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力性能优越的泡沫混凝土复合外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74364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1 0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受力性能优越的泡沫混凝土复合外墙板,其包括由内层至外层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复合层、第二层复合层和第三层复合层、第四层复合层和第五层复合层;所述第一层复合层具体包括第一纤维混凝土层、加强筋网和钢筋骨架;所述第二层复合层具体包括消泡剂载体;所述消泡剂载体为网状;所述第三层复合层具体包括泡沫混凝土层;所述第四层复合层与所述第二层复合层结构相同;所述第五层复合层具体包括第二纤维混凝土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受力性能优越的泡沫混凝土复合外墙板,其具有受力性能卓越、耐久性能好、抗冲击强、防火性更好、适用性强、抗震性能优越、结构可靠性以及结构稳定强等诸多方面的技术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受力性能优越的泡沫混凝土复合外墙板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泡沫混凝土是近年来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一种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它具有轻质、保温、隔音、减震等多种优点。传统泡沫混凝土板外墙板其多采用以聚苯板、挤塑板等有机材料板材作为外墙的中间保温夹层,外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形式;但是很显然,目前工程上采用的外墙板依然存在着一些技术缺陷:现有的泡沫混凝土外墙板,其受力性能和承载能力相对都比较差,且抗震性能不好,楼板拼缝后易开裂。综上所述,如何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传统泡沫混凝土外墙板受力性能差、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差的技术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力性能优越的泡沫混凝土复合外墙板,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受力性能优越的泡沫混凝土复合外墙板,包括由内层至外层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复合层、第二层复合层和第三层复合层、第四层复合层和第五层复合层;所述第一层复合层具体包括第一纤维混凝土层、加强筋网和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包括多组钢筋骨架组件横向排列组成;每组钢筋骨架组件具体包括设置在混凝土肋的四根纵向受力钢筋和多根钢筋箍以及设置在混凝土板内部的钢筋网;所述第二层复合层具体包括消泡剂载体;所述消泡剂载体为网状;所述第三层复合层具体包括泡沫混凝土层;所述第四层复合层与所述第二层复合层结构相同;即所述第四层复合层具体包括消泡剂载体,且所述消泡剂载体为网状;所述第五层复合层具体包括第二纤维混凝土层;所述第一层复合层的第一纤维混凝土层具体配方如下:所述第一纤维混凝土层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一纤维混凝土层包括城市无机垃圾粉26-28份,煤矸石粉25-30份,酸性白土28-30份,石膏粉10-15份,水泥3-5份,石英砂粉3-5份,短切耐碱玻璃纤维1-2份,纳米矿物改性混合粉2-4份,膨胀珍珠岩0.01-0.09份,防水剂0.7-1.9份,防裂剂0.02-0.08份,混凝土增强剂0.7-0.9份;所述混凝土增强剂它由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和配合剂组成,所述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丙烯酰胺共聚物水溶液;所述配合剂由胶体二氧化硅、三异丙醇胺、三聚磷酸钠和三乙醇胺组成;所述增强剂外观为淡红色液体,含固量为25wt%,pH值8.9;所述混凝土增强剂各物质具体如下:聚丙烯酰胺共聚物水溶液50g、胶体二氧化硅2.5g、三异丙醇胺1.5g、三聚磷酸钠2.0g、三乙醇胺1.5g;上述混凝土增强剂是通过以下方法配制成的,先将配合剂原料按比例用水配制成配合剂溶液,然后在搅拌下在聚丙烯酰胺共聚物水溶液中加入配合剂溶液,加完后继续搅拌10分钟以上;所述纳米矿物改性混合粉由1-2重量份橄榄岩、2-4重量份磷矿渣、5-8重量份萤石矿渣粉、1-2重量份海泡石粉混匀后,于700-800℃下烧损4-5小时,后研磨成纳米粉末,拌入相当于粉体重量1-2%的马来酸二丁酯、1-2%的氯化石蜡拌搅均匀,烘干,粉碎成粉末即得;所述第三层复合层的泡沫混凝土层具体配方如下:所述泡沫混凝土层由胶凝材料、水和减水剂、发泡剂混合搅拌均匀而成;所述胶凝材料是由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粉组成;其中各成分比例范围如下:硅酸盐水泥300-500kg/m3;粉煤灰粉100-150kg/m3;水150-210kg/m3;减水剂2-4kg/m3;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固体高效减水剂;所述发泡剂具体为浓度为35-45%的双氧水溶液;所述粉煤灰粉为F类I级粉煤灰。所述第五层复合层的第二纤维混凝土层具体配方如下:所述第二纤维混凝土层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二纤维混凝土层包括工业硫酸铝7-12份,高强仿钢丝纤维5-9份,砂石60-80份,菱铁矿3-8份,水泥90-150份,硅藻泥5-9份,碳酸钙7-10份,高炉矿渣8-15份,纯碱3-6份,六偏磷酸纳0.5-2份,氢氧化铝2-4份,煤灰2-6份,硅酸二钙6-10份,锂渣9-14份,全新复合减水配方4份;所述全新复合减水配方为: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为有机减水剂原料,选用水玻璃或碳酸钠为无机减水剂原料;将上述原料重量比分别按照有机减水剂∶无机减水剂为1~3∶1~3的配比进行配置并通过球磨混合均匀,制得全新复合减水配方。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混凝土肋相垂直的混凝土边肋中还设置有钢骨架;所述钢骨架由多个桁架片组成,多个桁架片顺次固定连接构成所述钢骨架。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钢骨架的表面均涂覆设置有防腐涂层。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纵向受力钢筋的表面均涂覆设置有防腐涂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受力性能优越的泡沫混凝土复合外墙板,分析上述主要内容可知:该受力性能优越的泡沫混凝土复合外墙板主要由内层至外层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复合层、第二层复合层和第三层复合层、第四层复合层和第五层复合层结构部分组成;所述第一层复合层具体包括第一纤维混凝土层、加强筋网和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包括多组钢筋骨架组件横向排列组成;每组钢筋骨架组件具体包括设置在混凝土肋的四根纵向受力钢筋和多根钢筋箍以及设置在混凝土板内部的钢筋网;所述第二层复合层具体包括消泡剂载体;所述第三层复合层具体包括泡沫混凝土层;所述第四层复合层与所述第二层复合层结构相同;即所述第四层复合层具体包括消泡剂载体;所述第五层复合层具体包括第二纤维混凝土层;总的来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受力性能优越的泡沫混凝土复合外墙板,其具有受力性能卓越、耐久性能好、抗冲击强、防火性更好、适用性强、抗震性能优越等诸多方面的技术优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受力性能优越的泡沫混凝土复合外墙板分层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受力性能优越的泡沫混凝土复合外墙板内的第一层复合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受力性能优越的泡沫混凝土复合外墙板内的底板骨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受力性能优越的泡沫混凝土复合外墙板内的第二层复合层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第一层复合层1;第一纤维混凝土层12;钢筋骨架13;钢筋网14;桁架片15;第二层复合层2;消泡剂载体21;第三层复合层3;第四层复合层4;第五层复合层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受力性能优越的泡沫混凝土复合外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层至外层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复合层、第二层复合层和第三层复合层、第四层复合层和第五层复合层;所述第一层复合层具体包括第一纤维混凝土层、加强筋网和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包括多组钢筋骨架组件横向排列组成;每组钢筋骨架组件具体包括设置在混凝土肋的四根纵向受力钢筋和多根钢筋箍以及设置在混凝土板内部的钢筋网;所述第二层复合层具体包括消泡剂载体;所述消泡剂载体为网状;所述第三层复合层具体包括泡沫混凝土层;所述第四层复合层与所述第二层复合层结构相同;即所述第四层复合层具体包括消泡剂载体,且所述消泡剂载体为网状;所述第五层复合层具体包括第二纤维混凝土层;所述第一层复合层的第一纤维混凝土层具体配方如下:所述第一纤维混凝土层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一纤维混凝土层包括城市无机垃圾粉26‑28份,煤矸石粉25‑30份,酸性白土28‑30份,石膏粉10‑15份,水泥3‑5份,石英砂粉3‑5份,短切耐碱玻璃纤维1‑2份,纳米矿物改性混合粉2‑4份,膨胀珍珠岩0.01‑0.09份,防水剂0.7‑1.9份,防裂剂0.02‑0.08份,混凝土增强剂0.7‑0.9份;所述混凝土增强剂它由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和配合剂组成,所述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丙烯酰胺共聚物水溶液;所述配合剂由胶体二氧化硅、三异丙醇胺、三聚磷酸钠和三乙醇胺组成;所述增强剂外观为淡红色液体,含固量为25wt%,pH值8.9;所述混凝土增强剂各物质具体如下:聚丙烯酰胺共聚物水溶液50g、胶体二氧化硅2.5g、三异丙醇胺1.5g、三聚磷酸钠2.0g、三乙醇胺1.5g;上述混凝土增强剂是通过以下方法配制成的,先将配合剂原料按比例用水配制成配合剂溶液,然后在搅拌下在聚丙烯酰胺共聚物水溶液中加入配合剂溶液,加完后继续搅拌10分钟以上;所述纳米矿物改性混合粉由1‑2重量份橄榄岩、2‑4重量份磷矿渣、5‑8重量份萤石矿渣粉、1‑2重量份海泡石粉混匀后,于700‑800℃下烧损4‑5小时,后研磨成纳米粉末,拌入相当于粉体重量1‑2%的马来酸二丁酯、1‑2%的氯化石蜡拌搅均匀,烘干,粉碎成粉末即得;所述第三层复合层的泡沫混凝土层具体配方如下:所述泡沫混凝土层由胶凝材料、水和减水剂、发泡剂混合搅拌均匀而成;所述胶凝材料是由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粉组成;其中各成分比例范围如下:硅酸盐水泥300‑500kg/m3;粉煤灰粉100‑150kg/m3;水150‑210kg/m3;减水剂2‑4kg/m3;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固体高效减水剂;所述发泡剂具体为浓度为35‑45%的双氧水溶液;所述粉煤灰粉为F类I级粉煤灰;所述第五层复合层的第二纤维混凝土层具体配方如下:所述第二纤维混凝土层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二纤维混凝土层包括工业硫酸铝7‑12份,高强仿钢丝纤维5‑9份,砂石60‑80份,菱铁矿3‑8份,水泥90‑150份,硅藻泥5‑9份,碳酸钙7‑10份,高炉矿渣8‑15份,纯碱3‑6份,六偏磷酸纳0.5‑2份,氢氧化铝2‑4份,煤灰2‑6份,硅酸二钙6‑10份,锂渣9‑14份,全新复合减水配方4份;所述全新复合减水配方为: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为有机减水剂原料,选用水玻璃或碳酸钠为无机减水剂原料;将上述原料重量比分别按照有机减水剂∶无机减水剂为1~3∶1~3的配比进行配置并通过球磨混合均匀,制得全新复合减水配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受力性能优越的泡沫混凝土复合外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层至外层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复合层、第二层复合层和第三层复合层、第四层复合层和第五层复合层;所述第一层复合层具体包括第一纤维混凝土层、加强筋网和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包括多组钢筋骨架组件横向排列组成;每组钢筋骨架组件具体包括设置在混凝土肋的四根纵向受力钢筋和多根钢筋箍以及设置在混凝土板内部的钢筋网;所述第二层复合层具体包括消泡剂载体;所述消泡剂载体为网状;所述第三层复合层具体包括泡沫混凝土层;所述第四层复合层与所述第二层复合层结构相同;即所述第四层复合层具体包括消泡剂载体,且所述消泡剂载体为网状;所述第五层复合层具体包括第二纤维混凝土层;所述第一层复合层的第一纤维混凝土层具体配方如下:所述第一纤维混凝土层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一纤维混凝土层包括城市无机垃圾粉26-28份,煤矸石粉25-30份,酸性白土28-30份,石膏粉10-15份,水泥3-5份,石英砂粉3-5份,短切耐碱玻璃纤维1-2份,纳米矿物改性混合粉2-4份,膨胀珍珠岩0.01-0.09份,防水剂0.7-1.9份,防裂剂0.02-0.08份,混凝土增强剂0.7-0.9份;所述混凝土增强剂它由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和配合剂组成,所述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丙烯酰胺共聚物水溶液;所述配合剂由胶体二氧化硅、三异丙醇胺、三聚磷酸钠和三乙醇胺组成;所述增强剂外观为淡红色液体,含固量为25wt%,pH值8.9;所述混凝土增强剂各物质具体如下:聚丙烯酰胺共聚物水溶液50g、胶体二氧化硅2.5g、三异丙醇胺1.5g、三聚磷酸钠2.0g、三乙醇胺1.5g;上述混凝土增强剂是通过以下方法配制成的,先将配合剂原料按比例用水配制成配合剂溶液,然后在搅拌下在聚丙烯酰胺共聚物水溶液中加入配合剂溶液,加完后继续搅拌10分钟以上;所述纳米矿物改性混合粉由1-2重量份橄榄岩、2-4重量份磷矿渣、5-8重量份萤石矿渣粉、1-2重量份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波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