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及增强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13978112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1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及增强结构,动圈绕线包括绕线内胆、连接在绕线内胆的内侧面上的内侧绕线以及连接在绕线内胆的外侧面上的外侧绕线,绕线内胆与动圈骨架相对固定,强度增强方法分别通过第一绕线模具将内增强片固定在内侧绕线的内侧和通过第二绕线模具将外增强片固定在外侧绕线的外侧,第一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外侧面,第二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的内侧面,内增强片和外增强片均呈片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增强片形式的动圈驱动绕线结构,增加了内、外绕线匝间的粘结面积,提高了动圈绕线的粘结强度,使动圈绕线在振动台满推力长时间工作时不至于与骨架脱离,提高了振动台的可靠性与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振动台的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及增强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振动台动圈的驱动绕线普遍采用绕线内胆与动圈骨架环筒固定,在内胆内、外均绕制漆包线的双层导线结构。这种绕线结构形式,内外漆包导线产生的驱动力必须通过绕线匝间及中间的绕线内胆传递给骨架环筒,进而传递至动圈台面,但实际动圈在满推力长时间工作中常常因驱动绕线自身的粘结强度不足,而与动圈骨架脱离,造成动圈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导线匝间的粘结强度的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及增强结构。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所述动圈绕线包括绕线内胆、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内侧面上的内侧绕线以及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面上的外侧绕线,所述绕线内胆与动圈骨架相对固定,所述强度增强方法分别通过第一绕线模具固定内增强片和所述内侧绕线和通过第二绕线模具固定所述外侧绕线和外增强片,所述第一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外侧面,所述第二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的内侧面,所述内增强片和所述外增强片均呈片状,所述强度增强方法采用如下步骤:S1、将所述第一绕线模具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动圈骨架环筒的内侧并撑紧;S2、采用环氧胶将所述内增强片沿环向均匀粘贴在所述第一绕线模具的圆周形外侧面上,所述内增强片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动圈骨架和所述内侧绕线的相接处;S3、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A缠绕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增强片外侧;S4、将所述内侧绕线绕制在所述玻璃丝纱带A的外侧;S5、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B缠绕固定在所述内侧绕线的外侧;S6、将所述绕线内胆套设在所述玻璃丝纱带B的外侧后与所述动圈骨架固定连接;S7、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C缠绕固定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S8、将所述外侧绕线绕制在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外侧面;S9、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D缠绕在所述外侧绕线的外侧;S10、将所述外增强片沿环向均匀粘贴在所述玻璃丝纱带D的外侧,所述外增强片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动圈骨架与所述外侧绕线的相接处;S11、将所述第二绕线模具抱紧在所述外增强片的外侧;S12、烘干固化后,拆除所述第一绕线模具和所述第二绕线模具。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增强片和所述外增强片采用金属薄片,所述玻璃纱丝带A和所述玻璃纱丝带D的缠绕高度分别与所述内增强片和所述外增强片的高度齐平,所述玻璃丝纱带B和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缠绕高度分别与所述内侧绕线和所述外侧绕线的高度齐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另外一个技术方案: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所述动圈绕线包括绕线内胆、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内侧面上的内侧绕线以及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面上的外侧绕线,所述绕线内胆与动圈骨架相对固定,所述强度增强方法分别通过第一绕线模具固定内增强片和所述内侧绕线和通过第二绕线模具固定所述外侧绕线,所述第一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外侧面,所述第二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的内侧面,所述内增强片呈片状,所述强度增强方法采用如下步骤:S1、将所述第一绕线模具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动圈骨架环筒的内侧并撑紧;S2、采用环氧胶将所述内增强片沿环向均匀粘贴在所述第一绕线模具的圆周形外侧面上,所述内增强片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动圈骨架和所述内侧绕线的相接处;S3、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A缠绕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增强片外侧;S4、将所述内侧绕线绕制在所述玻璃丝纱带A的外侧;S5、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B缠绕并固定在所述内侧绕线的外侧;S6、将所述绕线内胆套设在所述玻璃丝纱带B的外侧后与所述动圈骨架固定连接;S7、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C缠绕固定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S8、将所述外侧绕线绕制在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外侧面;S9、将第二绕线模具抱紧在所述外侧绕线的外侧;S10、烘干固化后,拆除所述第一绕线模具和所述第二绕线模具。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增强片采用金属薄片,所述玻璃纱丝带A的缠绕高度与所述内增强片的高度齐平,所述玻璃丝纱带B和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缠绕高度分别与所述内侧绕线和所述外侧绕线的高度齐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另外一个技术方案: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所述动圈绕线包括绕线内胆、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内侧面上的内侧绕线以及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面上的外侧绕线,所述绕线内胆与动圈骨架相对固定,所述强度增强方法分别通过第一绕线模具固定所述内侧绕线和通过第二绕线模具固定所述外侧绕线和外增强片,所述第一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外侧面,所述第二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的内侧面,所述外增强片呈片状,所述强度增强方法采用如下步骤:S1、将所述第一绕线模具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动圈骨架环筒的内侧并撑紧;S2、将所述内侧绕线绕制在所述第一绕线模具的外侧;S3、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B缠绕固定在所述内侧绕线的外侧;S4、将所述绕线内胆套设在所述玻璃丝纱带B的外侧后与所述动圈骨架固定连接;S5、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C缠绕固定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S6、将所述外侧绕线绕制在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外侧面;S7、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D缠绕在所述外侧绕线的外侧;S8、将所述外增强片沿环向均匀粘贴在所述玻璃丝纱带D的外侧,所述外增强片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动圈骨架与所述外侧绕线的相接处;S9、将所述第二绕线模具抱紧在所述外增强片的外侧;S10、烘干固化后,拆除所述第一绕线模具和所述第二绕线模具。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增强片采用金属薄片,所述玻璃纱丝带D的缠绕高度与所述外增强片的高度齐平,所述玻璃丝纱带B和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缠绕高度分别与所述内侧绕线和所述外侧绕线的高度齐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另外一个技术方案: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结构,所述动圈绕线包括绕线内胆、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内侧面上的内侧绕线、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面上的外侧绕线、环绕粘结在所述内侧绕线和所述绕线内胆之间的涂抹有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B以及环绕粘结在所述绕线内胆和所述外侧绕线之间的涂抹有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C,所述绕线内胆与动圈骨架相对固定,所述强度增强结构包括内增强组件和/或外增强组件,所述内增强组件包括内增强片和涂抹有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A,所述玻璃丝纱带A环绕粘接在所述内增强片和所述内侧绕线之间,所述内增强片呈片状且其下端延伸至所述动圈骨架和所述内侧绕线的相接处,所述外增强组件包括外增强片和玻璃丝纱带D,所述外侧玻璃丝纱带D环绕粘结在所述外侧绕线和所述外增强片之间,所述外增强片呈片状且其下端与所述动圈骨架与所述外侧绕线的相接处齐平。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增强片和所述外增强片采用金属薄片。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玻璃纱丝带A和所述玻璃纱丝带D的缠绕高度分别与所述内增强片和所述外增强片的高度齐平,所述玻璃丝纱带B和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缠绕高度分别与所述内侧绕线和所述外侧绕线的高度齐平。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增强片形式的动圈驱动绕线结构,增加了内、外绕线匝间的粘结面积,提高了动圈绕线的粘结强度,使动圈绕线在振动台满推力长时间工作时不至于与骨架脱离,提高了振动台的可靠性与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公开的动圈绕线增强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公开的动圈绕线增强结构的示意图。其中,1、绕线内胆;2、内侧绕线;3、外侧绕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所述动圈绕线包括绕线内胆、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内侧面上的内侧绕线以及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面上的外侧绕线,所述绕线内胆与动圈骨架相对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增强方法分别通过第一绕线模具固定内增强片和所述内侧绕线和通过第二绕线模具固定所述外侧绕线和外增强片,所述第一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外侧面,所述第二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的内侧面,所述内增强片和所述外增强片均呈片状,所述强度增强方法采用如下步骤:S1、将所述第一绕线模具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动圈骨架环筒的内侧并撑紧;S2、采用环氧胶将所述内增强片沿环向均匀粘贴在所述第一绕线模具的圆周形外侧面上,所述内增强片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动圈骨架和所述内侧绕线的相接处;S3、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A缠绕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增强片外侧;S4、将所述内侧绕线绕制在所述玻璃丝纱带A的外侧;S5、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B缠绕固定在所述内侧绕线的外侧;S6、将所述绕线内胆套设在所述玻璃丝纱带B的外侧后与所述动圈骨架固定连接;S7、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C缠绕固定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S8、将所述外侧绕线绕制在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外侧面;S9、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D缠绕在所述外侧绕线的外侧;S10、将所述外增强片沿环向均匀粘贴在所述玻璃丝纱带D的外侧,所述外增强片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动圈骨架与所述外侧绕线的相接处;S11、将所述第二绕线模具抱紧在所述外增强片的外侧;S12、烘干固化后,拆除所述第一绕线模具和所述第二绕线模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所述动圈绕线包括绕线内胆、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内侧面上的内侧绕线以及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面上的外侧绕线,所述绕线内胆与动圈骨架相对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增强方法分别通过第一绕线模具固定内增强片和所述内侧绕线和通过第二绕线模具固定所述外侧绕线和外增强片,所述第一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外侧面,所述第二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的内侧面,所述内增强片和所述外增强片均呈片状,所述强度增强方法采用如下步骤:S1、将所述第一绕线模具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动圈骨架环筒的内侧并撑紧;S2、采用环氧胶将所述内增强片沿环向均匀粘贴在所述第一绕线模具的圆周形外侧面上,所述内增强片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动圈骨架和所述内侧绕线的相接处;S3、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A缠绕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增强片外侧;S4、将所述内侧绕线绕制在所述玻璃丝纱带A的外侧;S5、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B缠绕固定在所述内侧绕线的外侧;S6、将所述绕线内胆套设在所述玻璃丝纱带B的外侧后与所述动圈骨架固定连接;S7、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C缠绕固定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S8、将所述外侧绕线绕制在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外侧面;S9、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D缠绕在所述外侧绕线的外侧;S10、将所述外增强片沿环向均匀粘贴在所述玻璃丝纱带D的外侧,所述外增强片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动圈骨架与所述外侧绕线的相接处;S11、将所述第二绕线模具抱紧在所述外增强片的外侧;S12、烘干固化后,拆除所述第一绕线模具和所述第二绕线模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度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增强片和所述外增强片采用金属薄片,所述玻璃纱丝带A和所述玻璃纱丝带D的缠绕高度分别与所述内增强片和所述外增强片的高度齐平,所述玻璃丝纱带B和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缠绕高度分别与所述内侧绕线和所述外侧绕线的高度齐平。3.一种动圈绕线的强度增强方法,所述动圈绕线包括绕线内胆、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内侧面上的内侧绕线以及连接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面上的外侧绕线,所述绕线内胆与动圈骨架相对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增强方法分别通过第一绕线模具固定内增强片和所述内侧绕线和通过第二绕线模具固定所述外侧绕线,所述第一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外侧面,所述第二绕线模具具有圆周形的内侧面,所述内增强片呈片状,所述强度增强方法采用如下步骤:S1、将所述第一绕线模具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动圈骨架环筒的内侧并撑紧;S2、采用环氧胶将所述内增强片沿环向均匀粘贴在所述第一绕线模具的圆周形外侧面上,所述内增强片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动圈骨架和所述内侧绕线的相接处;S3、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A缠绕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增强片外侧;S4、将所述内侧绕线绕制在所述玻璃丝纱带A的外侧;S5、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B缠绕并固定在所述内侧绕线的外侧;S6、将所述绕线内胆套设在所述玻璃丝纱带B的外侧后与所述动圈骨架固定连接;S7、将涂抹环氧胶的玻璃丝纱带C缠绕固定在所述绕线内胆的外侧;S8、将所述外侧绕线绕制在所述玻璃丝纱带C的外侧面;S9、将第二绕线模具抱紧在所述外侧绕线的外侧;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