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无限制旋转机电系统的支承底座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07607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9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无限制旋转机电系统的支承底座,包括箱体、滑环、支撑座、编码器、带圆形座轴承、直线轴以及旋转轴,所述滑环与箱体相连接,支撑座与箱体相连接;支撑座内部设置有阶梯孔,阶梯孔底部镶嵌有带空心层的碗状座,带圆形座轴承设置在阶梯孔内的碗状座底部,碗状座与阶梯孔内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隙处设置有第一减震元件,碗状座与带圆形座轴承之间形成的间隙处均设置有第二减震元件,第一减震元件和第二减震元件对碗状座形成包覆加紧结构,且第二减震元件与带圆形座轴承之间设置有弹性限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缓旋转轴无限制转动时内部震动的幅度,提高了机电系统工作效率的稳定,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无限制旋转机电系统的支承底座,属于机械配套设备

技术介绍
机电系统是在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高度发展并逐步向传统机械工业渗透的过程中形成的新概念。机电系统告知实现了机械技术与微电子、信息、软件等技术的有机结合,扩展了机械系统的发展空间。在机电系统设备中都需要支承底座进行支撑,而很多机电系统设备的电缆都是从支撑座底部分接入的,而其中有些设备的底座中还安装了旋转轴,并且旋转轴需要能够无限制地旋转,以达到系统的功能要求,如三自由度直升机、关节式坐标测量机等设备就需要这样的底座,但是,一般的底座在旋转轴无限制转动时内部震动幅度较大,导致机电系统的工作效率很不稳定,此外,内部的电缆会扭绞在一起,甚至可能造成电缆扭断的现象。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机电系统的支承底座,能够综合性地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机电系统的支承底座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无限制旋转机电系统的支承底座,在满足使用方便的前提下,能够减缓旋转轴无限制转动时内部震动的幅度,提高了机电系统工作效率的稳定,同时也能够避免旋转轴无限制转动时内部电缆扭绞扭断的现象,延长了机电系统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无限制旋转机电系统的支承底座,包括箱体、滑环、支撑座、编码器、带圆形座轴承、直线轴以及旋转轴,所述滑环与箱体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支撑座与箱体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支撑座内部设置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底部镶嵌有带空心层的碗状座,所述带圆形座轴承设置在阶梯孔内的碗状座底部,所述碗状座与阶梯孔内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隙处设置有第一减震元件,所述碗状座与带圆形座轴承之间形成的间隙处均设置有第二减震元件,所述第一减震元件和第二减震元件对碗状座形成包覆加紧结构,且第二减震元件与带圆形座轴承之间设置有弹性限位板;所述直线轴安装于所述支撑座的顶部,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直线轴、支撑座,并通过带圆形座轴承设置在支撑座上,所述编码器套设在旋转轴上并安装在带圆形座轴承下面的轴端,所述旋转轴下端面正对滑环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箱体一侧面上铰连接设置有工艺门,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碗状座空心层相连通的连接管,所述滑环采用帽式滑环安装于所述箱体上表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座为阶梯型空心圆柱体,所述旋转轴为空心轴。本技术所述第一减震元件和第二减震元件对碗状座形成包覆加紧结构是指第一减震元件和第二减震元件是围绕且包覆在碗状座上,对碗状座具有夹紧作用;本技术所述碗状座的弧度设置为120-135度之间。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如下: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无限制旋转机电系统的支承底座,在满足使用方便的前提下,通过第一减震元件和第二减震元件围绕且包覆在碗状座设置,能够减缓旋转轴无限制转动时内部震动的幅度,而且碗状座本身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根据三角形稳定性好的原理),提高了机电系统工作效率的稳定,同时通过空心层和连接管的配合能够避免旋转轴无限制转动时内部电缆扭绞扭断的现象,延长了机电系统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无限制旋转机电系统的支承底座
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无限制旋转机电系统的支承底座中箱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内容。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无限制旋转机电系统的支承底座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所述一种适用于无限制旋转机电系统的支承底座,包括:箱体10、滑环20、支撑座30、编码器34、带圆形座轴承40、直线轴50以及旋转轴60,滑环20与箱体10以及支撑座30与箱体10均通过螺栓相连接;支撑座30内部设置有阶梯孔35,阶梯孔35底部镶嵌有带空心层71的碗状座70,带圆形座轴承40设置在阶梯孔35内的碗状座70底部,碗状座70与阶梯孔35内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隙处设置有第一减震元件32,碗状座70与带圆形座轴承40之间形成的间隙处设置有第二减震元件31,第一减震元件32和第二减震元件31对碗状座70形成包覆加紧结构,且第二减震元件31与带圆形座轴承40之间设置有弹性限位板33;直线轴50安装于支撑座30的顶部,旋转轴60穿过直线轴50、支撑座30,并通过带圆形座轴承40设置在支撑座30上,编码器34套设在旋转轴60上并安装在带圆形座轴承40下面的轴端,旋转轴60下端面正对滑环20设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无限制旋转机电系统的支承底座,在满足使用方便的前提下,通过第一减震元件32和第二减震元件31围绕且包覆在碗状座70设置,能够减缓旋转轴无限制转动时内部震动的幅度,而且碗状座70本身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根据三角形稳定性好的原理),提高了机电系统工作效率的稳定,同时通过空心层71和连接管12的配合能够避免旋转轴无限制转动时内部电缆扭绞扭断的现象,延长了机电系统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本技术所述一种适用于无限制旋转机电系统的支承底座,如图2所示,箱体10一侧面上铰连接设置有工艺门11,箱体10顶部设置有与碗
状座70空心层71相连通的连接管12,滑环20采用帽式滑环安装于箱体10上表面。工艺门11便于随时打开箱体10观察箱体10内部情况,空心层71与连接管12相连通设置,方便安装机电系统所携带的电缆线,能够避免旋转轴无限制转动时内部电缆扭绞扭断的现象,延长了机电系统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具体地,本技术所述一种适用于无限制旋转机电系统的支承底座,支撑座30为阶梯型空心圆柱体,旋转轴60为空心轴。便于安装设备,提高机电系统支承底座的稳定性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适用于无限制旋转机电系统的支承底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无限制旋转机电系统的支承底座,包括:箱体(10)、滑环(20)、支撑座(30)、编码器(34)、带圆形座轴承(40)、直线轴(50)以及旋转轴(6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环(20)与箱体(10)以及支撑座(30)与箱体(10)均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支撑座(30)内部设置有阶梯孔(35),所述阶梯孔(35)底部镶嵌有带空心层(71)的碗状座(70),所述带圆形座轴承(40)设置在阶梯孔(35)内且位于碗状座(70)底部,所述碗状座(70)与阶梯孔(35)内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隙处设置有第一减震元件(32),所述碗状座(70)与带圆形座轴承(40)之间形成的间隙处设置有第二减震元件(31),所述第一减震元件(32)和第二减震元件(31)对碗状座(70)形成包覆加紧结构,且第二减震元件(31)与带圆形座轴承(40)之间设置有弹性限位板(33);所述直线轴(50)安装于所述支撑座(30)的顶部,所述旋转轴(60)穿过所述直线轴(50)、支撑座(30),并通过带圆形座轴承(40)设置在支撑座(30)上,所述编码器(34)套设在旋转轴(60)上并安装在带圆形座轴承(40)下面的轴端,所述旋转轴(60)下端面正对滑环(20)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无限制旋转机电系统的支承底座,包括:箱体(10)、滑环(20)、支撑座(30)、编码器(34)、带圆形座轴承(40)、直线轴(50)以及旋转轴(6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环(20)与箱体(10)以及支撑座(30)与箱体(10)均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支撑座(30)内部设置有阶梯孔(35),所述阶梯孔(35)底部镶嵌有带空心层(71)的碗状座(70),所述带圆形座轴承(40)设置在阶梯孔(35)内且位于碗状座(70)底部,所述碗状座(70)与阶梯孔(35)内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隙处设置有第一减震元件(32),所述碗状座(70)与带圆形座轴承(40)之间形成的间隙处设置有第二减震元件(31),所述第一减震元件(32)和第二减震元件(31)对碗状座(70)形成包覆加紧结构,且第二减震元件(31)与带圆形座轴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榕源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