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吸附剂填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98118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4 0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吸附剂填充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吸附剂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填充管、第一接口管、第二接口管、隔离盘、第三接口管、第四接口管、填充管塞、底座、压盘;所述填充管为空心圆柱U型管状,填充管的两侧顶端均开口,填充管两侧顶端的开口处均设有与开口配合且可以取下的填充管塞,填充管塞为磨口塞,填充管两侧靠近顶端位置处分别水平设有第一接口管和第二接口管,第一接口管和第二接口管均为空心圆柱管,且第一接口管和第二接口管的一端均与填充管固定贯通相连,第一接口管和第二接口管的另一端均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同时填充两种吸附剂,便于科研人员进行两种吸附剂的对比实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而且清洗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吸附剂填充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新型吸附剂填充装置
技术介绍
吸附剂填充装置是用来填充吸附剂的一种专用工具,在工业生产以及科研试验中应运广泛,传统的吸附剂填充装置仅为一根空心圆柱状玻璃直管,在科研实验中,科研人员经常需要将两种吸附剂进行试验对比,以对比研究其吸附效果的优劣,传统的吸附剂填充装置一次只能填充一种吸附剂,使用传统的吸附剂填充装置时,科研人员若要同时对比研究两种吸附剂的吸附效果,则必须要同时使用两个吸吸附剂填充装置,而且对比实验的误差较大,此外传统的吸附剂填充装置其底部散落的少量吸附剂清洗起来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吸附剂填充装置,它不仅能同时填充两种吸附剂,便于科研人员进行两种吸附剂的对比实验,提高对比实验的准确性,而且它清洗方便,能将散落在填充装置底部的吸附剂清洗干净。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吸附剂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填充管、第一接口管、第二接口管、隔离盘、第三接口管、第四接口管、填充管塞、底座、压盘;所述填充管为空心圆柱U型管状,填充管的两侧顶端均开口,填充管两侧顶端的开口处均设有与开口配合且可以取下的填充管塞,填充管塞为磨口塞,填充管两侧靠近顶端位置处分别水平设有第一接口管和第二接口管,第一接口管和第二接口管均为空心圆柱管,且第一接口管和第二接口管的一端均与填充管固定贯通相连,第一接口管和第二接口管的另一端均开口,填充管内位于靠近两侧底部转角处均固定设有一隔离盘,两隔离盘将填充管内的空心区域隔离分为三个小空心区域,隔离盘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个贯通至隔离盘底面上的圆柱通孔,填充管的底部上表面上固定设有竖直的第三接口管,第三接口管为空心圆柱管,第三接口管的底端与填充管贯通相连,且第三接口管的顶端开口,填充管的底部下表面上固定设有竖直的第四接口管,第四接口管为空心圆柱管,第四接口管的顶端与填充管贯通相连,且第四接口管的底端开口;所述压盘为扁平圆柱状,压盘的顶面圆上开设有若干个贯通至压盘底面圆上的圆柱状通孔,压盘顶面圆的直径小于填充管顶面圆的空心内径,压盘能从填充管两侧的顶端开口处放入填充管内的空心区域中;所述底座呈圆台状,底座底面圆的直径大于底座顶面圆的直径,底座的顶面圆中心处开设有竖直向下凹进的圆柱状凹槽,第四接口管的底端可以竖直插入底座顶面圆上的圆柱状凹槽中以将整个填充管支立起来,且第四接口管的底端插入底座上的圆柱状凹槽后,第四接口管的底端开口能被圆柱状凹槽密封。进一步,所述填充管、第一接口管、第二接口管、第三接口管、第四接口管、填充管塞均为玻璃材质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不仅能同时填充两种吸附剂,便于科研人员进行两种吸附剂的对比实验,提高对比实验的准确性,而且它清洗方便,能将散落在填充装置底部的吸附剂清洗干净。【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出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压盘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图4、图5均为本技术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其中,1-填充管、2-第一接口管、3-第二接口管、4-隔离盘、5-第三接口管、6-第四接口管、7-填充管塞、8-底座、9-压盘、10-吸附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吸附剂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填充管、第一接口管、第二接口管、隔离盘、第三接口管、第四接口管、填充管塞、底座、压盘;所述填充管为空心圆柱U型管状,填充管的两侧顶端均开口,填充管两侧顶端的开口处均设有与开口配合且可以取下的填充管塞,填充管塞为磨口塞,填充管两侧靠近顶端位置处分别水平设有第一接口管和第二接口管,第一接口管和第二接口管均为空心圆柱管,且第一接口管和第二接口管的一端均与填充管固定贯通相连,第一接口管和第二接口管的另一端均开口,填充管内位于靠近两侧底部转角处均固定设有一隔离盘,两隔离盘将填充管内的空心区域隔离分为三个小空心区域,隔离盘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个贯通至隔离盘底面上的圆柱通孔,填充管的底部上表面上固定设有竖直的第三接口管,第三接口管为空心圆柱管,第三接口管的底端与填充管贯通相连,且第三接口管的顶端开口,填充管的底部下表面上固定设有竖直的第四接口管,第四接口管为空心圆柱管,第四接口管的顶端与填充管贯通相连,且第四接口管的底端开口;如图2所示,所述压盘为扁平圆柱状,压盘的顶面圆上开设有若干个贯通至压盘底面圆上的圆柱状通孔,压盘顶面圆的直径小于填充管顶面圆的空心内径,压盘能从填充管两侧的顶端开口处放入填充管内的空心区域中;所述底座呈圆台状,底座底面圆的直径大于底座顶面圆的直径,底座的顶面圆中心处开设有竖直向下凹进的圆柱状凹槽,第四接口管的底端可以竖直插入底座顶面圆上的圆柱状凹槽中以将整个填充管支立起来,且第四接口管的底端插入底座上的圆柱状凹槽后,第四接口管的底端开口能被圆柱状凹槽密封。进一步,所述填充管、第一接口管、第二接口管、第三接口管、第四接口管、填充管塞均为玻璃材质制成。使用本技术时,若科研人员只需要研究一种吸附剂的吸附效果,如图3所示,科研人员可以将吸附剂从填充管顶端开口处装入位于第一接口管一侧填充管内的空心区域中,并将压盘通过填充管顶端的开口放入填充管的空心区域中,使压盘压在吸附剂的上表面上,将吸附剂压实,并将位于填充管另一侧第二接口管的开口端封住,然后将填充管两侧顶端的开口均用磨口填充管塞塞住,然后从位于填充管底部上表面上的第三接口管顶端开口处通入废水,最后在第一接口管的开口端测量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即可研究吸附剂的吸附效果;若科研人员需要同时研究对比两种吸附剂的吸附效果,如图4所示,科研人员可以将两种吸附剂分别从填充管的两侧顶端开口处装入填充管内两侧的空心区域中,并将两个压盘从填充管两侧顶端开口放入填充管内空心区域中,使压盘均压在吸附剂的上表面上,将吸附剂压实,然后将填充管两侧顶端的开口均用磨口填充管塞塞住,然后从位于填充管底部上表面上的第三接口管顶端开口处通入废水,最后在第一接口管和第二接口管的开口端同时测量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即可对比研究两种吸附剂的吸附效果;当要清洗填充管时,如图5所示,科研人员可以将填充管两侧顶端的两个填充管塞取下,并将填充管底端的第四接口管从底座中取下,然后从填充管两侧顶端开口处通入清洗液体,通入后的清洗液体会从第四接口管的底端开口处流出,以便将散落在填充装置底部的吸附剂清洗干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吸附剂填充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吸附剂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填充管、第一接口管、第二接口管、隔离盘、第三接口管、第四接口管、填充管塞、底座、压盘;所述填充管为空心圆柱U型管状,填充管的两侧顶端均开口,填充管两侧顶端的开口处均设有与开口配合且可以取下的填充管塞,填充管塞为磨口塞,填充管两侧靠近顶端位置处分别水平设有第一接口管和第二接口管,第一接口管和第二接口管均为空心圆柱管,且第一接口管和第二接口管的一端均与填充管固定贯通相连,第一接口管和第二接口管的另一端均开口,填充管内位于靠近两侧底部转角处均固定设有一隔离盘,两隔离盘将填充管内的空心区域隔离分为三个小空心区域,隔离盘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个贯通至隔离盘底面上的圆柱通孔,填充管的底部上表面上固定设有竖直的第三接口管,第三接口管为空心圆柱管,第三接口管的底端与填充管贯通相连,且第三接口管的顶端开口,填充管的底部下表面上固定设有竖直的第四接口管,第四接口管为空心圆柱管,第四接口管的顶端与填充管贯通相连,且第四接口管的底端开口;所述压盘为扁平圆柱状,压盘的顶面圆上开设有若干个贯通至压盘底面圆上的圆柱状通孔,压盘顶面圆的直径小于填充管顶面圆的空心内径,压盘能从填充管两侧的顶端开口处放入填充管内的空心区域中;所述底座呈圆台状,底座底面圆的直径大于底座顶面圆的直径,底座的顶面圆中心处开设有竖直向下凹进的圆柱状凹槽,第四接口管的底端可以竖直插入底座顶面圆上的圆柱状凹槽中以将整个填充管支立起来,且第四接口管的底端插入底座上的圆柱状凹槽后,第四接口管的底端开口能被圆柱状凹槽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吸附剂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填充管、第一接口管、第二接口管、隔离盘、第三接口管、第四接口管、填充管塞、底座、压盘;所述填充管为空心圆柱U型管状,填充管的两侧顶端均开口,填充管两侧顶端的开口处均设有与开口配合且可以取下的填充管塞,填充管塞为磨口塞,填充管两侧靠近顶端位置处分别水平设有第一接口管和第二接口管,第一接口管和第二接口管均为空心圆柱管,且第一接口管和第二接口管的一端均与填充管固定贯通相连,第一接口管和第二接口管的另一端均开口,填充管内位于靠近两侧底部转角处均固定设有一隔离盘,两隔离盘将填充管内的空心区域隔离分为三个小空心区域,隔离盘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个贯通至隔离盘底面上的圆柱通孔,填充管的底部上表面上固定设有竖直的第三接口管,第三接口管为空心圆柱管,第三接口管的底端与填充管贯通相连,且第三接口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萌刘红龚璇范先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