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康复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人体姿态变化的数控辅助运动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当人处于年老、生大病、致残、受伤的情况时,很多会失去或减弱控制自身肢体运动或者活动的能力,日常活动及生活常常需要外力协助,传统方式依靠护工对前述人群进行护理,因而往往会有耗时、耗体力及费用高等一些问题。随着社会老年化趋势的加深,养老护老相关的设备及器械等相关需求越来越多,但目前市面上的该类器械大多功能单一,导致实际使用效果不是太理想。例如中国专利CN201510199323.2康复训练床,公开了一种在床体边缘设置有活动的移动支架,移动支架上安装有上肢转臂器、手指转盘、上肢弹压器、吊环等训练器材,以帮助下肢不方便的病人在病床上进行锻炼。中国专利CN201510452488.6智能型下肢康复训练器,公开了一种包括控制模块、动力驱动模块、检测模块、外骨骼和平衡装置的训练器,患者将自己的下肢放入外骨骼内,让肢体跟随外骨骼的移动而进行屈伸,达到康复训练目的。但上述装置只适合肢体能自主移动的病人,而对于完全没有身体自主能力的人、行动必须完全依赖外界力量的瘫痪病人而言并不适用,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体姿态变化的数控辅助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带有供人平躺的平面的装置主体(1)、活动设于装置主体(1)外的由多根杆件组成的长方体状的支架(2)、设于支架(2)顶部杆件上的伺服电机(3)、与伺服电机(3)配套的调节速度的减速箱(4)和绞盘(5)、缠绕于绞盘(5)的起重带(6)、与起重带(6)连接的挂钩(7),所述挂钩(7)与人体衣服上的受力带(8)连接;所述支架(2)顶部杆件在同一水平面内包括两根横杆和与之垂直的两根纵杆,伺服电机(3)设置在与人体长度方向平行的两根纵杆上;每个伺服电机(3)通过起重带(6)和挂钩(7)独立控制一条受力带的位置和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体姿态变化的数控辅助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带有供人平躺的平面的装置主体(1)、活动设于装置主体(1)外的由多根杆件组成的长方体状的支架(2)、设于支架(2)顶部杆件上的伺服电机(3)、与伺服电机(3)配套的调节速度的减速箱(4)和绞盘(5)、缠绕于绞盘(5)的起重带(6)、与起重带(6)连接的挂钩(7),所述挂钩(7)与人体衣服上的受力带(8)连接;所述支架(2)顶部杆件在同一水平面内包括两根横杆和与之垂直的两根纵杆,伺服电机(3)设置在与人体长度方向平行的两根纵杆上;每个伺服电机(3)通过起重带(6)和挂钩(7)独立控制一条受力带的位置和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辅助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受力带(8)为缝制在衣服表面的涤纶带,在自由端留出5-10公分的长度与挂钩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辅助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人体衣服上的受力带分别设置在颈部后方、大腿根部后方和膝盖上部后方;在装置将人体吊起的状态下,以连接颈部后方受力带的起重带为前,以连接大腿根部后方受力带的起重带为中,以连接膝盖上部后方受力带的起重带为后,前中后三组起重带的长度比例为1:(1.8-3):(1.3-1.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辅助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主体(1)与支架(2)往复运动的导向结构为横截面为T型的导轨和与其配合的凹槽,所述导轨和凹槽分别设置在装置主体(1)与支架(2)的接触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辅助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人体衣服上的受力带分别设置在背部、腰部后方、手腕处后方和脚踝处后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控辅助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背部的受力带上,设置有两条肩带。7.利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人体姿态变化的数控辅助运动装置的运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起重带下降:伺服电机(3)分别将悬挂于其绞盘(5)下方的起重带(6)下降至受力带(8)附近,将起重带(6)尾端的挂钩(7)与受力带(8)连接好;S2、坐立:连接颈部后方受力带的起重带(6)在相应伺服电机(3)的作用下拉直上升,将人的上身拉伸为直立状态,而其余起重带(6)不动,即此时人处于半坐立状态;S3、吊起:连接颈部后方受力带的起重带(6)、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