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可调节截流板的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97538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3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可调节截流板的沉淀池,沉淀池体的底部设有沉淀斗,可调节截流板可上下调节的垂直连接于沉淀池体的左右内侧壁的前部,挡板的上端前后旋转连接于可调节截流板的下端,挡板的下端伸进沉淀斗的上部,拉绳的下端与挡板的前壁相连,进水管连通相接于沉淀池体的前壁的上部且正对可调节截流板,过滤层水平置于沉淀斗的上方,池出口设置于沉淀池体的顶部的后端。该带可调节截流板的沉淀池通过调节可调节截流板的上下位置以及旋转挡板的角度从而调节挡板的下端与沉淀斗的上部内侧壁之间的距离,继而调节污水流入沉淀斗的速度,使污水于沉淀池体中的停留时间达到设定值,从而改善污水沉淀效果,减少短流现象,保证沉淀池出水水质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沉淀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可调节截流板的沉淀池
技术介绍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沉淀池池体平面多为矩形,进口设在池长的一端,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即是截流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沉淀池的出口设在池长的另一端,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现实使用中,沉淀池进水口虽然加了截流板,但是它是固定的不能根据现实进水情况调节,使得布水不均匀,出现短流现象即一部分水的停留时间小于设计停留时间,很快流出池外,停留时间缩短,得不到充分沉淀,降低了沉淀效率;另一部分则停留时间大于设计停留时间,停留时间过长甚至出现水流基本停滞不动的死水区,减少了沉淀池的有效容积。短流是影响沉淀池出水水质的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调节待沉淀的水于沉淀池内停留时间长短的带可调节截流板的沉淀池,从而改善沉淀效果,保证沉淀池出水水质良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带可调节截流板的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进水管、可调节截流板、挡板、拉绳、过滤层及池出口,所述沉淀池体的底部设有上大下小的锥形状的沉淀斗,所述可调节截流板垂直而置且与所述沉淀池体的前壁平行,所述可调节截流板可上下调节的垂直连接于所述沉淀池体的左右内侧壁的前部,所述挡板的上端前后旋转连接于所述可调节截流板的下端,所述挡板的下端伸进所述沉淀斗的上部,所述拉绳的下端与所述挡板的前壁相连,所述拉绳的上端伸出所述沉淀池体,所述进水管连通相接于所述沉淀池体的前壁的上部且正对所述可调节截流板,所述过滤层水平置于所述沉淀斗的上方,所述过滤层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可调节截流板的后侧壁及所述沉淀池体的后壁相接,所述过滤层的左右两端分别于所述沉淀池体的左右两内侧壁相接,所述池出口设置于所述沉淀池体的顶部的后端。所述带可调节截流板的沉淀池包括两对称连接于所述沉淀池体的左右内侧壁的前部的左上下调节夹持板结构及右上下调节夹持板结构,所述左上下调节夹持板结构包括两左夹板及左固定销钉,两所述左夹板的上部自上而下对应开设有若干第一左调节孔,所述可调节截流板的左上端对应所述第一左调节孔开设有第二左调节孔,所述可调节截流板的左上端夹持于两所述左夹板之间,所述左固定销钉穿过两所述第一左调节孔及第二左调节孔,所述右上下调节夹持板结构包括两右夹板及右固定销钉,两所述右夹板的上部自上而下对应开设有若干第一右调节孔,所述可调节截流板的右上端对应所述第一右调节孔开设有第二右调节孔,所述可调节截流板的右上端夹持于两所述右夹板之间,所述右固定销钉穿过两所述第一右调节孔及第二右调节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带可调节截流板的沉淀池通过调节可调节截流板的上下位置以及旋转挡板的角度从而调节挡板的下端与所述沉淀斗的上部内侧壁之间的距离,继而调节污水流入沉淀斗的速度,使污水于沉淀池体中的停留时间达到设定值,从而改善污水沉淀效果,减少短流现象,保证沉淀池出水水质良好。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可调节截流板的沉淀池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可调节截流板的沉淀池的正视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可调节截流板的沉淀池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可调节截流板的沉淀池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至图6,本技术带可调节截流板的沉淀池100包括沉淀池体10、进水管20、可调节截流板30、挡板40、拉绳50、过滤层60及池出口70。所述沉淀池体10的底部设有上大下小的锥形状的沉淀斗11,所述可调节截流板30垂直而置且与所述沉淀池体10的前壁平行,所述可调节截流板30可上下调节的垂直连接于所述沉淀池体10的左右内侧壁的前部,所述挡板40的上端前后旋转连接于所述可调节截流板30的下端,所述挡板40的下端伸进所述沉淀斗11的上部。所述拉绳50的下端与所述挡板40的前壁相连,所述拉绳50的上端伸出所述沉淀池体10。所述进水管20连通相接于所述沉淀池体10的前壁的上部且正对所述可调节截流板30,所述过滤层60水平置于所述沉淀斗11的上方,所述过滤层60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可调节截流板30的后侧壁及所述沉淀池体10的后壁相接,所述过滤层60的左右两端分别于所述沉淀池体10的左右两内侧壁相接。所述池出口70设置于所述沉淀池体10的顶部的后端。具体地,所述带可调节截流板的沉淀池100包括两对称连接于所述沉淀池体10的左右内侧壁的前部的左上下调节夹持板结构80及右上下调节夹持板结构90。所述左上下调节夹持板结构80包括两左夹板81及左固定销钉82。两所述左夹板81的上部自上而下对应开设有若干第一左调节孔811,所述可调节截流板30的左上端对应所述第一左调节孔811开设有第二左调节孔31。所述可调节截流板30的左上端夹持于两所述左夹板81之间,所述左固定销钉82穿过两所述第一左调节孔811及第二左调节孔31。所述右上下调节夹持板结构90包括两右夹板91及右固定销钉(图未示),两所述右夹板91的上部自上而下对应开设有若干第一右调节孔911,所述可调节截流板30的右上端对应所述第一右调节孔911开设有第二右调节孔32,所述可调节截流板30的右上端夹持于两所述右夹板91之间,所述右固定销钉20穿过两所述第一右调节孔911及第二右调节孔32。本技术带可调节截流板的沉淀池100通过调节可调节截流板30的上下位置以及旋转挡板40的角度从而调节挡板40的下端与所述沉淀斗11的上部内侧壁之间的距离,继而调节污水流入沉淀斗11的速度,使污水于沉淀池体10中的停留时间达到设定值,从而改善污水沉淀效果,减少短流现象,保证沉淀池出水水质良好。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施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可调节截流板的沉淀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可调节截流板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体、进水管、可调节截流板、挡板、拉绳、过滤层及池出口,所述沉淀池体的底部设有上大下小的锥形状的沉淀斗,所述可调节截流板垂直而置且与所述沉淀池体的前壁平行,所述可调节截流板可上下调节的垂直连接于所述沉淀池体的左右内侧壁的前部,所述挡板的上端前后旋转连接于所述可调节截流板的下端,所述挡板的下端伸进所述沉淀斗的上部,所述拉绳的下端与所述挡板的前壁相连,所述拉绳的上端伸出所述沉淀池体,所述进水管连通相接于所述沉淀池体的前壁的上部且正对所述可调节截流板,所述过滤层水平置于所述沉淀斗的上方,所述过滤层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可调节截流板的后侧壁及所述沉淀池体的后壁相接,所述过滤层的左右两端分别于所述沉淀池体的左右两内侧壁相接,所述池出口设置于所述沉淀池体的顶部的后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可调节截流板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体、进水管、可调节截流板、挡板、拉绳、过滤层及池出口,所述沉淀池体的底部设有上大下小的锥形状的沉淀斗,所述可调节截流板垂直而置且与所述沉淀池体的前壁平行,所述可调节截流板可上下调节的垂直连接于所述沉淀池体的左右内侧壁的前部,所述挡板的上端前后旋转连接于所述可调节截流板的下端,所述挡板的下端伸进所述沉淀斗的上部,所述拉绳的下端与所述挡板的前壁相连,所述拉绳的上端伸出所述沉淀池体,所述进水管连通相接于所述沉淀池体的前壁的上部且正对所述可调节截流板,所述过滤层水平置于所述沉淀斗的上方,所述过滤层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可调节截流板的后侧壁及所述沉淀池体的后壁相接,所述过滤层的左右两端分别于所述沉淀池体的左右两内侧壁相接,所述池出口设置于所述沉淀池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辉武荣中国龚本玉周亮吴奕彬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莞碧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