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能够在不破坏软管的情况下容易执行的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和软管的劣化度诊断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试验步骤,其执行软管弯曲试验;和预测步骤,其预测作为预测对象的软管的剩余寿命。在软管弯曲试验中,测量并得到使该软管部分沿外力的方向上移位预定移位量所需的外力作为试验结果,或者测量并得到当对该软管部分施加预定大小的外力时该软管部分在外力的方向上的移位量作为试验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和软管的劣化度诊断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地,有时使用内周侧具有橡胶层的软管在建筑机械、工厂设备等中传送高温高压的流体(油等)。即使这些软管在符合其规范的适当范围内使用,软管的长期使用也会导致内周侧的橡胶层因流体的热而逐渐热老化。当内周侧的橡胶层产生过度热老化时,可能会存在诸如软管内部的流体从接头与软管之间泄漏等的问题。为了防止这些问题,有效的是定期预测软管的剩余寿命或诊断软管的劣化度,以防止使用橡胶层过度劣化的软管。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或软管的劣化度诊断的方法的示例是如下方法:切下内周侧的橡胶层的一部分,测量其物理特性,并使用其结果。此外,专利文献1提出了如下方法:将由与软管的内橡胶层相同的材料制成的劣化确认用橡胶体在被拉伸预定量的状态下安装于软管端部的基帽(base cap),从外部观察劣化确认用橡胶体以推定内橡胶层的劣化状态并对软管劣化进行检测。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714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利用通过切下橡胶层的一部分来预测软管的剩余寿命或诊断软管的劣化度的方法,必须破坏软管,因此存在诸如软管的使用被中断或无法在使用现场立即得到结果等的问题。此外,根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方法,由于除了软管以外还必须提供劣化确认用橡胶体作为组成部件,因此存在增大成本和增加步骤数量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不破坏软管的情况下容易执行的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和软管的劣化度诊断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为:一种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所述软管具有金属线层和配置在该金属线层的内周侧的内管橡胶层,所述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包括:试验步骤,对作为剩余寿命的预测对象的软管执行软管弯曲试验;和预测步骤,基于通过对作为所述预测对象的软管执行所述软管弯曲试验得到的试验结果与通过事先对处于使用极限状态的相同类型的软管执行所述软管弯曲试验得到的试验结果之间的比较来预测作为所述预测对象的软管的剩余寿命,其中在所述软管弯曲试验中,当对作为试验对象的软管的预定的软管部分施加外力以使软管部分产生弯曲变形时,测量并得到使该软管部分沿所述外力的方向移位预定移位量所需的所述外力的值作为所述试验结果,或者测量并得到当对该软管部分施加预定大小的所述外力时该软管部分在所述外力的方向上的移位量的值作为所述试验结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能够在不破坏软管的情况下容易地执行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在本专利技术的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中,优选的是,在对所述软管部分施加所述外力期间,在位于所述软管部分的在所述软管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侧的预定支撑位置处从与所述外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支撑所述软管。这样,更清楚地呈现出与软管的劣化度相对应的试验结果的差异。在本专利技术的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中,优选地,所述预定支撑位置之间的距离为150mm以下。这样,能够更容易地执行软管弯曲试验。在本专利技术的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中,优选地,所述预定移位量为20mm以下。这样,能够更容易地执行软管弯曲试验并能够抑制软管的负担。在本专利技术的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中,优选地,所述软管的最外层可以包覆有保护覆盖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以足够的精度执行软管弯曲试验,因此改善了使用者的便利性。本专利技术的软管的劣化度诊断方法为:一种软管的劣化度诊断方法,所述软管具有金属线层和配置在该金属线层的内周侧的内管橡胶层,所述软管的劣化度诊断方法包括:试验步骤,对作为劣化度的诊断对象的软管执行软管弯曲试验;和诊断步骤,基于通过对作为所述诊断对象的软管执行所述软管弯曲试验得到的试验结果与通过事先对与作为所述诊断对象的软管相同类型的已知总使用时间的软管执行所述软管弯曲试验得到的试验结果之间的比较来诊断作为所述诊断对象的软管的劣化度,其中在所述软管弯曲试验中,当对作为试验对象的软管的预定的软管部分施加外力以使软管部分产生弯曲变形时,测量并得到使该软管部分沿所述外力的方向移位预定移位量所需的所述外力的值作为所述试验结果,或者测量并得到当对该软管部分施加预定的大小的所述外力时该软管部分在所述外力的方向上的移位量的值作为所述试验结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软管的劣化度诊断方法方法,能够在不破坏软管的情况下容易地执行软管的劣化度诊断。在本专利技术的软管的劣化度诊断方法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软管弯曲试验中,在对所述软管部分施加所述外力期间,在位于所述软管部分的在所述软管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侧的预定支撑位置处从与所述外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支撑所述软管。这样,更清楚地呈现出与软管的劣化度相对应的试验结果的差异。在本专利技术的软管的劣化度诊断方法中,优选地,所述预定支撑位置之间的距离为150mm以下。这样,能够更容易地执行软管弯曲试验。在本专利技术的软管的劣化度诊断方法中,优选地,所述预定移位量为20mm以下。这样,能够更容易地执行软管弯曲试验并能够抑制软管的负担。在本专利技术的软管的劣化度诊断方法中,优选地,所述软管的最外层可以包覆有保护覆盖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以足够的精度执行软管弯曲试验,因此改善了使用者的便利性。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不破坏软管的情况下容易执行的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和软管的劣化度诊断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了软管在安装于液压驱动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了软管的内部结构的两个示例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图3是说明了在本专利技术的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和软管的劣化度诊断方法中执行的软管弯曲试验的一示例的图。图4是说明了在本专利技术的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和软管的劣化度诊断方法中执行的软管弯曲试验的另一示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示例性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和图2,说明能够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和软管的劣化度诊断方法的软管。如图1所示,该软管1安装于建筑机械、工厂设备等(在图1的示例中为液压驱动装置3),并用于例如传送高温高压的流体(油等)。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软管1的两端固定有接头2,软管1因接头2通过螺纹接合与液压驱动装置3连接而安装于液压驱动装置3。当软管1的两端固定于接头2时,软管端介于接头2的芯金属部(未示出)与接头2的布置于芯金属部的外周侧的夹持部(未示出)之间,在该状态下,通过压紧(caulking)等固定夹持部。如接下来参照图2说明地,软管1至少具有金属线层12和布置于金属线层12的内周侧的内管橡胶层11。图2示出了软管1的内部结构的两个示例。如图2的(a)和图2的(b)的各示例所示,软管1通过沿径向层叠内管橡胶层11、金属线层12、中间橡胶层13和外覆盖橡胶层14而构成。内管橡胶层11是最内周侧的橡胶层,其对在其内侧流动的流体具有气密性、耐热性和其它耐受性。金属线层12被设置为一层或多层(在图2的(a)的示例中为两层,在图2的(b)的示例中为四层),并用作用于确保软管1的耐压性的增强层。金属线层12通过以螺旋形式、编织形式等(在图2的(a)的示例中为编织形式,在图2的(b)的示例中为螺旋形式)绕着内管橡胶层11的外周面或在其外周侧卷绕金属线而形成。如在图2的(b)的示例中,在内管橡胶层11与其外周侧的金属线层12之间可以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所述软管具有金属线层和配置在该金属线层的内周侧的内管橡胶层,所述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包括:试验步骤,对作为剩余寿命的预测对象的软管执行软管弯曲试验;和预测步骤,基于通过对作为所述预测对象的软管执行所述软管弯曲试验得到的试验结果与通过事先对处于使用极限状态的相同类型的软管执行所述软管弯曲试验得到的试验结果之间的比较来预测作为所述预测对象的软管的剩余寿命,其中在所述软管弯曲试验中,当对作为试验对象的软管的预定的软管部分施加外力以使软管部分产生弯曲变形时,测量并得到使该软管部分沿所述外力的方向移位预定移位量所需的所述外力的值作为所述试验结果,或者测量并得到当对该软管部分施加预定大小的所述外力时该软管部分在所述外力的方向上的移位量的值作为所述试验结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3.19 JP 2014-0569311.一种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所述软管具有金属线层和配置在该金属线层的内周侧的内管橡胶层,所述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包括:试验步骤,对作为剩余寿命的预测对象的软管执行软管弯曲试验;和预测步骤,基于通过对作为所述预测对象的软管执行所述软管弯曲试验得到的试验结果与通过事先对处于使用极限状态的相同类型的软管执行所述软管弯曲试验得到的试验结果之间的比较来预测作为所述预测对象的软管的剩余寿命,其中在所述软管弯曲试验中,当对作为试验对象的软管的预定的软管部分施加外力以使软管部分产生弯曲变形时,测量并得到使该软管部分沿所述外力的方向移位预定移位量所需的所述外力的值作为所述试验结果,或者测量并得到当对该软管部分施加预定大小的所述外力时该软管部分在所述外力的方向上的移位量的值作为所述试验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软管弯曲试验中,在对所述软管部分施加所述外力期间,在位于所述软管部分的在所述软管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侧的预定支撑位置处从与所述外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支撑所述软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支撑位置之间的距离为150mm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移位量为20mm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田泰介,铃木幸治,坂井嘉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