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彦专利>正文

一种对地震波屏蔽与波导的抗震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30881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9 2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地震波屏蔽与波导的抗震建筑,包括建筑物本体,用于过滤地震波的屏蔽层以及波导装置,屏蔽层位于建筑物本体所在的地基层,波导装置包括波导柱,波导柱的一端设置于地基层,且位于屏蔽层与建筑物本体之间,另一端设置于地基层外。此对地震波屏蔽与波导的抗震建筑能够将部分地震波屏蔽并导出地震波,以保护建筑物,免受地震波的冲击,从而达到保护建筑物内的人员财产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震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对地震波屏蔽与波导的抗震建筑
技术介绍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给地球上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目前,人类对于地震还无法做到准确的预测,对于地震的时间、地点以及强度也不能提前预知,个别城市的地震预警报告也只有提前几十秒的报警,因此,当有地震发生时,人们很难提前知道,进而加以躲避,也很难能够快速的逃离到空旷的地方。并且人们在发生地震时,第一时间的动作是逃离所在建筑物,并到远离建筑物的空旷地带,足以说明建筑物的倒塌破坏对人类的威胁伤害程度,因此,加固建筑物或者保护建筑物不倒塌也成为现在预防地震的一种主流方式。地震是不可避免的,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不可估计的,地震最直接的破坏就是房屋的建筑,会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因此建造抗震的建筑成为了人们预防地震,减少损失与伤亡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预防地震的一个方向。现有的一些房屋多采用钢筋混凝土修建,其抗震效果十分有限,特别是对于处于地震带上的房屋,更是难以承受地震,因此,难以避免倒塌和损坏,为了减少地震对这样结构类型的房屋的损坏,急需研究一种新的抗震建筑,以解决建筑物的抗震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地震波屏蔽与波导的抗震建筑,其能够将地震波屏蔽并导出地震波,以保护建筑物,免受地震波的冲击,从而达到保护建筑物内的人员与财产安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对地震波屏蔽与波导的抗震建筑,其包括建筑物本体以及用于过滤地震波的屏蔽层以及波导装置,屏蔽层位于建筑物本体所在的地基层,波导装置包括波导柱,波导柱的一端设置于地基层,且位于屏蔽层与建筑物本体之间,另一端设置于地基层外。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屏蔽层包围地基层,且屏蔽层穿出地基层在地面处围成屏蔽池。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屏蔽层为金属或者波屏蔽复合材料。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波导装置还包括波导接受器以及发射天线,波导接受器连接于波导柱且设置于地基层的一端,发射天线连接于波导柱且设置于地基层外的一端。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波导器为空心半球体,空心半球体包括开口部以及凹陷部,并且开口部和屏蔽层相对,凹陷部和波导柱连接。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波导接受器与屏蔽层之间固定连接。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波导柱位于建筑物本体内,由地基层延伸至建筑物本体的顶端。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波导装置为金属或者波导复合材料,发射天线将波导柱传输的地震波发射出建筑物的本体。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波导柱、发射天线以及波导接受器三者一体成型。在本专利技术交际的实施例中,上述屏蔽层和波导装置的外表面涂覆油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对地震波屏蔽与波导的抗震建筑,包括建筑物本体,用于过滤地震波的屏蔽层以及波导装置,当地震发生时,位于建筑物本体地基层的屏蔽层会屏蔽、吸收、反射一部分地震波,剩余的地震波穿过屏蔽层被波导装置接收,通过波导装置导出建筑物本体,保护了建筑物免受地震波的冲击,从而达到保护建筑物内人员财产安全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对地震波屏蔽与波导的抗震建筑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对地震波屏蔽与波导的抗震建筑屏蔽池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对地震波屏蔽与波导的抗震建筑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对地震波屏蔽与波导的抗震建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总汇:对地震波屏蔽与波导的抗震建筑100;建筑物本体110;屏蔽层120;波导装置130、波导柱132、发射天线134、波导接受器13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对地震波屏蔽与波导的抗震建筑100,其包括建筑物本体110和屏蔽层120,所述屏蔽层120位于所述建筑物本体110所在的地基层。屏蔽层120包围所述建筑物本体110的地基层,且所述屏蔽层120穿出所述地基层在地面处围成屏蔽池。其中,地震是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的,地震波由地下震源传到地面,对所述建筑物本体110造成损坏,因此,屏蔽层120形成的屏蔽池能有效的将所述建筑物本体110屏蔽起来,这样一旦地震发生,地震波由震源传到所述建筑物本体110的地基层,屏蔽池可以从各个方向保护所述建筑物本体110,减轻地震波对建筑物本体110的物理作用损坏。其中,所述屏蔽层120为金属或者波屏蔽复合材料,所述金属为镍或者银,其中,银的性能最好,具有优良的屏蔽性能,但是价格比较昂贵,一般应用在比较特殊的领域,镍的价格较为适中,具有较好的导电性与导磁性,且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是比较理性的波屏蔽材料。所述波屏蔽复合材料可以为多种金属复合物,如铜镍复合物,其与单独的金属相比较,屏蔽性能有效提高。作为一种方式,屏蔽层120外表面涂覆有油漆,所述屏蔽层120为金属或者波屏蔽复合材料,这些材料暴露在大气中会生锈或者氧化,因此,须涂覆油漆加以保护。对地震波屏蔽与波导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对地震波屏蔽与波导的抗震建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地震波屏蔽与波导的抗震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物本体以及用于过滤地震波的屏蔽层以及波导装置,所述屏蔽层位于所述建筑物本体所在的地基层,所述波导装置包括波导柱,所述波导柱一端设置于所述地基层,且位于所述屏蔽层与所述建筑物本体之间,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地基层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地震波屏蔽与波导的抗震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物本体以及用于过滤地震波的屏蔽层以及波导装置,所述屏蔽层位于所述建筑物本体所在的地基层,所述波导装置包括波导柱,所述波导柱一端设置于所述地基层,且位于所述屏蔽层与所述建筑物本体之间,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地基层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地震波屏蔽与波导的抗震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包围所述地基层,且所述屏蔽层穿出所述地基层在地面处围成屏蔽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地震波屏蔽与波导的抗震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为金属或波屏蔽复合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地震波屏蔽与波导的抗震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导装置还包括波导接受器以及发射天线,所述波导接受器连接于所述波导柱且设置于所述地基层的一端,所述发射天线连接于所述波导柱且设置于所述地基层外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地震波屏蔽与波导的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彦
申请(专利权)人:吉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