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馈信号处理电路的尖峰抑制PWM反激式开关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8664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3 0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反馈信号处理电路的尖峰抑制PWM反激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控制芯片U2,变压器T2,串接在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和变压器T2的原边之间的恒流源电路,与恒流源电路相连接的整流变压电路等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UC3842作为控制芯片,并结合新颖的外围电路,可以有效的降低自身的功耗,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效率达到95%以上。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对开关管和整流管产生的尖峰电流进行抑制,从而减少谐波和电磁辐射干扰信号,极大的提高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稳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对反馈信号进行处理,避免反馈信号失真,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更好的根据反馈信号调整输出电压的脉宽,使输出电压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具体是指一种基于反馈信号处理电路的尖峰抑制PWM反激式开关电源。
技术介绍
开关电源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开关管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军工设备、科研设备等领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开关电源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的开关电源自身的功耗较高,导致其电能利用率过低,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的开关电源自身的功耗较高,导致其电能利用率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反馈信号处理电路的尖峰抑制PWM反激式开关电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现实:基于反馈信号处理电路的尖峰抑制PWM反激式开关电源,主要由控制芯片U2,变压器T2,串接在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和变压器T2的原边之间的恒流源电路,与恒流源电路相连接的整流变压电路,与变压器T2的副边相连接的输出电路,与输出电路相连接的反馈信号处理电路,串接在控制芯片U2和反馈信号处理电路之间的反馈链路,与恒流源电路相连接的尖峰电流抑制电路,串接在控制芯片U2和尖峰电流抑制电路之间的开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于反馈信号处理电路的尖峰抑制PWM反激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控制芯片U2,变压器T2,串接在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和变压器T2的原边之间的恒流源电路,与恒流源电路相连接的整流变压电路,与变压器T2的副边相连接的输出电路,与输出电路相连接的反馈信号处理电路,串接在控制芯片U2和反馈信号处理电路之间的反馈链路,与恒流源电路相连接的尖峰电流抑制电路,串接在控制芯片U2和尖峰电流抑制电路之间的开关触发电路,正极与控制芯片U2的RT/CT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7,P极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1后与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一端与控制芯片U2的CS管脚相连接、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反馈信号处理电路的尖峰抑制PWM反激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控制芯片U2,变压器T2,串接在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和变压器T2的原边之间的恒流源电路,与恒流源电路相连接的整流变压电路,与变压器T2的副边相连接的输出电路,与输出电路相连接的反馈信号处理电路,串接在控制芯片U2和反馈信号处理电路之间的反馈链路,与恒流源电路相连接的尖峰电流抑制电路,串接在控制芯片U2和尖峰电流抑制电路之间的开关触发电路,正极与控制芯片U2的RT/CT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7,P极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11后与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一端与控制芯片U2的CS管脚相连接、另一端则与开关触发电路相连接的电阻R13,正极与控制芯片U2的CS管脚相连接、负极则与开关触发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6,负极与控制芯片U2的COMP管脚相连接、正极与反馈链路相连接的电容C5,与电容C5相并联的电阻R8,以及一端与控制芯片U2的GND管脚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9组成;所述控制芯片U2的VCC管脚与恒流源电路相连接、其FB管脚和REF管脚均与反馈链路相连接、其OUT管脚与开关触发电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N极还与控制芯片U2的REF管脚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反馈信号处理电路的尖峰抑制PWM反激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信号处理电路由三极管VT10,三极管VT11,三极管VT12,放大器P1,放大器P2,正极与三极管VT10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5,N极经电阻R28后与放大器P2的正极相连接、P极接地的二极管D17,一端与三极管VT11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7后与二极管D17的P极相连接的电阻R26,一端与放大器P2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29,负极与放大器P2的正极相连接、正极与电阻R26和电阻R27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容C17,P极与二极管D17的N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1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8,正极与二极管D18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放大器P1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16,以及N极经电阻R30后与放大器P2的正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25后与三极管VT12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9组成;所述三极管VT10的基极和发射极均与输出电路相连接、其集电极与三极管VT11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11的发射极相连接、其基极与三极管VT1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放大器P1的负极与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放大器P1的输出端和放大器P2的输出端均与反馈链路相连接;所述电容C17的正极与三极管VT10的发射极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反馈信号处理电路的尖峰抑制PWM反激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峰电流抑制电路由抑制芯片U3,三极管VT7,三极管VT8,三极管VT9,负极与抑制芯片U3的ON管脚相连接、正极作为该尖峰电流抑制电路的输入端的电容C10,负极与抑制芯片U3的IN管脚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6后与电容C10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12,串接在电容C10的负极和电容C12的负极之间的电阻R17,串接在电容C12的正极和三极管VT9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23,一端与电容C12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22,P极与三极管VT9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作为该尖峰电流抑制电路的输出端的稳压二极管D16,一端与三极管VT9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24,N极与三极管VT9的基极相连接、P极接地的二极管D15,正极与抑制芯片U3的OU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9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4,正极与三极管VT8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电阻R20和电阻R21后与电容C14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13,串接在抑制芯片U3的GND管脚和二极管D15的P极之间的电阻R19,正极与电容C10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8后与三极管VT7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1,P极与三极管VT7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8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4,以及N极与电容C10的负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3组成;所述三极管VT8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抑制芯片U3的ADJ管脚与二极管D15的P极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反馈信号处理电路的尖峰抑制PWM反激式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变压电路由变压器T1,二极管整流器U1,以及正极与变压器T1的原边电感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勇朱焱麟吴露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零一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