详细描述。参照图1、图2、图3,一种高增益双极化天线,包括方形反射板1,所述方形反射板1上设置有若干个金属振子辐射片2,其中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2之间连接有上馈电电路层3,所述上馈电电路层3与金属振子辐射片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2之间还连接有下馈电电路层4,所述下馈电电路层4位于金属振子辐射片2与方形反射板1之间的同一水平面上。上馈电电路层3、下馈电电路层4的中间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馈点34、第二馈点33,以实现阵中馈电。在实际工作时,上馈电电路层3为第一极化通过上馈电电路层3中间处的第一馈点34馈电到上馈电电路层3上通过一分四馈电电路分别馈电到各个金属振子辐射片2,形成一个极化的阵列天线。下馈电电路层4为第二极化通过第二馈点33馈电到下馈电电路层4上通过一分四馈电电路分别馈电到各个金属振子辐射片2,形成另一个极化的阵列天线,生成一个交叉极化的双极化天线。这种双极化天线采用阵中馈电设计有效地抑制旁瓣和减少微带馈电电路的损耗从而加大增益另外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3的一种高增益双极化天线,其中此处所称的“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实施例包括方形反射板1,所述方形反射板1上设置有若干个金属振子辐射片2,其中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2之间连接有上馈电电路层3,所述上馈电电路层3与金属振子辐射片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2之间还连接有下馈电电路层4,所述下馈电电路层4位于金属振子辐射片2与方形反射板1之间的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馈电电路层3包括有横向主电路31和上微带馈电支路32,所述上微带馈电支路32分别与金属振子辐射片2的侧边沿处连接,所述下馈电电路层4包括有竖向主电路41和下微带馈电支路42,所述下微带馈电支路42分别与金属振子辐射片2靠近边沿处下端连接,所述横向主电路31和竖向主电路41位于方形反射板1靠中间位置处,即横向主电路31和竖向主电路41形成相互交叉,上馈电电路层3和下馈电电路层4成一个交叉极化的双极化天线。另外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3的一种高增益双极化天线,包括方形反射板1,所述方形反射板1上设置有若干个金属振子辐射片2,其中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2之间连接有上馈电电路层3,所述上馈电电路层3与金属振子辐射片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2之间还连接有下馈电电路层4,所述下馈电电路层4位于金属振子辐射片2与方形反射板1之间的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馈电电路层3的端部与金属振子辐射片2的侧边沿处连接,具体为直接与金属振子辐射片2的侧边沿焊接处,所述下馈电电路层4的端部与金属振子辐射片2靠近边沿处下端连接,具体通过一个焊接点43与金属振子辐射片2靠近边沿处下端位置焊接。所述上馈电电路层3和下馈电电路层4位于方形反射板1边沿位置处设置有折弯位6,折弯位6处是对应一个反相器,通过配合反相器信号可以集中辐射。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2的数目为四个,分别位于方形反射板1的四个角位置处,即以2×2的形式组成一个方阵,在本实施例中的每个金属振子辐射片2的距离为0.7~0.8波长。所述方形反射板1和金属振子辐射片2之间通过位于金属振子辐射片2中间处的连接柱5连接。根据上述原理,本技术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例如在上述上下馈电电路形式基础上,按比例缩小或者放大辐射片工作于其他频段。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经过实践证明,这种天线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精度高,辐射效率高,成本低,在整个工作频段902MHz ~928MHz 内指标稳定,高增益双极化方板状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增益双极化天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增益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反射板(1),所述方形反射板(1)上设置有若干个金属振子辐射片(2),其中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2)之间连接有上馈电电路层(3),所述上馈电电路层(3)与金属振子辐射片(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2)之间还连接有下馈电电路层(4),所述下馈电电路层(4)位于金属振子辐射片(2)与方形反射板(1)之间的同一水平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增益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反射板(1),所述方形反射板(1)上设置有若干个金属振子辐射片(2),其中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2)之间连接有上馈电电路层(3),所述上馈电电路层(3)与金属振子辐射片(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2)之间还连接有下馈电电路层(4),所述下馈电电路层(4)位于金属振子辐射片(2)与方形反射板(1)之间的同一水平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增益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馈电电路层(3)的端部与金属振子辐射片(2)的侧边沿处连接,所述下馈电电路层(4)的端部与金属振子辐射片(2)靠近边沿处下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增益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馈电电路层(3)包括有横向主电路(31)和上微带馈电支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崇毅李冠耀邓泽成关天防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澳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