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6632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8 12:13
本申请涉及电池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其包括壳体、储液室、抽液结构和导气管,其中:储液室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储液室内具有储液腔,储液室上开设抽液口和补液口,储液腔通过补液口与壳体内的电解液容纳空间相连通;抽液结构包括抽液管,抽液管上具有第一口和第二口,第一口与储液腔相连通,第二口与壳体上的密封口相连通;导气管的一端与储液腔相连通,另一端为进气端,进气端位于电解液容纳空间中。该电池中,被抽入储液室内的电解液已经经过化成操作,即使经过较长的储存时间,该电解液也不容易发生变质,因此该电池不容易出现循环跳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
技术介绍
电解液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对电池的工作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电池的使用时间不短增加,电解液会不断地消耗,当电解液的消耗量达到极限值时,就需要向电池内补充电解液。传统技术中通常会预先将电解液装入增设的储液装置中,当电池的循环次数达到预设值时,可打开储液装置的阀门,使得储液装置内的电解液注入电池内部。然而,上述储液装置中的电解液在注入电池内之前,已经在常温条件下存放了较长的时间,导致储液装置中的电解液容易变质,当这部分电解液被注入电池内部时,将污染电池内部的电解液环境,致使电池容易出现循环跳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该电池不容易出现循环跳水的问题。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其包括壳体、储液室、抽液结构和导气管,其中:所述储液室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储液室内具有储液腔,所述储液室上开设抽液口和补液口,所述储液腔通过所述补液口与所述壳体内的电解液容纳空间相连通;所述抽液结构包括抽液管,所述抽液管上具有第一口和第二口,所述第一口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口与所述壳体上的密封口相连通;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另一端为进气端,所述进气端位于所述电解液容纳空间中。优选地,还包括平衡机构,所述平衡机构包括吸合封板、线圈、平衡壳、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吸合封板和所述线圈均设置于所述导气管内,所述平衡壳内用于盛放液体,所述第一导电片固定于所述平衡壳内,所述第二导电片转动连接于所述平衡壳内,且所述第二导电片用于浮动设置于所述平衡壳内的液面上,在所述第二导电片的第一转动位置处,所述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所述线圈形成通路,所述吸合封板在所述线圈的电磁力下封堵所述导气管,在所述第二导电片的第二转动位置处,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之间间隔预设距离。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电片球铰安装于所述平衡壳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片的下方。优选地,所述平衡壳为球形壳。优选地,所述抽液结构还包括密封塞,所述抽液管上还开设第三口,所述第三口与所述电解液容纳空间相连通,所述密封塞在所述抽液管内具有移动行程,在所述移动行程的一端处,所述密封塞封堵于所述第三口处。优选地,所述储液室包括本体和储液室门,所述抽液口开设于所述本体上,所述储液室门铰接于所述抽液口处,所述抽液管连接于所述储液室门处。优选地,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固定于所述储液室门上靠近所述储液腔的一侧,所述密封件密封配合于所述储液室门与所述本体之间。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防爆阀以及设置于所述防爆阀上的刺穿钉,所述防爆阀包括按钮,所述刺穿钉位于所述按钮上靠近所述储液室的一侧,所述储液室上与所述刺穿钉相对的部分包括刺穿膜,所述刺穿钉在所述按钮的作用下能够靠近所述刺穿膜,并刺穿所述刺穿膜。优选地,还包括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一端通过所述补液口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另一端为自由端,且所述自由端连通至所述壳体的底部。优选地,所述储液室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储液室上具有避让通道,所述电池的极耳位于所述避让通道内。优选地,所述壳体上的密封口用于与补气装置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密封口与所述电解液容纳空间相连通。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包括储液室和抽液结构,将电解液注入电池内后,电解液在电池内经过化成,然后可将抽气设备与抽液结构连通,以此将经过化成的电解液抽入储液室内。当需要补充电解液时,直接将储液室内的电解液补入即可。显然,上述储液室内的电解液已经经过化成操作,即使经过较长的储存时间,该电解液也不容易发生变质,因此该电池不容易出现循环跳水的问题。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侧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室在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室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抽液结构在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抽液结构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刺穿钉与储液室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衡机构的电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10-壳体;100-电解液容纳空间;101-密封口;11-储液室;110-储液腔;111-抽液口;112-补液口;113-本体;114-储液室门;115-刺穿膜;12-抽液管;120-第一口;121-第二口;122-第三口;13-密封塞;14-密封件;15-防爆阀;16-刺穿钉;17-导气管;18-导液管;19-极耳;20-吸合封板;21-线圈;22-平衡壳;23-第一导电片;24-第二导电片。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其包括壳体10、储液室11、抽液结构和导气管17,其中:壳体10可包括底壳和顶盖,底壳内具有电解液容纳空间100,顶盖上开设密封口101,该密封口101处可以设置密封钉。储液室11设置于壳体10的内部,具体可以设置于壳体10的侧部。储液室11内具有储液腔110,储液室11上开设抽液口111和补液口112,储液腔110通过补液口112与壳体10的电解液容纳空间100相连通。该电解液容纳空间100指的是电池内用于放置电池卷芯(该电池卷芯可以是产气电芯,尤其是但不限于锂离子电芯)或者其他实现容量的主体的位置,电解液需要流动至此处。抽液结构包括抽液管12,该抽液管12上具有第一口120和第二口121,该第一口120与储液腔110相连通,第二口121与壳体10上的密封口101相连通。导气管17的一端与储液腔110相连通,另一端为进气端,该进气端位于电解液容纳空间100中。也就是说,当电解液容纳空间100中注入电解液以后,导气管17的进气端将伸入电解液的液面以下,以此在不需要补液时使得储液腔110中的电解液不会流出储液腔110。随着电解液的不断消耗,电解液容纳空间100中的电解液的液面不断下降,一旦导气管17的进气端相对于电解液的液面外露,气体将通过该进气端进入导气管17内,使得储液腔110的内压与电解液容纳空间100的内压相等。此时,储液腔110中的电解液将补入电解液容纳空间100中,使得电解液的液面上升,直至导气管17的进气端处于电解液的液面以下,电解液不再补入电解液容纳空间100。生产上述电池时,首先将电解液注入电池内,所注入的量可以比电池初期所需的电解液量多15~50%。注入电池内的电解液在电池内将进行化成,使得电解液中的杂质在相应电位分解。然后可将抽气设备与抽液结构连通,以此将经过化成的电解液抽入储液室11内,抽气时采用的压力可以是-50~-90kPa,抽气时间可以是1~10min。当需要补充电解液时,直接将储液室11内的电解液补入,进而达到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这一目的。显然,上述储液室11内的电解液已经经过化成操作,即使经过较长的储存时间,该电解液也不容易发生变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储液室、抽液结构和导气管,其中:所述储液室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储液室内具有储液腔,所述储液室上开设抽液口和补液口,所述储液腔通过所述补液口与所述壳体内的电解液容纳空间相连通;所述抽液结构包括抽液管,所述抽液管上具有第一口和第二口,所述第一口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口与所述壳体上的密封口相连通;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另一端为进气端,所述进气端位于所述电解液容纳空间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储液室、抽液结构和导气管,其中:所述储液室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储液室内具有储液腔,所述储液室上开设抽液口和补液口,所述储液腔通过所述补液口与所述壳体内的电解液容纳空间相连通;所述抽液结构包括抽液管,所述抽液管上具有第一口和第二口,所述第一口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口与所述壳体上的密封口相连通;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另一端为进气端,所述进气端位于所述电解液容纳空间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衡机构,所述平衡机构包括吸合封板、线圈、平衡壳、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吸合封板和所述线圈均设置于所述导气管内,所述平衡壳内用于盛放液体,所述第一导电片固定于所述平衡壳内,所述第二导电片转动连接于所述平衡壳内,且所述第二导电片用于浮动设置于所述平衡壳内的液面上,在所述第二导电片的第一转动位置处,所述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所述线圈形成通路,所述吸合封板在所述线圈的电磁力下封堵所述导气管,在所述第二导电片的第二转动位置处,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之间间隔预设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片球铰安装于所述平衡壳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片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壳为球形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斌田丰滕国鹏刘晓梅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