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转体球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90387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2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卸转体球铰,包括上球铰、转轴、下球铰,凹球面上球铰、转轴、凸球面下球铰共同构成球铰的转动机构,上球铰的上端面设置有环形凹槽,圆滑延伸至上球铰的侧面,用于放置牵引索,还包括上连接板、球面耐磨板、平面耐磨板、下预埋板组件,上连接板与上球铰固定连接,并通过螺栓与梁体相连;球面耐磨板镶嵌于上球铰凹球面内,与下球铰的凸球面构成转动摩擦副;下预埋板组件与下球铰固定连接,并与桥墩浇筑成一体,且上端面开有凹槽,平面耐磨板镶嵌于下预埋板组件的凹槽内,与下球铰的下端面构成滑动摩擦副。使用后可将下球铰以上部分取出,实现转体球铰的拆卸,结构尺寸较小、便于加工、可布置于墩顶、可拆卸的转体球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拆卸转体球铰,属于桥梁工程

技术介绍
随着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大批需要跨越既有公路或铁路的桥梁。此类桥梁采用常规施工方式难度大,且影响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转体施工技术因其经济方便、安全可靠,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转体球铰是一种应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核心构件,其提供转动副,并承受结构的全部重力及转动时的水平力。现有桥梁转体施工通常采用钢球铰,此类球铰主要由球半径配合的凹凸球面板构成,使用时需将上下球铰分别预先浇筑在混凝土桥墩和地基中,待转体施工后,直接浇筑封闭在桥墩中,此类球铰有以下缺陷:1、球铰布置于墩底,需承受梁体与桥墩的重量,结构尺寸大,加工难度大;2、转体施工所要求的牵引力大;3、转体后,不能取出,无法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尺寸较小、便于加工、可布置于墩顶、可拆卸的转体球铰。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拆卸转体球铰,包括上球铰、转轴、下球铰,所述上球铰的下端面为凹球面,所述凹球面加工有凹槽,所述下球铰的上端面为凸球面,所述下球铰上端面的凸球面置于上球铰下端面的凹球面内,且上球铰与下球铰通过转轴相连,所述上球铰、转轴、下球铰共同构成球铰的转动机构,所述上球铰的上端面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圆滑延伸至上球铰的侧面,用于放置牵引索,还包括上连接板、球面耐磨板、平面耐磨板、下预埋板组件,所述上连接板与上球铰固定连接,并通过螺栓与梁体相连;所述球面耐磨板镶嵌于上球铰凹球面的凹槽内,与下球铰的凸球面构成转动摩擦副;所述下预埋板组件与下球铰固定连接,并与桥墩浇筑成一体,且上端面开有凹槽,所述平面耐磨板镶嵌于下预埋板组件的凹槽内,与下球铰的下端面构成滑动摩擦副。下球铰设置若干通孔,通过螺栓与下预埋板相连。球面耐磨板、平面耐磨板由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作而成。球面耐磨板下表面、平面耐磨板上表面设置有储脂槽。下预埋板组件下端设置若干钢棒,用于与桥墩浇筑为一体。所述上连接板开有若干通孔,部分通孔位置与上球铰的圆柱凸台对应并相连,部分通孔穿过螺栓与梁体相连。所述上球铰上端面对称设置两个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圆滑延伸至上球铰侧面,所述下球铰设置若干通孔,通过螺栓与下预埋板组件连接。所述下预埋板组件设置若干钢棒,放置在垫石预留孔中,浇筑于桥墩内。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卸转体球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中下预埋板组件浇筑于桥墩上部,上连接板与梁体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桥墩与梁体之间,仅承受梁体重量,竖向承载要求降低,减小了结构尺寸,降低了加工难度,同时减小了转体施工所需的牵引力。2、本技术中上连接板与梁体、下球铰与下预埋板组件均通过螺栓相连,下球铰与下预埋板组件之间设置平面耐磨板,转体施工完成后,可拆掉上连接板与梁体之间以及下球铰与下预埋板组件之间的螺栓,利用平面耐磨板上表面与下球铰下表面构成的滑动摩擦副,将下球铰以上的部分取出,实现球铰的拆卸,并且不影响常规支座的安装。此特点尤其适用于钢桁梁。3、本技术中上球铰上端面可对称设置两个环形凹槽,用于布置转体牵引索,牵引索位置精度比现有技术更易控制,对施工要求低,且牵引索可重复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可拆卸转体球铰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可拆卸转体球铰具体实施例俯视图。图中:1、上连接板,2、上球铰,3、转轴,4、球面耐磨板,5、下球铰,6、平面耐磨板,7、下预埋板组件,8、牵引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一种可拆卸转体球铰,包括上球铰2、转轴3、下球铰5,所述上球铰2的下端面为凹球面,所述凹球面加工有凹槽,所述下球铰5的上端面为凸球面,所述下球铰5上端面的凸球面置于上球铰2下端面的凹球面内,且上球铰2与下球铰5通过转轴3相连,所述上球铰2、转轴3、下球铰5共同构成球铰的转动机构,所述上球铰2的上端面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圆滑延伸至上球铰2的侧面,用于放置牵引索8,还包括上连接板1、球面耐磨板4、平面耐磨板6、下预埋板组件7,所述上连接板1与上球铰2固定连接,并通过螺栓与梁体相连;所述球面耐磨板4镶嵌于上球铰2凹球面的凹槽内,与下球铰5的凸球面构成转动摩擦副;所述下预埋板组件7与下球铰5固定连接,并与桥墩浇筑成一体,且上端面开有凹槽,所述平面耐磨板6镶嵌于下预埋板组件7的凹槽内,与下球铰5的下端面构成滑动摩擦副。参见图1、图2,所述上连接板1位于上球铰2上方,且开有若干通孔,所述上连接板1的部分通孔与上球铰2的圆柱凸台对应连接,部分通孔供螺栓穿过,使上连接板1与梁体相连。参见图1、图2,所述上球铰2的上端面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圆滑延伸至上球铰2的侧面。所述环形凹槽用于放置牵引索,供转体施工时使用。参见图1,所述上球铰2的凹球面加工有凹槽,凹槽内嵌放球面耐磨板4。球面耐磨板4的凹球面与下球铰5的凸球面构成转动摩擦副。所述的球面耐磨板4由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所述的球面耐磨板4的凹球面设置有储脂槽。参见图1、图2,所述下球铰5设置若干通孔,通过螺栓与下预埋板组件7相连。所述下预埋板组件7的上表面设置凹槽,凹槽内镶嵌平面耐磨板6。所述平面耐磨板6上表面与下球铰5的下表面构成滑动摩擦副。所述平面耐磨板6由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所述的平面耐磨板6设置有储脂槽。参见图1,所述下预埋板组件7设置有若干钢棒。所述钢棒放置于桥墩垫石预留孔中,浇筑水泥,使下预埋板组件7与桥墩相连。转体施工时,拉动放置于上球铰2环形凹槽内的牵引索,牵引索带动上球铰2转动,上球铰2通过圆柱凸台带动上连接板及梁体转动。转体完成后,拆下上连接板1与梁体之间,以及下球铰5与下预埋板组件7之间的螺栓,依靠下球铰5与平面耐磨板6构成的滑动摩擦副,将下球铰5及以上的部分取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拆卸转体球铰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卸转体球铰,包括上球铰(2)、转轴(3)、下球铰(5),所述上球铰(2)的下端面为凹球面,所述凹球面加工有凹槽,所述下球铰(5)的上端面为凸球面,所述下球铰(5)上端面的凸球面置于上球铰(2)下端面的凹球面内,且上球铰(2)与下球铰(5)通过转轴(3)相连,所述上球铰(2)、转轴(3)、下球铰(5)共同构成球铰的转动机构,所述上球铰(2)的上端面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圆滑延伸至上球铰(2)的侧面,用于放置牵引索(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连接板(1)、球面耐磨板(4)、平面耐磨板(6)、下预埋板组件(7),所述上连接板(1)与上球铰(2)固定连接,并通过螺栓与梁体相连;所述球面耐磨板(4)镶嵌于上球铰(2)凹球面的凹槽内,与下球铰(5)的凸球面构成转动摩擦副;所述下预埋板组件(7)与下球铰(5)固定连接,并与桥墩浇筑成一体,且上端面开有凹槽,所述平面耐磨板(6)镶嵌于下预埋板组件(7)的凹槽内,与下球铰(5)的下端面构成滑动摩擦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转体球铰,包括上球铰(2)、转轴(3)、下球铰(5),所述上球铰(2)的下端面为凹球面,所述凹球面加工有凹槽,所述下球铰(5)的上端面为凸球面,所述下球铰(5)上端面的凸球面置于上球铰(2)下端面的凹球面内,且上球铰(2)与下球铰(5)通过转轴(3)相连,所述上球铰(2)、转轴(3)、下球铰(5)共同构成球铰的转动机构,所述上球铰(2)的上端面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圆滑延伸至上球铰(2)的侧面,用于放置牵引索(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连接板(1)、球面耐磨板(4)、平面耐磨板(6)、下预埋板组件(7),所述上连接板(1)与上球铰(2)固定连接,并通过螺栓与梁体相连;所述球面耐磨板(4)镶嵌于上球铰(2)凹球面的凹槽内,与下球铰(5)的凸球面构成转动摩擦副;所述下预埋板组件(7)与下球铰(5)固定连接,并与桥墩浇筑成一体,且上端面开有凹槽,所述平面耐磨板(6)镶嵌于下预埋板组件(7)的凹槽内,与下球铰(5)的下端面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瑞秋刘军宁响亮胡宇新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