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开式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9076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3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开式集装箱,包括底架及固定于所述底架的两端墙,还包括覆盖于所述全开式集装箱两侧面及顶面的篷布,进一步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篷布的滑动支撑装置;所述滑动支撑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架的纵向滑道,及能够沿所述纵向滑道滑动的两第一支架,所述篷布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所述第一支架,并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带动下纵向滑动,以使所述全开式集装箱处于运输状态时所述篷布展开,或处于装卸状态时所述篷布叠收。当全开式集装箱处于装卸状态时,能够在侧部和顶部进行装卸操作,且上述装卸口的大小和位置均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从而方便地装卸货物,提高全开式集装箱的装卸效率和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输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全开式集装箱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贸易的全球化,集装箱在国际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集装箱一般包括一对侧墙、门墙、前端、顶板及底架,其中,底架为集装箱的主要承载结构。目前,常见的集装箱的开闭装卸货方式主要包括端开门、侧开门及顶开门三种,其中,端开门式与侧开门式集装箱只能采用叉车装卸货物,顶开门式集装箱只能采用吊装装卸货物或设置专用的装卸货设备以辅助卸货。上述集装箱的三种装卸货方式中,虽然能够实现装卸货,但是,通常需要借助辅助设备,且当货物较重或体积较大时,顶开门式集装箱显然装卸货不方便。对于端开门与侧开门式集装箱,货物也仅能通过体积较小的预留门实现装卸,即端开门与侧开门式集装箱装卸货物时也不方便。因此,现有的集装箱装卸货物不方便,装卸效率较低,进而导致集装箱运输也效率较低。鉴于上述集装箱存在的缺陷,亟待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地装卸货物,并提高装卸效率的集装箱。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全开式集装箱,其滑动支撑装置包括纵向滑道及两第一支架,当第一支架沿纵向滑道纵向滑动时,能够使该全开式集装箱处于运输状态或装卸状态,当其处于装卸状态时,能够在侧部和顶部进行装卸操作,且上述装卸口的大小和位置均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从而实现方便地装卸货物, 提高该全开式集装箱的装卸效率和运输效率。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开式集装箱,包括底架及固定于所述底架的两端墙,还包括覆盖于所述全开式集装箱两侧面及顶面的篷布,进一步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篷布的滑动支撑装置;所述滑动支撑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架的纵向滑道,及能够沿所述纵向滑道滑动的两第一支架,所述篷布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所述第一支架,并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带动下纵向滑动,以使所述全开式集装箱处于运输状态时所述篷布展开,或处于装卸状态时所述篷布叠收。如此设置,由于两第一支架能够沿纵向滑道纵向滑动,即二者可相互靠近,也可相互远离,因此,当篷布在第一支架的带动下展开时,该全开式集装箱通过两端墙、底架及篷布封闭,处于运输状态。当篷布在第一支架的带动下叠收时,能够在该全开式集装箱任意位置处设置装卸口,且该装卸口包括篷布在顶部和侧部的开口,即本专利技术中的全开式集装箱处于装卸状态时,能够在侧部和顶部进行装卸操作,且上述装卸口的大小和位置均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从而实现方便地装卸货物,提高该全开式集装箱的装卸效率和运输效率。可选地,两所述第一支架之间还设置有沿所述纵向滑道滑动的第二支架,且所述第二支架用于支撑所述篷布。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底部均设置有若干滑轮,所述滑轮沿所述纵向滑道滑动。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铰接有若干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在纵向平面内旋转至预定角度时,支撑所述篷布;所述第二框架为与所述全开式集装箱横截面相适配的门型结构。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朝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在纵向平面内旋转至预定角度时,支撑所述篷布;所述第一框架为与所述全开式集装箱横截面相适配的门型结构。可选地,还包括锁闭装置,所述全开式集装箱处于运输状态时,所述锁闭装置将两所述第一支架与对应的所述端墙锁紧,所述全开式集装箱处于装卸状态时,所述锁闭装置将所述端墙与所述第一支架解 锁。可选地,所述锁闭装置包括锁组件和转动组件,所述锁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锁头,所述锁头为弯钩结构,且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转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所述端墙预设有锁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时,带动所述锁头钩挂或脱离于所述锁杆,以锁紧或解锁相应的所述端墙与所述第一支架。可选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杆和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呈夹角设置,并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锁闭装置还包括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以使二者同步转动;所述转动杆转动至贴合于所述端墙时,所述锁头钩挂于所述锁杆,以锁紧相应的所述端墙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三连接杆和两个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包括套筒和突出于所述套筒外周壁的连接柄,两所述连接座通过所述套筒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连接柄铰接。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安装位置高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安装位置;所述第三连接杆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可选地,所述锁闭装置还包括防开组件,所述锁头钩挂于所述锁杆时,所述防开组件限制所述转动杆转动;所述防开组件包括销杆,所述转动杆设有与所述销杆相匹配的销孔,所述锁头钩挂于所述锁杆时,所述销杆插入所述销孔;所述防开组件还包括拨杆,所述拨杆与所述销杆呈夹角设置,并固定于所述销杆;所述销杆随所述拨杆转动,或者,所述销杆随所述拨杆沿所述销杆的轴向移动;所述防开组件进一步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销杆插入所述销孔时,所述限位装置通过限制所述拨杆的移动以限定所述销杆的位置。可选地,所述全开式集装箱内部设置有鞍座,所述鞍座包括支座 和两翻转板,两所述翻转板相对地设置于所述支座的两侧,且二者的外端部均与所述支座铰接,以使其内端部绕相应的铰接点转动至预定角度;所述鞍座还包括弹性部件,两所述翻转板的内端部转动过程中压缩所述弹性部件,且在所述弹性部件回复力的作用下,两所述翻转板转动至水平位置。可选地,两所述翻转板转动至水平位置时,二者的上表面与所述支座的上表面相平齐。可选地,所述鞍座还包括限位部件,用于将两所述翻转板限位于预定角度或水平位置;所述支座具有向上开口的凹槽,两所述翻转板分别安装于所述凹槽的两侧壁;所述限位部件为所述凹槽的槽底,当两所述翻转板转动至预定角度时,二者的内端部与所述槽底抵靠。可选地,所述限位部件包括定位销;所述翻转板与所述支座分别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翻转板转动至预定角度或水平位置时,所述翻转板和所述支座之间存在相重合的所述定位孔,所述定位销插入相重合的所述定位孔内部,以限制所述翻转板与所述支座的相对位置。可选地,所述限位部件包括定位销;所述翻转板与所述支座分别设有定位孔,所述翻转板转动至预定角度时,所述翻转板与所述支座之间存在相重合的所述定位孔,所述定位销插入相重合的所述定位孔内部,以使所述翻转板定位于预定角度。可选地,所述限位部件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的两端均设有销孔,两所述销孔内部均设有定位销;当所述翻转板位于水平位置时,所述定位销分别插入位于所述翻转板和所述支座的所述定位孔内部,以使所述翻转板处于水平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全开式集装箱的半剖结构图;图2为图1中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图4为图2的剖视图;图5为图1中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锁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左视图;图8为图6中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左视图;图10为图6中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左视图;图12为第三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6中防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的侧视图;图15为图1中鞍座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鞍座运输卷装货物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5中翻转式鞍座的两翻转板处于水平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7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全开式集装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开式集装箱,包括底架(1)及固定于所述底架(1)的两端墙(2),还包括覆盖于所述全开式集装箱两侧面及顶面的篷布(3),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篷布(3)的滑动支撑装置;所述滑动支撑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架(1)的纵向滑道(4),及能够沿所述纵向滑道(4)滑动的两第一支架(6),所述篷布(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所述第一支架(6),并在所述第一支架(6)的带动下纵向滑动,以使所述全开式集装箱处于运输状态时所述篷布(3)展开,或处于装卸状态时所述篷布(3)叠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开式集装箱,包括底架(1)及固定于所述底架(1)的两端墙(2),还包括覆盖于所述全开式集装箱两侧面及顶面的篷布(3),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篷布(3)的滑动支撑装置;所述滑动支撑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架(1)的纵向滑道(4),及能够沿所述纵向滑道(4)滑动的两第一支架(6),所述篷布(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所述第一支架(6),并在所述第一支架(6)的带动下纵向滑动,以使所述全开式集装箱处于运输状态时所述篷布(3)展开,或处于装卸状态时所述篷布(3)叠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开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支架(6)之间还设置有沿所述纵向滑道(4)滑动的第二支架(7),且所述第二支架(7)用于支撑所述篷布(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开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6)与所述第二支架(7)底部均设置有若干滑轮(5),所述滑轮(5)沿所述纵向滑道(4)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开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7)包括底座(73),所述底座(73)铰接有若干第二框架(71),所述第二框架(71)在纵向平面内旋转至预定角度时,支撑所述篷布(3);所述第二框架(71)为与所述全开式集装箱横截面相适配的门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开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6)朝向所述第二支架(7)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框架(61),所述第一框架(61)在纵向平面内旋转至预定角度时,支撑所述篷布(3);所述第一框架(61)为与所述全开式集装箱横截面相适配的门型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开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闭装置(9),所述全开式集装箱处于运输状态时,所述锁闭装置(9)将两所述第一支架(6)与对应的所述端墙(2)锁紧,所述全开式集装箱处于装卸状态时,所述锁闭装置(9)将所述端墙(2)与所述第一支架(6)解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开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装置(9)包括锁组件(91)和转动组件(92),所述锁组件(91)包括第一连接杆(911)和锁头(912),所述锁头(912)为弯钩结构,且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杆(911),所述转动组件(9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911)转动;所述端墙(2)预设有锁杆(93),所述第一连接杆(911)转动时,带动所述锁头(912)钩挂或脱离于所述锁杆(93),以锁紧或解锁相应的所述端墙(2)与所述第一支架(6)。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开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92)包括第二连接杆(921)和转动杆(922),所述转动杆(922)与所述第二连接杆(921)呈夹角设置,并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杆(921);所述锁闭装置(9)还包括连杆组件(94),所述连杆组件(94)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9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921)连接,以使二者同步转动;所述转动杆(922)转动至贴合于所述端墙(2)时,所述锁头(912)钩挂于所述锁杆(93),以锁紧相应的所述端墙(2)与所述第一支架(6);所述连杆组件(94)包括第三连接杆(941)和两个连接座(942);所述连接座(942)包括套筒(9421)和突出于所述套筒(9421)外周壁的连接柄(9422),两所述连接座(942)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绍光刘海鹏张曙光吕倩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