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嘧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82788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2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含有嘧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其中包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其中活性成分A选自嘧菌胺,活性成分B选自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醚菌酯、肟菌酯、烯肟菌酯、苯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啶氧菌酯中的一种,其中有效活性成分A与B的重量比为70︰1~1︰70,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用于防治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病害,耐雨水冲刷,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为分案申请,原申请为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的专利申请“一种含有嘧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210082049.7,原申请日为2012.03.26。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涉及一种含有嘧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在作物病害上的应用。技术背景嘧菌胺(mepanipyrim),化学名称:N-(4-甲基-6-丙-1-炔基嘧啶-2-基)苯胺。嘧菌胺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即抑制病原菌蛋白质分泌,包括降低一些水解酶水平,据推测这些酶与病原菌进人寄主植物并引起寄主组织的坏死有关。甲基嘧菌胺同三唑类、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苯并咪唑类及乙霉威等无交互抗性,因此其对敏感或抗性病原菌均有优异的活性。醚菌酯(kresoxim-methyl),分子式:C18H19NO4,化学名称:(E)-2-甲氧基亚氨基-2-[2-(邻甲基苯氧基甲基)苯基]乙酸甲酯。醚菌酯是一种高效、广谱、新型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甜瓜白粉病、黄瓜白粉病、梨黑星病等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效。醚菌酯不仅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同时兼具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与其它常用的杀菌剂无交互抗性,且比常规杀菌剂持效期长。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对作物、人畜及有益生物安全,对环境基本无污染。肟菌酯(trifloxystrobin),分子式:C22H27ClNO4,化学名称:α-[[[4-(4-氯苯基)-丁-3-烯-2-基-]亚胺基]甲基]苯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肟菌酯类广谱杀菌剂是从天然产物Strobilurins作为杀菌剂先导化合物成功地开发的一类新的含氟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等特性。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与目前已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几乎所有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颍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除对白粉病、叶斑病有特效外,对锈病、霜霉病、立枯病、苹果黑腥病有良好的活性。对作物安全,因其在土壤,水中可快速降解,故对环境安全。吡啉醚菌酯(pyraclostrobin),化学名称:甲基(N)-[[[1-(4-氯苯)吡唑-3基)-氧]-0-甲氧基]-N-甲氧氨基甲酸酯,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作用机理:吡啉醚菌酯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cl合成阻止电子转移。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吡唑醚菌酯乳油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不管是嘧菌胺、有效活性成分B还是其他高效杀菌剂,长期单独使用,容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量加大、防效降低、持效期缩短等问题,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延缓病害产生抗药性常用的方法,并根据实际生产应用中的效果,来判断此复配是增效作用还是拮抗作用。复配作用较明显的配方,可以明显提高防效,大大降低农药的用药量,还可扩大杀菌谱,提高杀菌效率、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嘧菌胺与有效活性成分B作用机理不同,相互复配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且有关嘧菌胺与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醚菌酯、肟菌酯、烯肟菌酯、苯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啶氧菌酯的相关复配,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含有嘧菌胺与有效活性成分B的杀菌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含有嘧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B两种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70︰1~1︰70,所述的活性成分A为嘧菌胺,活性成分B选自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醚菌酯、肟菌酯、烯肟菌酯、苯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啶氧菌酯中之一种。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嘧菌胺与有效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50︰1~1︰50。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嘧菌胺与嘧菌酯的重量比为30︰1~1︰15,优选为10:1~1:1;嘧菌胺与吡唑醚菌酯的重量比为30︰1~1︰10,优选为10:1~1:1;嘧菌胺与醚菌酯的重量比为30︰1~1︰15,优选为10:1~1:1;嘧菌胺与肟菌酯的重量比为30︰1~1︰15,优选为10:1~1:1;嘧菌胺与烯肟菌酯的重量比为30︰1~1︰15,优选为10:1~1:1;嘧菌胺与苯醚菌酯的重量比为10︰1~1︰10,优选为1:1~1:10;嘧菌胺与氟嘧菌酯的重量比为20︰1~1︰10,优选为10:1~1:1;嘧菌胺与苯氧菌酯的重量比为20︰1~1︰10,优选为10:1~1:1;嘧菌胺与啶氧菌酯的重量比为20︰1~1︰10,优选为10:1~1:1。所述的含有嘧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有效活性成分含量占总重量的1~95%,优选为10~80%。A、B两种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70︰1~1︰70。通常组合物中活性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0.5~90%,较佳的为5%~85%。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成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70%活性物质,较佳地为5~50%;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85%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80%。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成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5~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本专利技术的含有嘧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可以选自分散剂、湿润剂、粘结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不同剂型,制剂中还可以含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崩解剂、抗冻剂、乳化剂、溶剂等。所述的含有嘧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1%~70%、活性成分B 1%~70%、分散剂3%~15%、湿润剂2%~10%、填料余量。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1%~70%、活性成分B 1%~70%、分散剂3%~12%、湿润剂1%~10%、崩解剂1%~10%、粘结剂0%~8%,填料余量。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1%~50%、活性成分B 1%~5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消泡剂0.01%~2%、增稠剂0.05%~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组合物制成悬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1%~50%、活性成分B 1%~50%、乳化剂2%~12%,分散剂2%~10%、消泡剂0.01%~2%、增稠剂0.05%~2%、抗冻剂0%~8%、稳定剂0%~5%、溶剂0%~15%、去离子水加至100%。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1%~50%、活性成分B 1%~50%、溶剂0%~30%、乳化剂1%~15%、抗冻剂0%~10%、增稠剂0.05%~2%、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补足余量。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1%~50%、活性成分B 1%~50%、溶剂0%~30%、乳化剂3%~20%、抗冻剂0%~10%、增稠剂0.05%~2%、消泡剂0.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有嘧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B两种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70︰1~1︰70,所述的活性成分A为嘧菌胺,活性成分B选自醚菌酯、肟菌酯、烯肟菌酯、苯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啶氧菌酯中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嘧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B两种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70︰1~1︰70,所述的活性成分A为嘧菌胺,活性成分B选自醚菌酯、肟菌酯、烯肟菌酯、苯醚菌酯、氟嘧菌酯、苯氧菌酯、啶氧菌酯中的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嘧菌胺与有效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50︰1~1︰5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嘧菌胺与醚菌酯的重量比为30︰1~1︰15;嘧菌胺与肟菌酯的重量比为30︰1~1︰15;嘧菌胺与烯肟菌酯的重量比为30︰1~1︰15;嘧菌胺与苯醚菌酯的重量比为10︰1~1︰10;嘧菌胺与氟嘧菌酯的重量比为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