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锌钢材用的金属表面处理剂、被覆方法及被覆钢材技术

技术编号:14055514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6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镀锌钢材用的金属表面处理剂含有有机树脂颗粒(A)、氧化硅颗粒(B)、硅酸锂(C)、有机钛化合物(D)及含环氧基化合物(E),前述有机树脂颗粒(A)为通过硅烷偶联剂(A‑1)和含多官能环氧基化合物(A‑2)使基体树脂改性的树脂颗粒,且为具有硅烷醇基及/或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树脂颗粒,前述氧化硅颗粒(B)及前述硅酸锂(C)中含有的硅元素的总量的SiO2换算摩尔数相对于前述硅酸锂(C)中含有的锂元素的Li2O换算摩尔数为40~70倍,前述硅酸锂(C)的质量相对于前述有机钛化合物(D)中含有的钛元素的质量之比为0.2~2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镀锌钢材用的金属表面处理剂、该金属表面处理剂的被覆方法及被覆钢材。
技术介绍
对于镀锌钢材等,以往广泛通过使用6价铬酸盐等的铬酸盐进行防锈处理、根据需要通过可赋予耐指纹性、耐划痕性等的有机树脂进行被覆,进而之后面涂各种涂料。近年,环境问题的提高为背景,以往钢材中实施的铬酸盐处理有时受法律限制或者禁止的情况。铬酸盐处理层其自身具有高度的耐腐蚀性及涂装密合性,因此不能实施该铬酸盐处理的情况下,这些性能显著降低。因此,逐渐要求不进行铬酸盐处理地形成具有良好耐腐蚀性及涂装密合性的防锈层。专利文献1记载了被覆钢板,其特征在于,平均粒径为20~100nm,使含有硅烷醇基及/或烷氧基甲硅烷基的乙烯-不饱和羧酸共聚物树脂颗粒(A)、平均粒径为5~50nm的氧化硅颗粒(B)及有机钛化合物(C)复合化的覆膜,覆膜量为0.5~3g/m2。但是,上述覆膜虽然提高基材密合性、耐压力机油性,但需求进一步耐胶带剥离性的提高。专利文献2记载了表面处理金属板,其特征在于,其是将SiO2/Li2O比(摩尔比)为18~33的硅酸锂水溶液中含有有机树脂、硅烷偶联剂及固体湿润剂的处理液涂布于金属板表面后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镀锌钢材用的金属表面处理剂,其包含有机树脂颗粒(A)、氧化硅颗粒(B)、硅酸锂(C)、有机钛化合物(D)及含环氧基化合物(E),所述有机树脂颗粒(A)为通过硅烷偶联剂(A‑1)和含多官能环氧基化合物(A‑2)使基体树脂改性而得到的树脂颗粒,且为具有硅烷醇基及/或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树脂颗粒,所述氧化硅颗粒(B)及所述硅酸锂(C)中含有的硅元素的总量的SiO2换算摩尔数相对于所述硅酸锂(C)中含有的锂元素的Li2O换算摩尔数为40~70倍,相对于所述金属表面处理剂的固成分质量的总计,所述有机树脂颗粒(A)的固成分质量为20~70质量%、所述氧化硅颗粒(B)为10~50质量%、所述硅酸锂(C)为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4.04 JP 2014-0779521.一种镀锌钢材用的金属表面处理剂,其包含有机树脂颗粒(A)、氧化硅颗粒(B)、硅酸锂(C)、有机钛化合物(D)及含环氧基化合物(E),所述有机树脂颗粒(A)为通过硅烷偶联剂(A-1)和含多官能环氧基化合物(A-2)使基体树脂改性而得到的树脂颗粒,且为具有硅烷醇基及/或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树脂颗粒,所述氧化硅颗粒(B)及所述硅酸锂(C)中含有的硅元素的总量的SiO2换算摩尔数相对于所述硅酸锂(C)中含有的锂元素的Li2O换算摩尔数为40~70倍,相对于所述金属表面处理剂的固成分质量的总计,所述有机树脂颗粒(A)的固成分质量为20~70质量%、所述氧化硅颗粒(B)为10~50质量%、所述硅酸锂(C)为1~10质量%、所述有机钛化合物(D)以钛元素换算计为0.05~5质量%、所述含环氧基化合物(E)为0.2~10质量%、所述硅酸锂(C)的质量相对于所述有机钛化合物(D)中含有的钛元素的质量之比为0.2~2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锌钢材用的金属表面处理剂,其中,所述硅烷偶联剂(A-1)的质量相对于所述有机钛化合物(D)中含有的钛元素的质量和硅酸锂(C)的质量的和之比为0.01~13。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宇都宫朗宫本禄代东新邦彦森下敦司伊藤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日涂表面处理化工有限公司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